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教案Word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0620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稼先》教案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邓稼先》教案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邓稼先》教案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邓稼先》教案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邓稼先》教案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邓稼先》教案Word格式.doc

《《邓稼先》教案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稼先》教案Word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邓稼先》教案Word格式.doc

2课时

教学准备:

网络下载有关邓稼先的资料打印成材料发给学生。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设计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今有哪些国家拥有核武器吗?

我们中国是什么时候拥有的核武器呢?

是谁领导研制成功了我国自己的核武器的?

——邓稼先。

这个名字鲜为人知,因为为了保护国防科技的安全,我们的许多国防科技专家们都甘心情愿的做了无名英雄,他们长年与亲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壮烈乐章。

他们是我们人民的英雄,国家的骄傲,就让我们展开课本,去谛听他们感人的事迹吧!

二、预习反馈:

1、请学生介绍杨振宁和邓稼先的相关情况

教师补充:

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指导人。

1924年生于安徽怀宁县,是清代著名金石书法家邓石如的第六代孙,出身书香门第,其父邓以蛰曾流学日本、美国,任北大教授。

邓稼先在战乱中读完高中、大学,1948年到1950年赴美留学,学成之后,毫不犹豫的回国报效,他先后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和核武器的研究,是我国国防高科技的奠基人。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永久纪念他对中国国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ià

先元勋xūn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

n无垠yí

ng殷红yān

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歌:

歌颂,赞叹;

泣:

流泪。

元勋:

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

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

竭尽劳苦;

瘁:

辛劳。

已:

止。

当之无愧: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家喻户晓:

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

明白、了解;

三、整体感知:

1、师范读第一部分。

2、体会本文结构特点。

作者根据自己的感想,全文分成了六个部分,六部分相对独立,但又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

分组讨论:

每一部分分别侧重写哪些内容,又如何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师归纳:

第一部分从中国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写出邓稼先的生平,特别是研制两弹感人事迹。

第三部分,用比较法,把中国的国防科技领导人邓稼先和美国国防科技领导人进行比较,更鲜明的突出了邓稼先的品格。

第四部分,表达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

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命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以书信的形式,用评论性的语言对邓稼先一生的功绩高度赞扬,表达友人对邓稼先的赞颂与悼念。

这六个部分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着记录邓稼先的生平事迹,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

这正体现了作者构思精巧,谋篇布局而别具匠心的特点。

3、引导学生思考:

(1)第一部分似乎与邓稼先关系不大,可否去掉?

(2)各部分之间是否围绕中心随意安排顺序,可否任意调换?

点拨:

(1)第一部分从百年屈辱入手写作,似乎与邓稼先关系不大。

其实,这一段的用意是在创设一种广阔的社会背景。

他的功绩是要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中去衡量,才更能显出其伟大之处来的。

所以第一部分是为歌颂邓稼先所进行的必要准备,绝不能去掉。

(2)各部分看似互不相干,各自独立,实则内有联系,逻辑严密,不可调换。

第一部分,是为赞扬邓稼先创设环境,作必要铺垫,放在开头,不能移动。

第二部分从邓稼先出生到逝世,总体介绍其生平和成就,是下文的纲目,下文是对第二部分的具体展开。

第三、四、五部分,分别从为人品格,工作风格和献身精神等方面具体展现邓稼先的伟大精神。

是对第二部分的展开。

同时这三部分由浅入深,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有逐渐深入的意味,也不可调换。

第六部分是全文的高潮,水到渠成的引出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和缅怀,文章中心得到全面体现,这样整篇文章安排严密合理。

四、布置作业:

1、课下收集有关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信息,作为常识记在头脑中,同时了解目前世界上最新的科研成果,准备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备下节课全班朗读。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笔记

在练习本上完成

同学自由朗读其余部分,进一步熟悉内容,体会感情。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齐读小标题体会

第二课时

一、研讨课文:

1、要求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全班讨论交流后,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2、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a.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

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b.教师集中讨论结果: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3、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A、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他:

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

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D、作者在叙述邓稼先的气质品格时,为什么要提到奥本海默?

运用对比手法,既可烘托突出邓稼先“中国人”的气质品格,强调他跟奥本海默气质品质不同;

又能肯定他们为国家功臣,同属伟大的科学家。

小结:

作者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抒情,使议论抒情的语句内涵丰富、情感真挚;

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使叙述内容更加具体充实,让读者更鲜明地感受邓稼先中国人的气质品格。

这就使第九、第十两小节既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饱含赞美深情,富有感染力。

4、找出文中用到的修辞方法,归纳语言特色。

引用:

第五部分中的《吊古战场文》及五四歌曲。

歌词和诗文都是整齐规章的语句,读来朗朗上口。

对比: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

本文语言多处用到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此外,运用长句和短句的配合,读来朗朗上口,整齐紧凑,有音乐的跳跃感,蕴含着深厚的感情,短句与短句配合,上下句语言形式相同,词语变化读来节奏明快,使人感到对邓稼先的赞美如长河流水,绵延不断,又如长江巨浪,汹涌澎湃。

二、总结、扩展:

我们用两节课时间研讨了这篇回忆性传记。

作者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生动而真实的记录了邓稼先一生的典型事迹。

文章构思巧妙,逻辑严密,将零散的事件有机的组织在一起,共同体现了邓稼先为国家科研献身的伟大主题,表达作者融爱国情与悼友情于一体的深厚情感。

文章记录的是一位伟大的英魂,我们的新中国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有他不朽的贡献,国家现在国防科技的飞跃发展有他的功绩,他的献身精神,他的高风亮节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同学们,我们的国家还不算最强大,我们的国防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中国人热爱和平,但不怕强权,让我们树立起远大理想,为世界和平`和人类的进步努力学习,奋斗不息!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一、二、三题

板书设计:

贡献之大

鞠躬尽瘁赞美崇敬

邓稼先忠厚朴实

艰苦奋斗

生死关心

教学反思:

学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

学生齐读这些段落

全班学生

讨论

小组讨论

齐读体会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