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考试大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38474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考试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考试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考试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考试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宏观经济学考试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考试大纲文档格式.docx

《宏观经济学考试大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考试大纲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考试大纲文档格式.docx

只有当产品与服务量增加时,实际GDP才增加。

而名义GDP的增加既可能是由于产出增加,也可能是由于价格上涨。

3.GDP是四种支出之和: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4.消费物价指数(CPI)衡量一个典型消费者购买的固定的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格。

与GDP平减指数一样,CPI衡量物价总水平。

GDP平减指数是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5.失业率表明想要工作的人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有多少。

当失业率上升时,实际GDP的增长一般要慢于正常速率,甚至还会下降。

第3章国民收入:

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1.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决定了经济中的产品与服务的产出。

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或技术进步增加了产出。

2.竞争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雇用劳动,直到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时为止。

同样,这些企业租用资本,直到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租赁物价时为止。

因此,每一种生产要素得到了自己的边际产量。

如果生产函数是规模收益不变的,所有产出都用作投入的报酬。

3.经济中的产出用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

消费取决于可支配收入,与可支配收入正相关。

投资取决于利率,与利率负相关。

政府购买和税收是财政政策的外生变量。

4.实际利率的调节使经济中产出的供求均衡——或者换个说法,使可贷资金的供给(储蓄)与可贷组湖北的需求(投资)均衡。

政府购买的增加或者税收的减少,都将引起国民储蓄的减少;

国民储蓄的减少会减少均衡的投资量,并提高利率。

也许是因为技术进步,也许是因为对投资的税收激励,投资需求增加;

投资需求的增加也会提高利率。

只有在更高的利率刺激储蓄增加时,投资需求的增加才会增加投资量。

第4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1.货币是用于交易的资产存量。

它可用作价值储藏手段、计价单位和交换媒介。

不同种类的资产被用作货币:

商品货币制度使用有内在价值的资产,而法定货币制度用仅有货币职能的资产。

在现代经济中,像联储这样的中央银行负责控制货币供给。

2.货币数量论假设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并得出结论:

名义GDP与货币存量是成比例的。

由于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决定实际GDP,所以,货币数量论意味着,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是成比例的。

因此,货币量增长率决定了通货膨胀率。

3.货币铸造税是政府发行货币得到的收入。

这是一种对货币持有征收的税。

虽然在大多数经济中,货币铸造税的数量并不大,但它往往是恶性通货膨胀的经济中政府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

4.名义利率是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

根据费雪效应,名义利率与预期通货膨胀一比一地变动。

5.名义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因此,可以预期,货币需求取决于名义利率。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物价水平就取决于现在的货币量和未来预期的货币量。

6.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包括鞋底成本、菜单成本、相对物价变动成本、税收扭曲,以及进行通货膨胀校正对公众生活造成的不方便。

此外,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引起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任意财富再分配。

通货膨胀一种可能的益处在于它让实际工资达到均衡水平而不引起名义工资的减少,由此通货膨胀会改善劳动力市场的功能。

7.在恶性通货膨胀期间,大多数通货膨胀的成本变得严重起来。

恶性通货膨胀一般从政府通过发行货币为巨额财政赤字融资开始。

当财政改革消除了对货币铸造税的需要时,恶性通货膨胀也就结束了。

8.根据古典经济理论,货币是中性的:

货币供给并不影响实际变量。

因此,古典理论使我们可以不用涉及货币供给而研究实际变量如何被决定。

货币市场均衡决定了物价水平,由此也决定了其他名义变量。

这种实际与名义变量的理论分离被称为古典二分法。

第5章开放的经济

1.净出口是出口与井口之间的差额。

它等于我们所生产的和我们的消费、投资与政府购买需求之间的差额。

2.资本净流出是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的部分。

贸易余额事故我们产品与服务的净出口所得到的数额。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说明,资本净出总等于贸易余额。

3.可以通过考察任何一种政策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来确定它对贸易余额的影响。

增加储蓄或减少投资的政策引起贸易盈余,而减少储蓄或增加投资的政策导致贸易赤字。

4.名义汇率是人们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实际汇率是人们交换两国生产的产品的比率。

实际汇率等于名义汇率乘以两国物件水平的比率。

5.由于实际汇率是国内产品相对于国外产品的物价,所以,

6.实际汇率升值往往减少净出口。

均衡的实际汇率是使净出口需求量等于资本净流出的比率。

7.名义汇率由实际汇率和两国物价水平决定。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通货膨胀率引起通货贬值。

第6章失业

1.自然失业率是稳定状态的失业率,它取决于离职率和就业率。

2.由于工人找到一份最适合于自己个人技能和爱好的工作需要时间,所以,一些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各种政府政策(例如失业保障)改变了摩擦性失业的数量。

3.当实际工资保持在使劳动供求均衡的水平之上时,结构性失业就产生了。

最低工资法是工资刚性的一个原因;

工会和工会化威胁是另一个原因。

最后,效率工资理论说明,由于各种原因,尽管存在劳动的超额供给,但企业为了发展而维持高工资是有利可图的。

4.我们得出有关大多数失业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结论取决于我们如何观察数据。

大多数失业的持续时间是短的,但大多数失业数周要归因于少数长期失业者。

5.各人口集团的失业率差别很大。

特别是,年轻人的失业率远远高于成年人。

这是由于离职率的差别而不是就业率的差别。

6.美国的自然失业率表现出长期趋势。

特别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自然失业率上升,而在90年代有开始下降。

人们提出了各种解释,包括劳动力人口构成变动、部门转移普遍程度的变化以及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变化。

7.新进入劳动力的人,包括新进入者和重新进入者,构成失业者的1/3.。

劳动力的进入与推出使对失业统计的解释更加困难。

第7章经济增长Ⅰ

1、索洛增长模型说明,在长期,一个经济的储蓄率决定其资本存量规模,从而决定其产出水平。

储蓄率越高,资本存量就越多,产出水平也越高。

2、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的提高导致一个迅速增长的时期,但最终当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时增长减缓。

因此,虽然高储蓄率产生了稳定状态的高产出水平,但其本身不能造成持续的经济增长。

3、使稳定状态消费最大化的资本水平被称为黄金律水平。

如果一个经济的资本大于黄金律稳定状态,那么,减少储蓄就会增加所有时点上的消费。

相反,如果经济的资本小于黄金律稳定状态,那么,达到黄金律就要求增加投资,从而减少现在一代人的消费。

4、索洛模型说明了,一个经济的人口增长率是决定生活水平的另一个长期因素。

人口增长率越高,人均产出水平越低。

第8章经济增长Ⅱ

1.在索洛增长模型的稳定状态,人均收入增长率仅仅由外生的技术进步率决定。

2.在有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索洛模型中,黄金律(消费最大化)稳定状态的特征是,资本的净边际产量(MPK-δ)与稳定状态增长率(n+g)相等。

于此相比,在美国经济中,资本的净边际产量大大超过了增长率,这表明美国经济的资本大大小于黄金律稳定状态。

3.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决策者通常都主张,自己国家应该把更大比例的产出用于储蓄和投资。

增加公共储蓄和给私人储蓄以税收激励是鼓励资本积累的两种方法。

4.20世纪70年代初,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增长率大幅度下降。

目前还没有充分理解这种减缓的原因。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增长率上升了,很可能是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

5.许多经验研究检验了索洛模型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帮助解释长期经济增长。

该模型可以解释我们从数据上看到的许多东西,例如均衡增长和有条件的趋同。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生活水平的国际差异可以归因于资本积累和使用资本的效率的结合。

6.现代内生增长理论试图解释在索洛模型中作为外生变量的技术进步率。

这些模型试图解释通过研究与开发未来决定知识的创造的决策。

第9章经济波动导论

1.长期与短期之间的关键区别是长期中物价有伸缩性,而短期中物价是黏性的。

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为分析经济波动和说明不同时间范围内政策的影响如何不同提供了一个框架。

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这告诉我们,物价水平越低,产品与服务的总需求量越大。

3.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之所以是一条垂线,是因为产出由资本与劳动量和可获得的技术决定,而不由物价水平决定。

因此,总需求的移动影响物价水平,但不影响产出或就业。

4.在短期中,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因为工资和物价停滞在以前决定的水平上,因此,总需求的移动影响产出和就业。

5.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冲击引起经济波动。

因为联储可以使总需求曲线移动,所以,它可以努力抵消这些冲击,以使产出和就业维持在其自然率上。

第10章总需求Ⅰ

1.凯恩斯交叉图是基本的收入决定模型。

它把财政政策和计划投资作为外生的,并证明存在一种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的国民收入水平。

它说明财政政策的变动对收入有乘数效应。

2.一旦我们让计划投资取决于利率,凯恩斯交叉图就得出了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较高的利率使计划投资减少,而这又减少了国民收入。

向右下方倾斜的IS曲线概括了利率与收入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

3.流动偏好理论是基本的利率决定模型。

它把货币供给和物价水平作为外生的,并假设利率调整使实际货币余额的供求均衡。

这一理论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利率下降。

4.一旦我们让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取决于国民收入,流动偏好理论就得出了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较高的收入水平增加了实际货币余额需求,而这又提高了利率。

向右上方倾斜的LM曲线概括了收入与利率之间的这种正相关关系。

5.IS—LM模型结合了凯恩斯交叉图和流动偏好理论的组成部分。

IS曲线表示满足产品市场均衡的各点,而LM曲线表示满足货币市场均衡的各点。

IS与LM曲线的交点表示满足这两个市场均衡的利率与收入。

第11章总需求Ⅱ

1.IS—LM模型是关于产品与服务总需求的一般理论。

这个模型中的外生变量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物价水平。

这个模型解释了两个内生变量:

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

2.IS曲线表示产品与服务市场的均衡所产生的利率与收入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LM曲线表示实际货币余额市场的均衡所产生的利率与收入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IS—LM模型中的均衡——IS与LM曲线的交点——表示产品与服务市场和实际货币余额市场的同时均衡。

3.总需求曲线通过表示任何给定物价水平上的均衡收入概括了IS—LM模型的结果。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较低的物价水平增加了实际货币余额,降低了利率,刺激了投资支出,从而增加了均衡收入。

4.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购买的增加或税收的减少——使IS曲线向右移动。

IS曲线的这种移动提高了利率并增加了收入。

收入的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