高一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9.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4416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9.docx

《高一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9.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9.docx

高一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9

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1.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C.权利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2.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从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土地

1000千亩

150千亩

100千亩

60千亩

军队

六军

三军

三军

一军

A.分封制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

B.分封制确保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C.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D.分封制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

3.清朝学者万斯大说:

“方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4.《左传·昭公七年》: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5.秦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赵佗任南海郡郡尉,任嚣任龙川县县令。

赵佗、任嚣

A.定期朝觐秦始皇B.负责将地方财政运送中央

C.接受秦始皇任命D.协助秦始皇处理中央政务

6.《荀子·君道》: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设立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7.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

“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其目的在于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B.禁止分封异姓王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8.著名学者黄仁宇在论及某王朝的统治政策时写道:

“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最有可能是指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度

9.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

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

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是

①刺史               ②都察院         ③御史台            ④参知政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关于元朝创立的行省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当时地方最高行政区,行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

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③为保证官员尽职尽力,中央采取省官互迁的形式加以控制

④行省最高长官有权决定或更改赋税征收制度

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1.《通典》记载:

“(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

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金史》记载:

“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

”上述材料说明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1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它在中国古代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其达到顶峰的标志性事件是

A.皇帝制度的确立B.郡县制的确立C.行省制度的确立D.军机处的设立

13.“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协理奏章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

14.乾隆皇帝时期显赫一时的巨贪和珅,在乾隆帝逝世五天后就被嘉庆帝下谕宣布革职、下狱、抄家,还被列出犯了20条大罪,其中有“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

”该材料反映了

A.和珅生活腐化B.清朝皇权的独尊及君权至上

C.和坤犯上作乱D.嘉庆帝励精图治和整肃纲纪

15.清代统治者能够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

①尊重少数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②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③在中央设立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④对少数民族大事集权,小事放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6.清朝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归流”是指

A.作为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治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管治

17.列强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

①协定关税②领事裁判权③划定使馆界④在通商口岸设厂

A.①②④③B.①③④②C.④①②③D.②③①④

18.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

这说明当时

A.外国已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B.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C.中国的涉外法律较西方先进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19.1906年美国人安德鲁发表文章时说:

“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

西方列强这一愿望的实现是通过

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近代中国人慨叹:

“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

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21.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人曾经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的最初形式是

A.占为殖民地B.设立租界C.建立伪政府D.划分势力范围

22.“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

”以下特权中,英国通过这一条约获得的是

A.在中国开辟通商口岸B.在中国设立了租界

C.在中国通商口岸自由传教D.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23.19世纪后半期,中国新疆地区的危机主要来自于

A.英国和日本B.美国和法国C.俄国和德国D.俄国和英国

24.19世纪后半期列强妄图把新疆地区从中国版图分裂出去的主要手段是

A.直接建立哲得沙尔国B.扶植阿古柏建立独立政权

C.通过战争打败清朝队D.迫使清朝签订不平等条约

25.《辛丑条约》第二款规定:

“一、惩办伤害诸国及人民之祸首诸臣……二、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附件八)。

”这说明义和团运动被绞杀后

①列强将中国民众当作主要惩罚对象②清政府完全顺从了列强的侵华要求

③列强放弃对中国领土的割占要求④清政府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局限性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

26.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述: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催。

……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

”诗人描述的事件

A、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精神

B、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

C、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D、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

27.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项目

参战舰艇(艘)

火炮(门)

兵力(人)

舰船损失

伤亡人数

中方

10

191

2052

5艘沉没

1200

日方

12

272

3566

5艘重伤

300

对上表解释正确的是

A.中日双方海军的战斗实力总体上是敌强我弱

B.黄海海域制海权控制在日本手中

C.中日双方损失旗鼓相当

D.这场海战失败后,清政府立即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28.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有

①强迫清政府向各国借款②争相在中国修筑铁路③夺取采矿权

④争相在中国开办工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9.以下是近代不平等条约中的三组条款,其共同的危害是

第一组:

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驻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第二组: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第三组:

在国内由各国驻兵,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计由黄村经天津至山海关共十二处

A.中国的领土主权日益遭到破坏B.中国社会日益半殖民地化

C.严重危害了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D.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30.下图分别是西方列强发动的19世纪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侵华战争。

这两次战争的明显相同点是

A.遭到中国爱国军民的迎头痛击B.都曾经攻占中国的心脏地区

C.西方列强均以“救助驻华使馆”为借口D.战后要求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

31.《马关条约》签订后,辽东半岛在俄德法的干涉下归还给了中国,这是什么矛盾的结果

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外国侵略者与清政府的矛盾

C.外国侵略者争夺中国的矛盾D.帝国主义两大侵略集团的矛盾

32.义和团揭贴中写道: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这反映了义和团

①斗争锋芒直指帝国主义;②运动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③具有盲目排外的局限性;④斗争矛头直指清政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33.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是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日益凸显

34.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运动时说:

“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他所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35.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民“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导致他得出这一结论的重要因素包括

A.中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无法有效统治B.欧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