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历史下册第一次模拟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9198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历史下册第一次模拟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历史下册第一次模拟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历史下册第一次模拟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历史下册第一次模拟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历史下册第一次模拟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历史下册第一次模拟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历史下册第一次模拟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历史下册第一次模拟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历史下册第一次模拟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

计”。

这反映出明末思想家李贽

A.宣扬男女平等B.批判愚昧和迷信

C.挑战封建礼教D.反对封建专制

28.太平军曾经“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

浇。

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

太平军的这种行为

A.对传统文化过于简单粗暴B.有利于发动贫困群众

C.奠定太平天国文化基础D.冲击了世人对科举的态度

29.辛亥革命后两年里,全国出现了500多家报馆,标榜民主,评价时政,其中胡鄂公

就在天津的《大中华报》上“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

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A.社会资讯传播方式的改变B.传统社会道德观念被打破

C.言论出版自由制度受尊重D.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0.1935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在拟定三年重工业建设计划时,提出了在湘、鄂、赣三

省建立后方战略基地的设想:

“拟以湖南中部如湘潭、醴陵、衡阳之间,为国防工

业之中心区域,并力谋鄂南、赣西以及湖南各处重要资源之开发,以造成一个主要

经济中心”。

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为围剿红军做军事筹划B.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为抵御日军进攻做准备D.力图消灭地方各派军阀

31.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

随后不久又对油料、棉花、棉布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这一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进程

C.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D.促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

32.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

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

到公元前

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

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

这反映出古希腊

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

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

33.表1是英国工业化初期,劳动力在三大产业的分布情况,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表1不列颠劳动力的分布(1801——1901)单位:

%

年份

1801

1851

1901

1.农、林、渔

35.9

21.7

8.7

2.第二产业(制造业,矿业和建筑业)

29.7

42.9

46.3

3.第三产业

34.5

35.5

45.1

(资料迪恩、科尔:

《英国的经济发展,1688—1957》,剑桥1964年版,第142页。

A.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

B.第二产业始终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

C.劳动力转移速度完全受工业化程度影响

D.劳动力转移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

34.制度和笼子的关系经常被用来说明民主制度建设状况。

下列关于该关系的描述符合

德意志帝国政体特点的是

A.“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

B.“国家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将权力彻底驯服”

C.“制度笼子的形成历经反复,最终成功奠定了稳定政体”

D.“国家权力公然站在制度的笼子之上,驯服了人民”

35.西方学者在谈到经济全球化时说:

“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一个世界……人们甚

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这段话强

调的是

A.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孤立状态B.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

C.世界的发展动力完全来自于欧洲D.欧洲中心论促成世贸组织的建立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

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

它既是一种国际关系,又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政治秩序。

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以经济实力为支撑的朝贡制度明显会随着国力的衰落而衰落。

顺治、康熙、乾隆朝的“恩威并施”、“怀德为上”的方针到嘉道时期演变为“羁縻防范”、“不开边衅”和“不失国体”,经济上的炫耀所剩无几。

此时朝贡关系已经不再是经济关系,而转化为政治举措,是一种强调“华夷之辨”的中外关系。

这其间的变化,一方面与中国国力趋于衰落相关,一方面也与西方国家早期殖民活动密切相连。

清廷将西洋国家从朝贡范围内逐渐剔除,转而对这些国家采取严加防范的政策……经历资本主义国家一系列的条约冲击,朝贡体系逐渐瓦解,至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宣布放弃对朝鲜的保护,这一体系最终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材料二在殖民体系下,主权是欧洲列强的特权,也是其对其他地区“落后民族”进行野蛮殖民掠夺、占领和侵略的借口和依据。

居于金字塔之上的是拥有巨大暴力能力和殖民能力的欧洲列强,居于金字塔中间的则是较弱一等的欧洲国家以及拥有主权或半主权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居于金字塔底层的则是完全丧失主权的亚非拉被征服、掠夺和占领的“落后民族”和“野蛮地区”。

这一体系是少部分国家享有主权、大部分国家主权被剥夺的等级体系,也是大国通过武力掠夺、殖民而实现崛起的暴力体系。

——摘编自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贡体系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

(15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体系形成的原因。

(10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1949-2022年我国举办或即将举办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一览表

赛会\年份

1949-1989

1990

2008

2010

2011

2018

2019

2022

亚运会

北京

广州

杭州

夏季奥运会

世界游泳锦标赛

上海

世界田径锦标赛

男篮世界杯

南京等

冬季奥运会

张家口

表2能够反映我国举办或即将举办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12分)

45.(15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隋文帝即位后,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方面,隋文帝作为雄图大略的政治家,北周既不能统一天下,又迅速走向腐败而亡国,其历史教训需要总结,以为借鉴,从而励精图治,以适应长期分裂的祖国的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另一方面,随着隋朝的建立和巩固,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为此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在中央机构中设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朝廷实权集中在直接对皇帝负责的三省特别是尚书省。

地方官制,隋文帝废郡,而成州、县两级制,并合并一些州县。

……中央还常遣使出巡考察地方官政绩。

废除魏晋以来做官凭门第的九品中正制,而实行州县推荐举人才的制度,设秀才、明经两科,后来又增设通过考试选拔的进士科。

制定《开皇律》,废除前代的枭首、连作等酷法,为唐宋以后历代所沿用。

——摘编自靳生禾《中国古代的变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文帝改革的作用。

(7分)

46.(15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

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为天下,非为君也;

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

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

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的思想对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47.(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虽然四大国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但盟国之间早先已达成协议对战后德国采取协同政策。

各大国都同意德国应该付出战争赔款。

赔款主要是支付给苏联。

在战争结束时,美国人却很快有了新的主张,希望推动德国的经济重建,以此来加速欧洲的复兴,并削减欧洲对美国财政援助的依赖,英国人、法国人对此也予以支持。

于是在1948年6月突然废除已严重贬值的旧德国马克,按一比十的比率发行新的德国马克。

事前没有就此得到征询的苏联人予以反对,因为这样做就违反了战时达成的将德国作为一个单一经济体的协议。

作为报复手段,他们(苏联)封锁了所有通往柏林的公路和铁路。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然而正是从柏林封锁这一东西方在战后第一次最为严重的冲突与较量中,人们也看到了冷战的自我控制机制首次发挥了作用。

苏联对柏林的封锁始终只限于水、陆交通,而开放着空中的通道,使美国的大规模空运得以施行;

而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苏联接触对水陆交通的封锁,双方都给对方留有余地,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避免冲突的升级。

……1949年5月23日在巴黎召开四国外长会议,讨论有关德国的问题和由于柏林形势而发生的诸问题,包括柏林的货币问题在内。

于是到5月12日零时,西方的车辆通过占领区的分界线,历时11个月的封锁取消。

——摘编自彭树智《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柏林危机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美苏为解决柏林危机采取的主要措施。

(5分)

48.(15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林肯政府最初对战争的艰巨性估计不足,1861年7月匆忙组织起来的联邦军在进攻中遭到惨败。

战争之初,林肯政府回避南方各州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拒绝黑人参加联邦军作战,这赢得了北方部分民主党人的支持,并使得西南边境上的4个蓄奴州继续留在联邦之内。

共和党内的激进派要求林肯政府扩大战争目标,马上宣布废除奴隶制并采取革命措施。

林肯审时度势,1862年5月颁布了《宅地法》。

1862年9月林肯发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