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练习题答案 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41731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文学》练习题答案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民间文学》练习题答案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民间文学》练习题答案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民间文学》练习题答案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民间文学》练习题答案 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间文学》练习题答案 2Word文档格式.docx

《《民间文学》练习题答案 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文学》练习题答案 2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间文学》练习题答案 2Word文档格式.docx

16、《燕乐》

17、口头文学

18、群体传承人个体传承人

19、口头性变异性

20、《燕乐》

21、《五运历年记》。

22、民间词

23、《酉阳杂俎》《叶限》

24、秧歌戏系统、花鼓戏系统或滩荒系统、落子系统等。

25、玄奘《大唐西域记》

26、《古今风谣》

27、1984《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

28、《梅葛》、《创世纪》、《苗族古歌》

29、中山大学顾颉刚钟敬文

30、挂枝儿山歌

31、格萨尔王传江格尔柯尔克孜族

32、汤姆斯

33、魏晋南北朝、《搜神后记》。

34、文艺。

35、《孟姜女故事研究集》。

36、《民间故事类型》。

37、郭沫若。

38、《王贵与李香香》。

39、《白毛女》。

40、英国。

41、《创世纪》、瑶族的《布洛陀》;

彝族。

42、爬山歌。

43、说故事。

44、阿凡提、徐文长或其他地方有名的汉族机智人物。

45、《格萨尔王传》、柯尔克孜族。

46、喜剧性。

47、干宝任肪《搜神后记》

48、《诗经》《楚辞》

49、歌谣学运动周作人刘半农

50、《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

51、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竹英台

二、名词解释

1、传说核

民间传说应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在民间传说的创作中,客观实在物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人们又将它称之为"

传说核"

"

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古迹或风俗习惯等。

如巫山神女峰的传说就是围绕名为神女峰的巨石创作的故事。

2、史诗

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叙事长诗,它一般采用韵文或韵散结合的"

说唱体"

形式,它的主题严肃、题材重大,结构宏伟、格调庄严。

史诗有的记叙一个民族在其原始发展阶段,对天地万物及人类起源所作的种种解释;

有的则唱叙某个民族在形成过程中出现的部族迁徙,征战融合等重大事件。

3、再生态民间文学

指经过整理和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视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转变形态之后,重新走向千家万户,比以前传播更为广泛。

4、全面搜集:

所谓全面搜集,就是要把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地各种体裁、内容、形式和风格的民间文学作品都搜集起来,为整理写定、推广和研究提供充足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全面搜集具体表现为:

1.对各种体裁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都应搜集。

2.从内容上,优劣兼收。

3.从时代上,新旧俱收。

4.对同一类型作品得众多异文,应尽力搜集。

5.从流传形式上,口头与书面作品均应搜集。

6.对与作品相关的其它材料也要注意搜集。

 

5、集体性:

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的特征之一。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是指:

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中集体的智慧,融汇着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所享用的特殊文学。

民间文学的创作活动(包括流传中的再创作)是在集体中进行的。

民间文学的创作与流传具有一体化的特点,多数作品一经创作便进入流传状态,它们的流传过程,同时也是广大民众参与作品再创作的过程。

每一个传播者都自觉不自觉地对原作进行着某种程度的加工。

从这一角度讲,千千万万个传播者也就是作品的创作者。

6、歌谣学运动:

“五四”前后,我国文化界兴起了一个采集、整理、研究人民口头创作的诗歌、故事、谚语的新科学运动,即歌谣学运动。

这个一开头就带有科学、学术性的活动,既是我国现代民间文学的开始,又是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发端。

1918年北京大学在《北大日刊》上发表了征集歌谣的简章,开始了歌谣征集运动,当时,北京大学的校长蔡元培先生积极赞助下,任教于北大的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主持了这项工作。

同年5月,他们在《北大日刊》开辟专栏,每期登载歌谣一首,称之为《歌谣选》,由刘半农主编。

1920年冬,北大文科教师们进一步组成了歌谣研究会。

1922年北大研究所国学门成立。

歌谣研究会归入国学门。

同年12月17日,由蔡元培发起,刘半农、沈尹默编辑,开始印刷《歌谣周刊》。

在《歌谣周刊》的发刊词里,明确提出了搜集歌谣的目的。

96期《歌谣周刊》,从收集到的一万三千余首歌谣中,选刊了近二千首,发表了歌谣和其它民间文学的有关论文近三百篇。

此外,歌谣研究会还编印了《吴歌甲集》、《吴歌乙集》等8种丛书。

“五四”前后的歌谣学运动,一开始就具有了现代科学的要求和倾向。

虽然“五四”前后的歌谣学,“在种种方面仍然有着极大的限制,但是,从学术性格上说,它大体已经进入了现代的科学的境界了”。

这次歌谣学运动当视为我国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民间文艺学的开端。

7、花儿

是流传在西北高原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的一种民歌形式。

在当地汉族、回族、土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和藏族等民族中流传,基本上用汉语演唱。

花儿多唱情歌,以花卉作比兴的叫多。

当地人人会唱,象满山遍野的山花处处开放。

其中每年夏季的莲花山花儿会是他们演唱花儿最为隆重的时节。

花儿主要有两大流派:

一、河湟花儿:

基本形式是四句一首,在整体上前两句和后两句相对称而成扇面对形式,显得整齐协调,每句七至十一个字,如《白牡丹令》:

远看黄河一条线,近看黄河是海边。

远看尕妹黄金莲,近看尕妹是牡丹。

二、洮泯花儿:

,一般是三句一首,每句七言,多为三顿,称为“单套子”,也可以由两个“单套子”组成“双套子”,如:

你像园里大丽花,

折到我的柜上插,

看见花儿忘不了下。

8、民间歌谣

是人民创作的短小、抒情性的作品。

它可以歌唱,可以吟诵。

民歌和民谣的区别。

9、民间笑话

具有强烈喜剧性的故事。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喜剧性,即通过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荒谬对立,来激起人民的笑声,显示出创作者的批判精神。

10、创世史诗:

创世史诗,人民又称之为原始性史诗或神话史诗,它是一个民族早期集体创作的长篇讲唱作品,它们都与早期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关,是人们在幼年时期对宇宙万物、人类社会的种种解释和看法,它显示民族早期的艺术才华和智慧。

在我国的纳西族、瑶族、白族都流传有《创世纪》。

11、民间传说

在民间传说的创作中,客观实在物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人们又将它称之为“传说核”(词语解释:

),“传说核”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古迹或风俗习惯等。

如巫山神女峰的传说就是围绕名为神女峰的巨石创作的故事(图像资料:

)。

12、《民俗周刊》

1926年至1927年,北大一些教授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民间文学的新风也随之从北方吹到了南方。

1927年冬,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成立了“民俗学会”,归属于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

1927年11月,学会创办了《民间文艺周刊》,由董作宾和钟敬文编辑,共出12期;

1928年3月将该刊改为《民俗周刊》,由钟敬文、容肇祖、刘万章编辑,到1933年6月停刊共出到132期(含前12期),发表故事近400篇,研究文章300多篇,出版丛书及专号60多种,其中歌谣16种,故事传说11种,谜语5中,风俗和信仰12种,少数民族8种,民俗研究9种。

钟敬文先生在《民俗周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数年来民俗学工作的小结帐》一文中,认为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以前的民俗工作中,最富于成绩的是故事、歌谣和民间谚语;

而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工作则侧重于“信仰和行动”及“习惯”,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民俗。

《民俗周刊》在发行123期停刊后,又于1936年复刊,成为《民俗季刊》,因战事只出了8期。

在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影响下,厦门、福州、杭州等地区也成立了响应的学会。

以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为基础的三十年代民俗学运动,把民间文艺的搜集和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13、神话:

神话出自希腊语,意思是“关于神祗与英雄的传说和故事”。

英语中的“Myth”意为想象的或虚构的故事。

大体分为狭义的神话观和广义的神话观。

(1)、狭义神话

该神话的定义以马克思为代表,他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有一段论述神话的语言,即“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2)、广义神话

随着二十世纪世界学术思想的不断发展,学术研究视野和学术研究方法的更新,狭义神话的观点越来越受到一些人的质疑,一部分人认为,神话没有消失的时候,今天也有新神话产生。

如《大英百科全书》“神话”条云:

假若有人已决定把神话看作一个已经结束的过去时期的产物,那么在确定这个过去时期的历史时间问题上,就会出现难以逾越的困难。

要精确地说出某一神话主题何时起不再创作神话,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我国学者中持广义神话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神话学家袁珂先生。

他认为神话不仅指远古的神灵故事,它也包括后世出现的具有神话因素的历史与历史化了的神话,具有民间传说的依凭的仙话,比较有意义的怪异,源于佛经的神话人物与神话故事等等。

(3)、在我国绝大部分学者赞成马克思的狭义神话观,并且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神话定义,即神话是“通过他们的原始思维不自觉地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加以形象化、人格化而形成的幻想神奇的语言艺术创作。

14、信天游:

信天游

又称顺天游,是流传于陕北、宁夏的一种民间歌谣形式,一般是两句为一节,每句字数不固定。

在韵律上一般是两句一韵,长歌可达数十段。

有一百多种曲调。

手法上多用叠音字和比兴,如《蓝花花》: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应的彩,

生下一个蓝花花实时的爱死人。

传统信天游多为情歌和苦歌。

革命战争年代,在陕甘宁边区产生了大量的歌颂党和新生活的信天游。

15、英雄史诗:

以早期人类的部落征战和英雄斗争为主要题材的长篇口头讲唱作品就是英雄史诗。

如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亚美尼亚的《沙逊的大卫》和我国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

英雄史诗的主要内容,是反映民族形成过程中各氏族、部落之间频繁的战争,还有与之相联系的部族大迁徙。

因此英雄史诗反映的不是个人的命运,而是整个部族人民的意志和思想。

可以说史诗中的英雄都是民族精神的化身。

比如格萨尔、江格尔等身上所闪现的民族精神之光不断地激励着民族奋发前进。

三、简答题

1、试论民间文学口头性的形成及发展?

民间文学又通常被称作"

人民的口头创作"

或"

口头文学"

,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特征。

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民间文学口头性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因素:

社会历史的因素和口头语言本身的因素。

前者促使了劳动人民与口头创作的结合,后者则是口头性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从文学发展史看,人类最古老的文学是伴随着口语而不是伴随着文字产生的。

在尚无文章出现的远古社会,口头创作是当时文学创作的唯一形式。

当文字出现后,在旧时代,它被统治阶级所把持、垄断着,广大社会地位低下的劳动群众被剥夺了享受文化教育、使用文字的权利。

他们难以欣赏书面文学作品,更难以参与书面创作。

所以,对广大民众来讲,口头语言仍然是他们从事文学活动的唯一方式。

在人民大众成为社会主人的新时代,由于社会发展不平衡,在一些偏远、落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