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患者护理教学查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38515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胸患者护理教学查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气胸患者护理教学查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气胸患者护理教学查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气胸患者护理教学查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气胸患者护理教学查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胸患者护理教学查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气胸患者护理教学查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胸患者护理教学查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气胸患者护理教学查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根据病理结构气胸又分为以下类型:

闭合性气胸():

胸闷、胸痛、气促和呼吸困难。

小量气胸(肺萎陷<

30%);

中量气胸(肺萎陷3050%);

大量气胸(肺萎陷在>

50%)。

开放性气胸():

明显呼吸困难,气促,烦躁不安。

纵膈摆动或者纵隔扑动():

伤侧胸内压显著高于健侧,纵隔向健侧移位,进一步使健侧肺扩张受限。

致呼吸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均衡,出现周期性变化,使纵隔在吸气时移向健侧,在呼气时移向伤侧。

张力性气胸():

极度呼吸困难。

根据发病原因气胸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创伤后气胸():

胸部被锐器刺伤后引起;

原发性气胸():

没有肺部明显病变的健康者所发生的气胸,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见;

继发性气胸():

继发于肺部各种疾病基础上发生的气胸,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肺癌等。

4.检查方法():

X线检查():

是诊断气胸的重要方法。

气胸胸片上大多有明确的气胸线,为萎缩肺组织与胸膜腔内气体交界线,呈外凸线条影,气胸线外为无肺纹理的透光区,线内为压缩的肺组织。

大量气胸时可见纵隔、心脏向健侧移位。

合并胸腔积液时可见气液面。

对于小量气胸、局限性气胸以及肺大疱与气胸的鉴别比X线胸片敏感和准确。

气胸的基本表现为胸膜腔内出现极低密度的气体影,伴有肺组织不同程度的压缩萎陷改变。

5.治疗要点():

一般处理:

各型气胸病人均应卧床休息,限制活动,肺压缩〈20%时不需抽气,可给予镇咳、止痛对症治疗,有感染存在时应视情况选用相应抗生素。

 

(1)闭合性气胸():

小量气胸:

一般可在1-2周内自行吸收,无需处理;

中、大量气胸:

可通过胸腔穿刺抽尽积气减轻肺萎陷,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采取镇痛抗感染措施。

(2)开放性气胸():

紧急封闭伤口:

迅速用凡士林纱布或衣物封闭胸壁伤口,并进行外包扎;

穿刺抽气:

暂时解除呼吸困难;

清创:

患者全身情况稳定后进行,并常规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开胸探查:

怀疑有胸腔内脏器损伤时;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吸氧,补充血容量,积极纠正休克。

(3)张力性气胸():

迅速排气减压:

抽气:

肺压缩〉20%的闭合性气胸,尤其是肺功能差的肺气肿病人,抽气是迅速解除呼吸困难的首要措施。

 

抽气方法:

简易法:

用注射器进行抽气,此法适用于急救,也便于病人运送。

闭式引流:

适用于张力性气胸,水封瓶中不再有气泡逸出,且玻璃管中液面不再波动,胸片证实肺已复张,即可拔管。

持续负压吸引:

闭式引流一周以上仍有气泡逸出,说明破口未愈合,应加用负压吸引,以利肺复张。

镇痛镇静:

减轻痛苦,缓解紧张情绪;

若引流管内持续有气泡冒出且呼吸困难症状未缓解行;

预防感染。

胸腔闭式引流()

目的与适应症:

目的:

引流胸膜腔内积气、积液和积血;

重建胸膜腔负压,维持纵膈的正常位置;

促进肺膨胀。

适用于:

气胸:

中等量气胸或张力性气胸;

外伤性中等量血胸;

持续渗出的胸腔积液;

脓胸,支气管胸膜瘘或食管瘘;

开胸术后。

置管方法:

1积液(或积血):

引流选腋中线或者腋后线第6~7肋间置管;

2积气:

引流选患侧锁骨中线第2~3肋间置管;

3脓胸:

选择脓液集聚的最低位置置管。

引流装置的分类

1,引流袋引流:

适用于吸管引流,多用于引流胸腔积液。

引流管直接接到一密封地所料引流袋。

因没有水封瓶不能产生负压,因此,不适用肺内仍有漏气的病例。

2,水封瓶引流:

适用于大部分病例,可排出胸内积气、积液、积血及脓液。

3,水封瓶负压吸引引流:

因能加大胸内负压,故适用于胸内肺膨胀不良残腔较大的病例。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1,保持胸闭引流的密闭性:

由于胸腔内是负压,为了防止引流液倒流而发生逆行感染,要确保患者的胸闭引流瓶平面低于胸腔引流口平面至少60,嘱患者活动时不要将引流瓶提的太高,更不能跨床。

引流管不要过长,以防折叠。

为防止胸腔管与外界相通,更换引流瓶时,必须用双钳双向夹管;

为防止患者外出做检查时,管路连接不紧密或引流瓶倾斜至水封管露出水面等情况发生,应用两把钳子不同方相进行夹管。

若为有齿钳,其齿端需包裹纱布或胶套,防止夹管时导致引流管破裂、漏气。

若引流管从胸壁处脱出,应立即用手指捏紧引流管周围皮肤,在用凡士林纱布或胶布封闭引流口,并做进一步处理。

2,保持胸闭引流的通畅性:

(1)观察引流管的水柱波动情况:

水柱波动不仅可以观察胸闭引流的通畅性,还可反映肺膨胀的程度。

正常平静呼吸时水柱波动为4-6。

随着余肺膨胀,残腔变小,负压逐渐变小,水柱波动仅为2~4或有轻微波动时可以考虑拔管。

水柱波动的范围愈大,提示胸腔内残腔较大,肺膨胀不好。

水柱波动逐渐消失是引流管拔除的重要指征之一;

而当水柱波动突然消失,则考虑可能是管路不通畅或阻塞。

鼓励患者经常咳嗽,以利于肺复张。

(2)定时挤压引流管,保证引流管通畅:

当引流液为血性液时,需每1—2小时挤压管路1次。

操作时双手握住引流管l0~15处,双手前后相接,一手手心向上,贴近胸壁,将引流管置于指腹与大鱼际之间,另一手在距前面一只手的下端4—5处阻断引流管,前面的手高频快速用力地挤压引流管,随后两只手同时松开,利用引流管内液体或空气冲击将堵塞引流管的血凝块或组织块冲出,如此反复。

或用滑石粉捋管:

将滑石粉涂抹胸管表面,右手卡住上端胸管,左手自上而下卡住胸管向下滑行,致胸管下段后右手松开。

此方法可加大胸管负压,引流出不太坚固的血凝块或凝固的纤维素。

3,观察引流管气体排出情况漏气可分为3度:

患者用力咳嗽、屏气时,引流管内有气泡排出者为Ⅰ度;

深呼吸、咳嗽时有气泡排出为Ⅱ度;

平静呼吸时有气泡排出为Ⅲ度。

Ⅰ-Ⅱ度漏气在2-5天后即可自愈;

Ⅲ度可逐渐转为Ⅱ度、Ⅰ度,于5-7天后自愈,若有大的支气管瘘或残端瘘会出现持续有Ⅲ度漏气及出血或感染征象,需另行处理。

5,观察引流情况:

定时观察引流液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等,并详细记录;

胸壁处伤口敷料保持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

引流量多、持续呈现红色或伴有血凝块,提示胸膜腔内有活动性出血,因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处理。

6,预防感染:

一切均应坚持无菌操作,换瓶拔出接管时要用消毒纱布包好,保持引流管、接管及引流瓶清洁,定时用无菌蒸馏水冲洗,一般每日定时更换水封瓶一次,并测量记录24小时引流液色质量;

水封瓶应位于胸部以下,不可倒转,维持引流系统密闭,接头牢固固定,以预防胸腔内感染。

6,拔管指征: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48-72小时,观察24小时引流液少于50,无气体溢出,胸部X线摄片呈肺膨胀或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或气促时,可考虑拔管。

拔管时指导患者深吸一口气,吸气末迅速拔管,用凡士林纱布封住伤口,包扎固定。

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症状,切口漏气、渗液、出血和皮下血肿等。

病史汇报()

患者基本信息()

现病史()

既往史()

体格检查()

阳性体征()

主要治疗护理()

请各位老师跟我们一起到病房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

护理问题及措施()

1、P:

气体交换受损(())

E:

与胸腔积气有关

(1)评估记录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型态及其变化

(2)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训练,改进呼吸方法

(3)给予病人鼻导管吸氧2-3 

(4)给予病人半卧位,以利于气体交换

(5)保持胸管引流通畅

2、P:

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切口疼痛有关

(1)评估记录痰液的颜色、量、粘稠度

(2)给予氧气吸入,评估记录用氧效果

(3)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定时给予翻身、排背

(4)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咳痰

(5)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3、P:

疼痛(())

与手术刺激、术后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有关

(1)评估记录疼痛的部位、程度、影响因素

(2)帮助病人找出能够舒适的方法,如:

止痛药、分散注意力

(3)生命体征平稳后改半卧位,促进渗血、渗液的排出

(4)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管道牵拉刺激引起疼痛

4、P:

焦虑(()):

与患者担心病的预后有关

(1)评估和记录病人的焦虑程度,识别来源

(2)帮助病人转移注意力

(3)与病人进行情感交流,取得病人的信任,鼓励其发泄心中的不满

(4)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病人的躯体症状

(5)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预后

(6)提供安静的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

5、P:

潜在并发症——出血、漏气、肺部感染等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胸闷、胸痛是否加剧及病人神态、呼吸、尿量

(2)保持胸管在位通畅,定时挤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如大于100,及时通知医生

(3)注意观察胸腔引流瓶中是否有气体溢出,观察患者引流管口周围皮肤是否有皮下气肿

(4)避免胸腔引流瓶使用负压吸引

(5)保持伤口及床单位清洁、干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6)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

不稳定气胸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过多搬动,因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咳嗽排痰及胸腔引流,所以对于血压平稳者取半卧位。

如有胸腔引流管,病人翻身时,应注意防止引流管扭曲及脱落。

2、饮食指导: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粗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避免便秘,如2日未解大便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排便用力引起胸痛或伤口疼痛。

3、胸腔闭式引流

(1)体位与活动:

手术后病人通常采取半卧位,使胸腔容积增大,有利于呼吸和引流。

(2)引流装置的位置:

为防止引流液倒流入胸腔及利于引流,引流瓶应放在低于病人胸部的地方。

(3)保持引流管通畅:

妥善固定引流管,留出适宜长度的引流管,以利于病人翻身,同时注意避免扭曲、受压或脱落。

(4)引流记录:

注意观察引流管的量、色、性状和水柱波动范围,并准确记录。

(5)预防感染:

在插管,引流排气和伤口护理时,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伤口敷料每1—2日更换一次,如有分泌物渗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

(6)拔除导管:

引流管未见气泡溢出,病人无胸闷、呼吸困难,可能病人的肺组织已复张;

无气体溢出后24小时后再闭管24小时,复查胸片,肺全部复张后可拔管。

4、用药指导:

病人疼痛剧烈时,按医嘱给予止痛药,观察止痛效果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胸腔引流的病人,在肺完全复张后可引起胸痛,向病人做好解释,

以消除病人紧张心理。

刺激性咳嗽较剧烈时,遵医嘱给予适当的止咳药。

5、心理指导:

本病起病急骤,病人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会因疾病的困扰而焦虑不安,更多因缺乏知识,对排气治疗充满担心、恐惧;

病人常困紧张或疼痛而畏惧活动、失眠、烦燥等。

药多与病人交谈,鼓励病人说出内心感受,及时解答病人的疑惑,做各种检查前,向病人做好必要的解释,取得理解和配合。

病人呼吸困难期间应可能床旁陪伴,积极协助处理病人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以稳定病人的情绪。

宣教疾病知识及闭式胸腔引流的目的,消除病人的恐惧及担心。

6疼痛指导:

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利于休养的病房环境,指导病人卧床休息,与病人共同分析疼痛的病因,如为引流管刺激所引起的疼痛,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