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913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doc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doc

食品保鲜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

年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分子式C6H8O6还原型维生素C是新鲜果蔬营养成分的重要部分。

(一)二氯酚靛酚法:

天然的抗坏血酸有还原型和脱氢型两种,还原型抗坏血酸分子结构中有烯醇(COH=COH)存在,故为一种极敏感的还原剂,它可失去两个氢原子而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

染料2,6—二氯酚靛酚钠(C12H6O2NCl2Na)作为氧化剂,可以氧化抗坏血酸而其体身亦被还原成无色的衍生物。

2,6—二氯酚靛酚钠盐易溶于水,其碱性或中性水溶液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桃红色,这个变化用来鉴别滴定的终点。

由于抗坏血酸在许多因素影响下都易发生变化,因此,取样品时应尽量减少操作时间,并避免与铜、铁等金属接触以防止氧化。

(二)碘量法:

抗坏血酸具有还原性,可被I2定量氧化,因而可用I2标准溶液直接测定。

通过消耗碘溶液的体积及其浓度,计算试样中维生素C的含量。

化学反应式如下:

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

二、仪器和用品

1、实验材料

果蔬样品、维生素C标准溶液,1%草酸溶液、2,6-二氯靛酚溶液、10%KI溶液,淀粉液、0.001N标准溶液

2、仪器

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烧杯、研钵、漏斗、分析天平容量瓶,滴管

三、实验步骤

1.试剂制备与标定

①标准抗坏血酸溶液:

精确称取抗坏血酸20mg,用1%草酸溶解于100ml容量瓶中,用1%草酸定容。

用移液管移取5ml到50ml容量瓶中,并加1%草酸定容。

②2,6—二氯酚靛酚溶液配制及标定:

称取2,6—二氯酚靛酚即2,6—二氯吲哚酚纳50mg,溶于200ml热水中(热水中溶解52mgNaHCO3),冷却后加水50ml,过滤后盛于棕色药瓶内,避光保存。

标定:

吸取标准抗坏血酸溶液5ml,加1%草酸5ml、20ml蒸馏水,以2,6—二氯酚靛酚染料溶液滴定,至桃红色15秒不褪即为终点。

滴定的溶液的体积相当于0.1mg维生素C,计算出每一毫升染料溶液能氧化的抗坏血酸毫克数。

③待测液的制备:

取10g磨碎的样品液,加1%草酸溶液稀释后无损地移入100ml容量瓶,加1%草酸溶液定容至2500ml,过滤,备用。

2.样品Vc的测定

1%草酸液

(1)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20g1%草酸液

样品10g研成浆状定容至100ml容量瓶

过滤

250ml容量瓶,草酸定容

200ml锥形瓶

移取10ml

20ml蒸馏水

滴至终点(淡红色,15s内不褪去)

2,6—二氯酚靛酚

(2)碘量法

将定容后的样品待测液用移液管吸取10ml于碘量瓶,用移液管准确加入2ml2NH2SO4溶液,1ml10%KI溶液及1ml淀粉液,摇匀加塞,避光静置2min,用0.001N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淡蓝色30s内不褪色),记录并计算。

3.计算

(1)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Vit.C(mg/100g)=(V*T*100)/W

式中:

V-滴定样品所用的2,6-二氯酚靛酚体积-空白滴定所用的2,6-二氯酚靛酚体积,ml

T-1毫升2,6-二氯酚靛酚染料溶液相当的抗坏血酸毫克数。

W-滴定时吸取的样品重,g

(2)碘量法

Vit.C(mg/100g)=0.088*y*b/(a*x)*100

式中:

y-消耗的0.001N标准溶液体积,ml

X-移取的滤液体积,ml

0.088-1ml0.001N标准溶液相当于0.088mgVit.C

a/b-样品稀释倍数

四、实验数据记录

样液重:

10.0080g

样品为蔬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空白

法一:

耗用2,6-二氯酚靛酚体积(ml)

1.78

1.77

1.78

1.78

0.15

法二:

耗用KIO3体积(ml)

1.60

1.62

1.58

1.60

0.10

样液重:

10.1510g

样品为橙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空白

法一:

耗用2,6-二氯酚靛酚体积(ml)

0.85

0.82

0.84

0.84

0.15

法二:

耗用KIO3体积(ml)

0.70

0.72

0.70

0.71

0.10

2,6-二氯酚靛酚染料标定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耗用2,6-二氯酚靛酚溶液体积(ml)

3.30

3.50

3.40

3.40

五、计算过程:

1、2,6-二氯酚靛酚染料标定

1ml2,6-二氯酚靛酚染料溶液相当的抗坏血酸毫克数

T=0.1/((3.30+3.50+3.40)/3)=0.0294mg

2、蔬菜相关计算

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Vit.C(mg/100g)=(V*T*100)/W

=

碘量法

Vit.C(mg/100g)=0.088*y*b/(a*x)*100

=

3、橙汁的相关计算

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Vit.C(mg/100g)=(V*T*100)/W

=

碘量法

Vit.C(mg/100g)=0.088*y*b/(a*x)*100

五、实验讨论

1.实验汇总表

类别

方法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得的含量(mg/100g)

碘量法测得含量(mg/100g)

菜叶

35.91

33.00

橙汁

14.99

13.22

2.结果讨论

1)从上表看出菜叶中维生素c含量远远高于橙汁。

2)用两种方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时,二氯酚靛酚法测定值都比碘量法高,其原因是二氯酚靛酚存在还原型的脱氢抗坏血酸,与有机物结合在一起,使测定值偏高。

3)环境温度影响碘量法的灵敏度,在25度下最灵敏,实验时的温度在25度左右,所以碘量法较为精准。

但原料中存在淀粉含量的多少会影响终点,使终点提前出现,所以淀粉含量高的食物不能用碘量法来测定其维生素C含量。

4)由于两种原料都有颜色,滴定终点颜色偏离,使实验产生偏差。

5)用两种方法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时,取样品时应尽量减少操作时间,并避免与铜、铁等金属接触以防止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