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检测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41248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检测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检测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检测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检测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检测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检测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检测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检测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检测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9)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10)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题组二 高考试题概念判断汇编

2.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2015·

安徽理综,9D)

(2)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2014·

四川理综,2A)

(3)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四川理综,2B)

(4)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四川理综,2D)

(5)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Ⅰ,7D)

(6)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7)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8)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

天津理综,1D)

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水煤气:

CO、H2

(2)天然气(沼气):

主要成分是CH4

(3)液化石油气:

以C3H8、C4H10为主

(4)裂解气:

以乙烯、丙烯、甲烷为主

(5)水玻璃:

Na2SiO3的水溶液

(6)王水:

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

(7)波尔多液:

主要成分是CuSO4和Ca(OH)2

(8)肥皂:

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

(9)碱石灰:

NaOH和CaO的混合物

(10)铝热剂:

铝粉和高熔点的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11)漂白粉:

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

考点二 认识物质性质 理解物质变化

1.认识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通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表现为金属性、非金属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溶液的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理解物质变化的“四个方面”

(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

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

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

(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中有的有能量变化,有的无能量变化,如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等。

(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

3.识记易混淆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四化”

变化

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①蒸馏

②分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①显色反应 ②颜色反应

③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①分解 ②电解

③水解 ④裂解

十四化

①熔化

②汽化

③液化

④升华

①氧化 ②风化 ③钝化

④催化 ⑤皂化 ⑥歧化

⑦硝化 ⑧酯化 ⑨裂化

⑩油脂的硬化

注意 ①化学变化: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CuSO4·

5H2O的脱水、蛋白质变性、电解质溶液导电、浓硫酸脱水、煤的气化和液化。

②物理变化:

金属导电、盐析、活性炭吸附、渗析。

③爆炸有的是化学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物理变化引起的。

4.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

(1)高考有关“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试题的选材热点总结

①安全与健康——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

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

食品添加剂;

有关化学与健康方面的材料等。

②环境保护新进展——“雾霾”的产生、危害和治理;

工业“三废”和生活垃圾的处理;

废电池对饮用水和土壤的污染;

绿色化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导向作用等。

③新能源的使用——新型的燃料电池、高能绿色电池;

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新进展。

④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等。

(2)绿色化学的特点

研究对环境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化学试剂、化学制品和化学工艺。

它包括:

①开发绿色反应,将原子利用率提高到100%;

②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③选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

④使用无毒无害的溶剂;

⑤发展“绿色工艺”;

⑥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

题组一 化学与优秀传统文化

类型一 “传统文化”与物质变化

1.(2017·

郑州模拟)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包含了多种化学变化

答案 C

解析 “水乳交融”时形成乳浊液,是物理变化,“火上浇油”指燃烧,包含化学变化,A项正确;

“落汤螃蟹着红袍”生成了红色的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说蛋白质在高温下的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B项正确;

“滴水石穿”伴随化学反应CaCO3+CO2+H2O===Ca(HCO3)2,而“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C项错误;

D项,包含了燃烧、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多种化学变化。

2.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其中从化学角度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古文或谚语

化学角度解释

A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B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发生了分解反应

C

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

微观粒子不停运动

D

一场雷雨一场肥

自然固氮

答案 B

解析 “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焰火在化学学科中涉及的是焰色反应,是指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颜色的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诗描述的是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不只是发生了分解反应,B项符合题意;

不用风吹,麝香的香味就能闻到,从化学角度解释是分子在不停运动,C项不符合题意;

“一场雷雨一场肥”是指下雨时,氮气在打雷闪电的情况下和氧气发生两步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雨水相遇生成硝酸,硝酸随雨水进入土壤并和土壤中的盐类生成硝酸盐,给土壤补充氮元素,这一过程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变成了化合态的氮,所以属于氮的固定,D项不符合题意。

类型二 辨识传统化学工艺原理

3.(2015·

北京理综,6)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技术的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解析 A项,火药在适当条件下自身迅速燃烧生成大量气体,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B项,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C项,转轮排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

D项,铁的冶炼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铁元素还原为铁单质的过程。

4.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积淀,在下列古代发明和工艺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孔明灯B.用树皮、棉、麻造纸

C.烧制彩陶D.淘黄金

答案 D

解析 孔明灯是利用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将灯放入高空,无论燃料是什么,都发生了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

造纸的过程经过蔡伦的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定型的造纸工艺流程,其过程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步骤: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

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机物逐渐被除去,无机氧化物之间进行反应生成硅酸盐类物质,生成物以晶粒的形式存在,其生长过程为形核和晶粒合并长大,C项不符合题意。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形式存在,打捞起河里或湖里的淤泥后,用淘盘将淤泥洗去,可以得到金,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项符合题意。

传统文化中涉及的化学知识丰富多彩,从古代书籍文字中,找到有关化学信息,感受化学学科的久远与魅力,能够在阅读中考核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信息的提取与联系能力,也是合格高中毕业生应有的化学学科素养。

这样的命题方式,雅中带趣,是学科综合的典范。

题组二 化学与STSE

5.(2017·

全国卷Ⅱ,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解析 A项,大多数糖类化合物符合通式Cm(H2O)n,糖类最早被称为碳水化合物,正确;

B项,维生素D主要功能是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正确;

C项,蛋白质是C、H、O、N、S、P等元素组成的物质,错误;

D项,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摄入过多对人体产生危害,正确。

 

6.(2017·

全国卷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解析 A项,PM2.5是指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正确;

B项,绿色化学就是要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正确;

C项,煤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产物,加入的CaO可与SO2反应生成CaSO3,进一步被氧气氧化为CaSO4,从而减少SO2的排放量,减少酸雨的形成,但CaO与CO2反应生成的CaCO3在高温下又会分解为CaO,故不能吸收CO2,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错误;

D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的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燃烧产物为CO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所以这两类燃料均是清洁燃料,正确。

7.(2016·

全国卷Ⅰ,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