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课程考试《社会心理学》考查课试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8366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医科大学课程考试《社会心理学》考查课试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医科大学课程考试《社会心理学》考查课试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医科大学课程考试《社会心理学》考查课试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医科大学课程考试《社会心理学》考查课试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医科大学课程考试《社会心理学》考查课试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医科大学课程考试《社会心理学》考查课试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医科大学课程考试《社会心理学》考查课试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医科大学课程考试《社会心理学》考查课试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医科大学课程考试《社会心理学》考查课试题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本我

B.潜意识

C.自我

D.超我

B

3.下列不属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的是()

A.社会学习理论

B.社会认知论

C.场地论

D.社会交换理论

D

4.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态度的()

A.P-O-X模式

B.A-B-C模式

C.P=f(P,C)模式

D.TIRO模式

5.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是()

A.群体因素

B.情境因素

C.个人因素

D.以上都是

6.美国学者凯尔曼提出态度形成和改变的三阶段是()

A.服从、认同、内化

B.服从、认同、外化

C.服从、内化、外化

D.认同、内化、外化

A

7.下列不属于社会心理学发展经历的阶段的是()

A.哲学思辨阶段

B.社会经验阶段

C.实验分析阶段

D.实际运用阶段

8.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是()

A.班杜拉

B.弗洛伊德

C.皮亚杰

D.柯尔伯格

9.需要层次理论是由()提出的

B.华生

C.马斯诺

D.麦独孤

10.社会心理学是从()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A.社会角度

B.个体与群体相互作用

C.群体与社会相互作用

D.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

 

二、判断题(共10道试题,共10分。

1.态度转变时,高可信性的宣传说服者的说服效果随时间的推移而上升

A.错误

B.正确

2.暗示是一种双向性的社会影响

3.去个性化现象首先是由金巴尔多于1952年的实验研究阐释的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对于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人眼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5.汽车司机由于失职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属于侵犯行为

6.面部表情具有超文化性

7.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的过程

8.当群体中出现一个反从众者时,则其他人的从众行为会增加

9.印象形成对认知者来说是信息输出,印象整饰则是信息输入

10.社会交换论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质

三、主观填空题(共7道试题,共28分。

1.动机论认为引起侵犯

挫折

2.又称初始效应,指第一印象对社会认知的作用

首因效应

3.按照动机与活动本身的关系,可把动机分为与动机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4.态度的内在特征,包括和

认知的复杂性

评价的单纯性

5.人际沟通的工具有和

语言符号系统

非语言符号系统

6.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和

民主式

专制式

放任式

7.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和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认知

情感

行为倾向

四、名词解释(共5道试题,共25分。

1.社会助长作用

答:

又称社会促进作用,指许多人一起工作时,可以促进个人活动的效率

2.归因

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恩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3.性别角色社会化

指个体形成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规范和与之相符的行为的过程

4.服从

指个人按照社会要求、吞提规范或他人的命令而做出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外界明确的要求下而发生的

5.晕轮效应

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主要是根据个人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其他的品质。

五、简答题(共3道试题,共27分。

1.根据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如何才能提高群体的内聚力

根据影响群体凝聚力因素的分析,要提高群体凝聚力主要有以下途径和方法:

(1)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要提高领导者的管理水平,改变传统的领导方式,实行民主领导,对领导的素质、品行要有高要求;

(2)设置合适的目标,使个人与群体的任务、目标相一致;

(3)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奖励办法,提高群体成员的主人翁意识,使每个成员都关心群体的生存和发展;

(4)重视感情的交流,通过改变组织的沟通结构,为成员之间创造各种经常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活动,培养成员的群体意识和成员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五,适当地利用外部压力,开展群体间的竞

2.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的内容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要继续到人的一生,其发展要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的核心问题,解决了特殊问题,自我意识就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又产生了新的矛盾,这样螺旋式地循环往复一直到老。

如果前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未解决,就会影响到下阶段自我意识的顺利发展,从而发生心理危机,出现情绪障碍。

埃里克逊把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划分为下列八个阶段。

1、婴儿期(0~1.5岁):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2、儿童期(1.5~3岁):

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3、学龄初期(3~5岁):

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5、青春期(12~18岁):

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6、成年早期(18~25岁):

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25~65岁):

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8、成熟期(65岁以上):

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3.团体对个体行为的社会影响包括几个方面

主要有社会促进、社会抑制和去个性化。

社会促进是指人们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比自己单独进行时好的现象。

社会抑制有时他人的存在起抑制作用,从而使个体的作业水平降级低。

社会懈怠是个体在团体中努力水平下降。

去个体化是指团体中的个人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而觉得责任该由大家负,从而使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或消失,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做出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