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威后)乃进而问之曰:
“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
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②微斯人________
③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________
④有粮者亦食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3)【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其作用是什么?
(4)【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
【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
请写下来。
【答案】
(1)探求;如果没有;派,让;吃,给……吃
(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②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3)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4)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
【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解析】【分析】⑴文言实词的理解:
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
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
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
①求:
动词,探求;②微:
表假设,如果没有;③使:
动词,派,让;④食:
动词,吃,给……吃。
⑵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
以,因为。
②斯:
这。
不业:
不是他做官以成就功业。
句意是:
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⑶甲文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
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
⑷文中赵威后认发展壮大国家,要做到“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归纳为:
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
【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故答案为:
⑴①探求;②如果没有;③派,让;④吃,给……吃。
⑵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②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⑶议论,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⑷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
【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反问句等。
⑶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五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准确理解句意,判断属于那种表达方式。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附参考译文】
【乙】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威后进而又问他说:
“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平安无事吗?
这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
这是帮助国君抚养老百姓的人呀,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
叶阳子平安无事吗?
这个人做人呀,怜悯那些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无父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国君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
北宫氏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吗?
她摘掉耳环等装饰品,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
这是带领百姓尽孝心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让她上朝呢?
这两个处士没有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也不上朝,靠什么来统治齐国,做百姓的父母呢?
於陵的那个子仲还在吗?
这个人做人呀,对上不向国君称臣,对下不治理他的家,也不愿同诸侯交往,这是带领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杀掉呢?
2.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山肴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
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
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
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
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
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
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
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
(选自《书学集成·汉宋卷》,有删节)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
②宴酣之乐________
③字法中绝将五十年________
④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至于负者歌于途/其节见于艰危 B. 醒能述以文/属予作文以记之
C. 禽鸟知山林之乐/食之末必不佳 D. 泉香而酒洌/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②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4)欧阳修的“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陈列、摆开;尽兴地喝酒;消失、断绝;以……为宝
(2)A
(3)①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事的人。
②并不是自古以来的贤人哲士都一定能够写出好的书法,只有贤明之人的书法能保存下来罢了。
(4)《醉翁亭记》体现了欧阳修在仕途失意时“与民同乐”的恬淡、豁达的情怀;《书学集成》则呈现了欧阳修在书法之论中寄予了追求卓越的理想。
【解析】【分析】
(1)“杂然而前陈者”大意是:
杂乱地摆放在前面;故“陈”的意思是摆放、陈列。
“宴酣之乐”大意是:
宴会喝酒的乐趣;故“酣”的意思是尽兴地喝酒。
“字法中绝将五十年”大意是写字的技巧丢失将近50年了;故“绝”的意思是消失、断绝。
“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大意是后世见了的人也未必不当成宝物;故“宝”的意思是以……为宝。
(2)A项,两个“于”都是在的意思。
B项,第一个“以”:
用;第二个“以”:
来。
C项,第一个“之”:
助词,的;第二个“之”:
代词,代厚皮馒头。
D项,第一个“而”:
表示并列;第二个“而”:
表示转折。
故选A。
(3)第一句重难点词语是“乐其乐”中第一个“乐”,要翻译为以……为乐。
第二句重难点词语是:
“书”,书法;“存”,存留在心里,记住。
(4)回答时,需要联系文章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醉翁亭记》以“醉”为表象,极力写“乐”。
文章写了山水之乐,四时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重在表现作者被贬官之后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为官之道。
《书学集成》则重在表现欧阳修对书法的独特见解:
书法与贤德紧密相关。
表现了他追求卓越的境界。
故答案为:
⑴陈列、摆开;尽兴地喝酒;消失、断绝;以……为宝;
⑵ A;
⑶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件事的人。
②并不是自古以来的贤人哲士都一定能够写出好的书法,只有贤明之人的书法能保存下来罢了;
⑷《醉翁亭记》体现了欧阳修在仕途失意时“与民同乐”的恬淡、豁达的情怀;《书学集成》则呈现了欧阳修在书法之论中寄予了追求卓越的理想。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⑵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
⑶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
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冽,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宴请宾客。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
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
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
是庐陵人欧阳修。
【乙】现在的人喜欢写肥大的字,就像厚皮馒头一样,吃起来也许不错,可光看形状就知道是俗物了。
写字的技巧丢失将近50年了,现在才稍微开始重视,但向过去的贤者学习的却没几个人。
过去的人难道只是会写字么?
他们的贤德才是值得流传的啊。
但后世的人们却忘了这点,只是在书法上钻研,却不知道有多少写的好的字随着纸墨一起消失了。
可就算颜公写的不好,后世见了的人也未必不当成宝物。
杨凝视直言规劝其父,越在艰危的时候越见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