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泥土的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39569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音乐《泥土的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音乐《泥土的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音乐《泥土的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音乐《泥土的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音乐《泥土的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音乐《泥土的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初中音乐《泥土的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音乐《泥土的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音乐《泥土的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难点一是创作实践——“同头换尾”

二是分声部演唱《丢丢铜仔》,并有机地融合本歌的背景音响材料。

通过学唱与欣赏感受小调这一音乐体裁形式对社会所创造的历史文化价值,掌握其特点及风格,对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感到骄傲。

通过三个专题的划分及单元主题的问题设计,让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掌握本单元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对中国民歌的热爱。

单元主要学习方式是唱歌、欣赏、体验劳动情境。

学生预期能够达到理解劳动号子产生的环境及对中国民歌的了解。

本单元的重点是能够把小调题材歌曲的风格表现出来。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小调的演唱风格及音乐节构特点

2、了解小调在劳动中的作用

3、通过对比聆听及参与体验,总结小调的产生与特点

4、“同头换尾”创作后四小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视频、聆听范唱,了解小调的风格和特点,学会对音乐要素的分析方法。

2、通过网络搜索小调的有关知识,提高收集、分析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小调在集体劳动中所产生的作用

2、通过拓展欣赏,感悟小调这一音乐体裁形式具有永恒社会文化价值。

3、通过编创环节体现了团队的智慧和合作的精神。

对应课标

1、学会演唱小调的几个主题

2、知道小调是流行于城镇、里巷的民间歌曲

3、总结小调音乐结构的特点

4、具有传承民歌的意识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在劳动和生活中,小调是如何出现的及小调出现的背景?

2随着现代社会的信息化,我们还需要传承民歌吗?

 

专题划分

专题一:

 

唱歌课学唱《丢丢铜仔》 

(1课时)

专题二:

欣赏课民歌小调 

(1课时)

专题三:

音乐创作同头换尾(1课时)

专题一

唱歌课学唱《丢丢铜仔》

所需课时

(说明:

课内共用1课时,每周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

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1能用明快、清脆的声音演唱合唱歌曲《丢丢铜仔》,品味民歌合唱的风韵,体验与同学合作的快乐。

2本歌采用的是合唱版本,为了增加歌曲的趣味性,还提供了模拟火车行驶的背景音乐材料。

歌曲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

歌曲二声部轮唱部分,注意两个声部的轻重处理,使声音有此起彼伏的效果,表现出歌曲欢快热烈的情趣。

用气声轻念背景音响材料部分,为歌曲的演唱做铺垫。

专题问题设计

1下滑音记号如何演唱?

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轮唱部分的演唱有什么特点?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1信息化资源:

有关歌曲的音频、视频文件

2常规资源:

钢琴

3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4其他: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

情境导入

1、老师播放视频音乐,学生讨论视频中的小伙子在干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学生讨论:

《丢丢铜仔》这首歌曲的由来?

活动二:

学习新歌

1、练习歌曲中的下滑音演唱

①老师启发学生用扔皮球的方法抛物线演唱下滑音;

②指导学生用绕口令的方法训练舌头的灵活性演唱歌曲中的衬词。

(了解歌曲的创作由来,朗读歌曲中独具地方色彩的衬词,让学生体会民歌的地域性,为进一步体会台湾小调的韵味作铺垫。

2、学生分组讨论衬词的意义,并按照歌曲的节奏朗读歌曲中的衬词。

(衬词没有实际的意义,但却渲染了火车行进的热闹场景。

3、学唱歌曲第二部分,唱会二声部轮唱,为了将背景音响材料与二部轮唱有机结合在一起,老师可先设计“一辆火车向前行驶”的场景,引导学生双手握拳作抓火车方向盘壮,模仿开火车的律动(注意提醒学生声音要求短促清晰而富有弹性。

4、歌曲的完整表现。

①老师引导学生探讨、设计一个火车由“远——近——远行驶的场景,模仿火车由远及近、穿过隧道、渐行渐远的声音效果,并反复练习。

②老师引导学生,以”领——合“方式将歌曲完整的表现,老师使用打击乐器加入学生合唱中,为歌曲添加趣味,体会歌唱合作的愉快。

活动三:

探究

对比欣赏卓依婷和龚琳娜演唱的《丢丢铜子》引导学生探讨两种演唱各有什么异同和特点。

活动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课后查找小调的起源及特点。

评价要点

设计本专题需要评价的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

评价内容:

1\对所学歌曲《丢丢铜仔》进行评价

2\生生评价各组的表现

3\老师评价学生的表现

评价对象:

七年级学生

评价方法:

学期末每个学生都要进行歌曲演唱,采用生生互评的方法

专题二

欣赏不同地区的民歌:

小调

课内共用1课时,每周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欣赏本课中六首不同地域的民间小调,能随乐哼唱,并能富有感情感情的背唱《月儿弯弯照九州》

2能对本课学习的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调的基本特征。

1你能说说《采茶灯》与《采茶调》之间还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点吗?

2你知道云南民歌《绣荷包》音调的特点吗?

你理解山西民歌《绣荷包》中的“五五七式”吗?

3你知道《月儿弯弯照九州》这首歌曲描述的是哪个朝代的歌曲吗?

4对比这几首民歌小调的音乐风格各有什么特点?

(一)各地小调赏析

听赏采茶歌舞——《采茶灯》《采茶调》老师结合各地采茶的风光图片,像学生简介茶文化,并引出采茶劳动中产生的艺术形式——采茶歌舞。

1欣赏福建民歌《采茶灯》

(1)听赏器乐作品《采茶灯》,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音乐特点

(2)对比欣赏歌曲《采茶灯》,讨论器乐作品《采茶灯》与歌曲《采茶灯》的关系,并随乐跟唱歌曲。

2欣赏《才茶调》

(1)听赏老师范唱云南民歌《采茶调》

(2)老师引导学生探讨:

这首《采茶调》与《采茶灯》在旋律、音调及风格上有什么区别?

(3)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采茶舞的律动。

(此处老师提示学生采茶时手指的形状,再示范舞蹈手型及手臂的动作)

(4)学生随乐表演采茶舞。

(注意提醒学生的动作要与歌曲活泼快乐的音乐特点相结合)

设计意图:

采茶舞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体验民间“采茶”的劳动习俗及采茶歌舞,也为课堂学习增添了气氛。

3欣赏山西民歌、云南民歌《绣荷包》。

(1)老师介绍“绣荷包”调的由来及观看形态各异的荷包。

(在我们的传统民俗中,“荷包”是青年男女交往的一种“信物”,各地的“绣荷包”调多用来表现女性对意中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之情.)

(2)对比听赏云南、山西民歌《绣荷包》。

(3)引导学生探讨两首“绣荷包”不同的音乐特点。

(4)随乐演唱,并引导学生探讨小调传情达意的功能。

4欣赏《月儿弯弯照九州》

(1)聆听音歌曲《月儿弯弯照九州》。

(2)引导学生探讨歌曲表达的心情。

(3)老师简介歌曲的来历

(4)随乐学唱歌曲

(5)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5、欣赏《王大娘钉缸》

(1)播放歌曲《好汉歌》,并引导学生随乐哼唱。

(2)播放民歌《王大娘钉缸》,引导学生探讨:

这首歌曲与《好汉歌》有何差异?

(3)简介《好汉歌》的创作来源

(4)老师引导学生随乐哼唱《王大娘钉缸》

(二)课堂探讨与延伸

1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小调的音乐特点

2听辨活动:

播放小调、山歌、劳动号子等三首民歌片段,巩固复习汉族民歌的相关知识。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小调就像民歌中的一颗珍珠,它扎根于民间,经过漫长岁月的打磨以及世世代代的传承与发扬,愈发显得熠熠生辉。

在此老师呼吁大家也担负起继承发扬创新民歌的重任,让我们的民歌走向世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1学生分组互评表现

2教师对每个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一个评价、

3师生互评

专题三

音乐创作:

同头换尾

1了解“同头换尾”的特点

2尝试用民歌中常用的“同头换尾”的创作方式,创编2——4小节旋律。

1你还记得“鱼咬尾”音乐创作的特点吗?

2“鱼咬尾”与"

同头换尾"

的创作特点有什么不同吗?

有关歌曲的音频、视频文件

1学生听赏老师弹唱《牵牛花开羊跑青》《信天游》《草原情歌》中的三个音乐片段。

让学生找出每个片段中上下句的结构规律,引出同头换尾的创作方式。

找出其内部结构的共同特点。

2分组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同头换尾的创作方式,为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续写四个小节的旋律片段。

3分组演唱自己创作的旋律片段,并引导学生评价、探讨、修改、完善。

4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

对学生的旋律创作进行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