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练物文档格式.docx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练物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周练物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0
3.在杭宁高速公路上,分别有图示的甲、乙两块告示牌,告示牌上面数字的意思是( )
A.甲是指位移,乙是平均速度B.甲是指路程,乙是平均速度
C.甲是指位移,乙是瞬时速度D.甲是指路程,乙是瞬时速度
4.沿直线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在开始计时及每过1s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如下表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
t/s
1
2
3
4
火车
v1/(m•s﹣1)
18.0
17.5
17.0
16.5
16.0
汽车
v2/(m•s﹣1)
9.8
11.0
12.2
13.4
14.6
A.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B.汽车的加速度较小
C.火车的位移在减小D.汽车的位移在减小
5.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
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C.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
6.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2m/s,1s后速度大小变为4m/s,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速度的变化量可能是2m/s
B.速度的变化量可能等于6m/s
C.加速度可能大于2m/s2
D.加速度一定等于2m/s2
7.一列士兵队伍正以某一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有紧急情况通知排头兵,一通讯员以不变的速率跑步从队尾赶到排头,又从排头返回队尾,在此过程中通讯员的平均速度为,则( )
A.=v0B.>v0C.<v0D.无法确定
8.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赶往B地.甲先骑自行车到中点后改为跑步,而乙则是先跑步,到中点后改为骑自行车,最后两人同时到达B地.又知甲骑自行车比乙骑自行车的速度快.并且二人骑车速度均比跑步速度快.若离开A地的距离x与所用时间t的函数关系用函数图象表示,则下列四个函数图象中,甲、乙二人的图象只可能是( )
A.甲是①,乙是②B.甲是①,乙是④C.甲是③,乙是②D.甲是③,乙是④
9.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为v=6t2(m/s).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和t=2s到t=3s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
A.12m/s,39m/sB.8m/s,38m/s
C.12m/s,19.5m/sD.8m/s,12m/s
10.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某防空雷达发现一架飞机正在以水平速度朝雷达正上方匀速飞来,己知该雷达发射相邻两次电磁波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
10﹣4s,某时刻在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所示,经过t=173s后雷达向正上方发射和接收到的波形如图乙所示,己知雷达屏上相邻刻度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
10﹣4s,则该飞机的飞行速度大小约为( )
A.12000m/sB.900m/sC.500m/sD.300m/s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记录时间的仪器,工作电源频率是50Hz,如果纸带上打下10个点,则记录的时间是 s.如果用它测量时,实验者不知工作电压的频率变为60Hz,仍按50Hz的频率计算,这样算出的速度值与物体速度的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或“偏小”).
12.如图所示为某物体的x﹣t图象,在第1s内物体的速度大小是 ,从第2s末至第3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是 ,物体返回时的速度大小是 ,4s内通过的路程是 ,位移大小是 ,4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平均速率是 .
13.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各点间的距离为:
AC= mm,AD= mm.那么由此可以算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 m/s,纸带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 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 m/s.
三、计算题(14题、15题各9分,16题、17题各8分,共34分)
14.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突然发现前面有情况而刹车,若汽车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则经过6s汽车的速度为多大?
15.世界一级方程式(F1)比赛过程中,赛车在比赛中有一次进站加油的过程.在某次比赛中,处于第一名的赛车进站加油,该赛车进站时一直做减速运动,平均加速度为30m/s2,出站时一直做加速运动,平均加速度为45m/s2,加油时间为6s,进站前和出站后在赛道上的速度均为90m/s,则该赛车从进站到出站所用时间是多少?
16.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为滑块,滑块上的遮光板宽△x=3cm;
B、C为光电门(与计时器连接,计时精度为0.1ms),D为牵引砝码.滑块A的遮光板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为△t1,速度为v1;
通过光电门C的时间为△t2,速度为v2;
滑块在BC间的运动时间为t,BC间的距离为s;
通过改变C的位置改变t、s和v2,多次改变C的位置,取得尽可能多的数据.
每次测量都从同一位置释放滑块A,共操作6次,得到的数据和处理如表所示.
n/次
△t1/ms
△t2/ms
t/ms
92.8
66.4
260
59.7
365
93.2
54.6
462
92.7
50.5
548
5
93
47.3
627
6
92.9
44.7
704
表中的原始实验数据有三列:
△t2、△t1、t,根据这些数据完成任务:
(1)利用计算式v1=,v2=计算滑块A的遮光板通过光电门B和C的瞬时速度,并填在表中(以m/s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2)画出滑块A的速度图象;
(3)计算滑块A的加速度.
17.在距离斜坡底端10m的山坡上,一辆小车以4m/s的速度匀速向上行驶,5s后,小车又以2m/s的速度匀速向下行驶.设小车做直线运动且位移和运动方向都以沿斜坡向上为正方向,试作出小车在这20s内的x﹣t图象和v﹣t图象,并确定小车在20s末的位置.(小车初始位置为坐标原点.)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考点】位移与路程;
质点的认识;
时间与时刻.
【分析】位移是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两船航行的起点与终点均相同,则位移相同,而路线长度不同,路程不同.由平均速度公式=,分析平均速度关系.由于路程较长,可以把船视为质点.
【解答】解;
A、两船航行的起点与终点均相同,则位移相同,而路线长度不同,路程不同.故A错误.
B、两船的位移相同,运动时间相同,由平均速度公式=,分析可知,两船的平均速度相同.故B正确.
C、“两船航行两天后都在下午三点到达大连”一句中,“两天”指的是运动的时间,“下午三点”指的是到达的时刻.故C正确.
D、由于路程较长,船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时间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可以把船视为质点.故D正确.
故选BCD
【考点】质点的认识;
【分析】时间轴上的点表示时刻线段表示时间,位移是位置的移动而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计时可以将物体看成质点,平均速度是位移和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是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
A、“6时49分”在时间轴上与点相对应,故表示时刻,故A错误;
B、调整卫星飞行姿态时要考虑到卫星的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故不能将卫星看成质点,故路程不为0;
C、绕月飞行一周,运动轨迹长度为圆周长度,路程不为0,所以平均速率不是0,故C错误;
D、绕月球飞行一周位移为0,故飞行一圈的平均速度为0.故D正确;
故选:
D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分析】告示牌甲是量程牌,表示路程.限速是指瞬时速度不能超过多大.
告示牌甲是量程牌,表示路程.限速是指瞬时速度不能超过多大,告示牌乙上面的数字是瞬时速度.
故选D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结合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的时间确定加速度的大小,根据速度的方向确定位移的增加和减小.
A、火车的加速度为:
a=
汽车的加速度为:
a′=,可知汽车的加速度较大,火车的加速度减小,所以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故A正确,B错误.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