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申报书Word下载.docx
《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申报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申报书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阳县农业局
主要建设内容:
创建1300亩茶叶标准园。
推广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使用有机肥料,开展技术培训,制定科学的生产技术规程;
改善生产条件,建设冷库80立方米、水池30座、道路硬化3公里、购置杀虫灯30盏等;
加强茶园投入品的使用监管,建立生产档案记录,加强产品检测。
建设期限:
2013年1月——2013年12月
项目投资及来源:
项目总投资179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资金70万元,自筹资金109万元。
中央资金采用“先建后补”方式。
技术支撑单位: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一、项目实施地点
(一)实施地产销条件
1、项目建设地点及自然条件
该项目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茶园基地,地处东经106度57分,北纬27度03分。
海拔1350米,年平均降水量992-1359毫米,平均日照896-1104小时,年均无霜期276天,全年雾日达180多天,年降水日数200多天,形成了适合生产优质茶叶的云雾缭绕、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的自然条件。
土壤符合茶叶种植要求,土壤富含人体所需的硒元素,具有出产优质富硒茶的独特优势。
基地环境优良,距离主干道2公里,离开阳县城50公里,基地坡度在30度以下,种植品种为龙井43。
该项目创建1300亩茶叶标准园,覆盖农户数283户。
2、项目交通情况及配套设施
项目基地交通便捷,距贵阳市中心59公里,距开阳县城5公里,贵开二级公路通达茶园。
自2007年3月份公司成立以来,连续建设茶园5000余亩,投产茶园1500亩。
公司现正在建设1600平方米年产150吨名优茶茶叶加工厂房一个,购进名优茶、优质绿茶生产线一条,修建1000余平方米职工宿舍、办公区及库房,已硬化主干道、采茶道等共计2.6公里,建设安装250KW专用变压器高压输电线路并已投入使用。
3、地方党政重视支持情况
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2007年贵州省委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号)。
2012年全省茶产业发展大会提出,茶叶是贵州省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富民产业、绿色产业,全省要新增300万亩茶园,到2015年达到700万亩的目标。
为加快茶产业发展,2012年贵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筑府发[2012]70号),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
茶叶发展前景良好,贵阳市成立茶产业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茶产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统筹全市茶产业的发展。
该项目作为我市茶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市县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专门工作组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实施。
开阳县计划到2015年全县茶园种植面达到30万亩。
为顺利推进茶园建设,县政府成立30万亩茶叶产业化发展项目指挥部,由副县长亲自抓该项工作。
指挥部设在开阳县农业局,由局长任指挥长,分管副局长任副指挥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具体负责茶叶产业的发展。
各项目乡镇同时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本乡镇茶叶产业建设的组织领导。
为顺利推进茶园建设,县政府成立30万亩茶叶产业化发展项目指挥部,由副县长亲抓该项工作。
4、产品目标市场
公司茶产品主要目标市场为贵阳市场,基地离主要市场贵阳开阳县城50公里,贵阳市59公里。
公司产品由于过硬的产品品质,大力市场推广,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
打开了我公司鸿语绿茶广阔的销路与市场前景。
(二)实施地产业基础。
2012年,公司有茶园面积5000余亩,初投产茶园1500余亩,主要生产绿茶,注册商标“”,上市时间为3月下旬到9月,主要在贵阳市销售。
2012年产销翠芽0.5吨、优质绿茶8吨,翠芽平均销售价格1600元/千克,优质绿茶200元/千克,完成销售额240余万元,实现利润72余万元。
二、项目建设内容、投资及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环节
(一)建设规模、内容及其投资
项目地创建茶叶标准园1300亩,采取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模式,覆盖农户数283户。
以现有产品种类为基础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量。
1、建设内容及规模
(1)示范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
创建1300亩茶叶标准园,按照无公害标准,制定绿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示范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
①加强茶树养分综合管理,购买有机肥240吨,配合其他肥料等,采取混合施肥的方式,结合开展中耕、清园等农业措施保证茶树养分供给;
②加强病虫害防控,新购置杀虫灯30盏,通过杀虫灯等防虫工具进行物理防治;
③加强鲜叶采摘管理,严格按照农药、化肥施用采收安全间隔期进行采摘;
④做好农事生产记录档案的管理,并安排专人负责建立病虫防治、施肥、修剪、采摘等档案,记录时间、地块、措施、投入品名称、剂量、效果、操作人等;
⑤加强技术宣传、示范、培训。
在项目实施地树立茶叶标准园创建标牌,印发《生产技术规程》及其它相关技术材料4000份,在茶园醒目位置张挂技术宣传单,培训公司员工及合作农户1000人次,邀请省内外茶叶专家到基地指导生产,组织技术骨干外出考察学习等,切实做好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推动无公害生产技术应用到园落地。
(2)改善生产条件
修建30个小型水池600立方米,用于防旱、灌溉;
完成约3公里的主干道、支道、操作道的硬化,以便适应机械化生产要求;
建立80立方米保鲜冷库一座。
(3)实施全程质量安全管理
①加强茶园投入品的使用监管:
完善农药、肥料进出库档案,做到农药、肥料购买、存放、使用有专人负责,实现随时可查;
②实施严格的产品检测制度:
除每批产品自查自评外,定期送省、市质量检测机构检验;
③建立起严格的产品分批、分等级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管理并做好记录;
④进一步规范农事记录,生产记录,增派人员对各类档案进行重新归类和保存,逐步建立完善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产品质量可查询;
(4)其它内容
在现有茶园无公害产地认定的基础上,积极申请绿色或有机认证,使“”茶品牌在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2、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179万元,资金使用情况如下:
(1)树立茶叶标准园创建标牌需1万元;
(2)购买有机肥料需60万元;
(3)印发《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及其它生产技术资料需1万元;
(4)组织企业技术员和合作农户培训及技术骨干外出考察学习等需10万元;
(5)邀请专家到基地指导生产等需2万元;
(6)道路硬化需45万元;
(7)修建水池需30万元;
(8)修建冷库一座需15万元;
(9)购置杀虫灯30盏需15万元;
(二)资金筹措方案及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环节和额度
1、投资及筹资方案
项目总投资179万元,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0万元,自筹资金109万元。
2、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环节及额度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道路硬化45万元、购置杀虫灯30盏需资金15万元。
组织企业技术员和合作农户培训及技术骨干外出考察学习等需10万元;
三、产业化经营状况
(一)项目实施主体情况
1、项目产业经营模式
本公司按照租用农户土地,阶段性递增土地租金;
基地由公司投入建设,农户参与基地建设和劳动另计劳动报酬;
收购农户茶青,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公司租用农户土地,农户年均创收950元/户;
当地青壮年农民到公司打工,可以节约外出打工的路费,房租费,生活费等,年均可增加收入1100元/户;
采摘季节,当地一些劳动力较弱的中年农民,妇女等到茶园采茶,年均可创收500元/户。
该项目实施地点(***村)为二类贫困村,当地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通过参与公司培训学习,掌握了如何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进行茶叶加工,部分农民还学会了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学习农技知识。
2、与主要目标市场的衔接模式
公司通过设立直销店、直销点,招募代理商,电商平台,与主要目标市场进行衔接。
3、实施主体及其基本情况分析
项目实施公司在开阳县基地投资4991万元,已累计完成投资3600万元,建有茶园5000余亩,投产茶园1500余亩,销售额240余万元。
公司现有职工56人,公司技术人员10人,硕士研究生3人,博士研究生1名。
公司将紧紧依托该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及交通优势,以“绿色、生态”为支撑,围绕“品富硒茶、游农家、购特产”为主题,大力发展茶园观光,着力打造贵阳市开阳县市郊休闲避暑胜地,做大做强茶产业和茶文化。
(二)项目点招商引资情况
项目点目前仍属贵州有限公司自行投资建设,尚未进行招商引资。
(三)品牌创建及营销打算
1、品牌创建
公司注册商标为“”,正在着力打造本土富硒特色品牌,2011年8月参加了国际绿茶博览会,产品受到众多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并于*****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
打开了我公司绿茶广阔的销路与市场前景。
2、营销打算
利用富硒特色产品的优势,首先立足贵阳市场,按照目前产能和规模,做好精品茶,优质茶。
然后在满足本地市场的前提下,通过网络销售,招募加盟商、经销商等方式进一步打开省内外其他城市的市场,实现产业发展最大效益。
四、组织和技术措施
(1)组织领导措施
开阳县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该项目十分重视,要求公司从项目立项到完成,每季度向县茶办及相关部门报告项目进度,并作书面总结。
在项目实施中具有示范性、典型性的内容,县茶办报告县委宣传部联系媒体进行报道。
公司为该项目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副总经理任副组长亲自抓项目实施。
成员由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园区负责人,生产车间负责人以及公司植保员、质量安全员、技术员等组成,实行联合监管。
按照各自岗位分别签订责任书,执行奖惩制度。
省农委农经处处长王丽军指导项目实施,聘请省茶科所专家组成项目技术顾问小组,定期前来指导项目实施工作。
邀请贵阳市农业委员会指导督促项目实施,开阳县农业局和镇农业中心技术人员长期指导田间管理,生产加工等各流程。
(二)资金使用管理措施
加强项目管理,贯彻执行“先建后补、审验兑付”的要求,建立专帐,有专门财务人员负责。
严格按照有关财务制度进行经费的预算、开支,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和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
严格落实“四制”等措施,并保证资金投入足额到位,确保项目如期完成。
严格控制项目资金的使用,项目资金独立核算,专项支出。
项目资金支出严格按经办人报告——办公室签章——总经理签字——法人代表签字——财务部审核支出的流程进行。
与项目相关的所有票据、资料归档。
(三)技术保障措施
项目严格执行《农业部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规范》,以贵州省茶叶研究所作为技术依托单位,指导项目建设及基地生产。
1、技术依托单位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是贵州唯一的省级茶叶研究机构,隶属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始建于1939年9月,是公益类独立科研事业单位。
目前茶树资源育种、生态栽培、分子生物与病虫防控、制茶四个研究室和一个中心实验室。
可开展茶学基础、茶叶生理化及科技成果转化开发等研究。
现有职工90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9人,大学本科19人;
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14人,初级职称12人;
科技部“西部之光”访问学着1人,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后备人才1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人。
2、实施主体技术状况
同时聘请县茶办高级农艺师作为指导老师,长期对公司员工及当地农户进行技术指导。
项目还将采取“带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将技术骨干分批带到省内外进行学习培训,并从浙江、福建等地邀请专家前来公司进行技术指导。
3、严格执行无公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