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月考试题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连接着,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流连指在欣赏景物时,不忍离去,这里就产生感情,给景物着上感情色彩,沉吟就在进入创作了。
又说:
“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
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
“与心”是表达情意,是抒情。
这两者结合,就做到情景交融,构成意境了,即情意同境界结合了。
“写气”是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也是为写境界用的。
《人间词话》说: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这里提出境界出不出的问题,也就是哪些诗有境界,哪些诗没有境界。
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境的。
(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引用诗句不属于原文所论意境的一项是()(3分)
A.“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湘夫人》)诗句表现湘女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袅袅”既描写秋风的柔弱细长,又表现了湘女情思的婉转波动。
B.“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李益《洛桥》)诗歌抒发了好景不常、繁华消歇的历史盛衰的感慨,“舞腰”既写了柳枝迎风飘舞的状态,也侧面暗示了当年歌女翩翩起舞的情景。
C.“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诗经•卫风•氓》)诗句写氓当年去看望主人公时的状态,“蚩蚩”表现了氓当年忠厚的样子。
D.“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向子諲《秦楼月》)诗歌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愤恨和悲凉,“啼血”既写了子规在残月中的悲凉叫声,也表现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之情。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署名为王昌龄的《诗格》认为,诗歌可分为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但在目前还没有被学界认可。
B.意境一词在唐朝出现,是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介绍唐诗的诗论中提出的,这里的“意境”指情意和境界。
C.刘勰认为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只要在视听范围中可接触到,附着上情感,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D.意境指情意同境界结合,要求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色彩附着在景物上,或在诗中写出景物本身具有的情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间词话》举“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闹”“弄”二字例子,主要是说明诗歌要写出诗人内心的独特感受。
B.作者认为《诗格》中提到的诗歌三境究其本质都是意境,因为三者都是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
C.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提到的“写气”“属采”是指描写对象和手法的问题,“写气”指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
D.《诗格》中提到的物境主要指山水诗,写这种诗首先要胸中有山水之美,然后观察山水,最后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二、古诗文阅读(61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雎者,魏人也。
事魏中大夫须贾。
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
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
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
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
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
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
范雎得出。
后魏齐悔,复召求之。
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
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
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
秦相穰候①车骑从西来。
范雎曰:
“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
”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
“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
无益,徒乱人国耳。
”即别去。
“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
”于是范雎下车走。
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
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
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
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
后二岁,拔邢丘。
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
“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
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
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
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
魏使须贾于秦。
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②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数曰:
“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
不然者,我且屠大梁。
”须贾归,以告魏齐。
魏齐恐,亡走赵。
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
“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
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
”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
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
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戹者。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
赵孝成王卒取魏齐头予秦。
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乎。
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
任郑安平,使击赵。
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
应侯席槀请罪。
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
而应侯曰益以不怿。
(节选自《史记·
范雎蔡泽列传》)
【注】①穰侯:
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
②莝:
cuò
,铡碎的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阴事:
隐秘的事情,机密。
B.雎详死详死:
感觉(自己)快要死了。
C.范雎大供具供具:
摆设酒食。
D.与诸侯通,坐法诛坐法:
犯法判罪。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
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
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忍辱负重,坚韧顽强。
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发。
在魏国被魏相魏齐屈打几乎致死,并不因此而气馁,入秦之后命运有了转机。
B.范雎机智过人,行事谨慎。
须贾告发,魏齐严刑拷打,他假死逃过一劫;
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又逃过一劫。
C.范雎能言善辩,谋深虑远。
因此信威于强秦,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
D.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
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
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情况下,荐郑安平任大将,后又荐王稽任河东守,造成恶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
”
答:
(2)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36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相关问题。
过野人家有感
陆游
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②映荆扉。
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③蚕饥待叶归。
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
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注】①本诗于淳熙三年(1176)三月作于成都,其时陆游已被免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之职。
②臼:
舂米的器具。
③箔:
养蚕用的竹筛子或竹席,也叫蚕簸。
(1)这首诗一、二联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农家生活场景?
试简要分析。
(2分)
(2)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相关问题。
酒泉子
【宋】潘阆
长忆西湖。
尽日凭阑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呼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1)这首词的首句起到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2)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相关问题。
鄂州南楼①
范成大
谁将玉笛弄中秋?
黄鹤归来识旧游②。
汉树有情横北渚③,蜀江无语抱南楼。
烛天灯火三更市④,摇月旌旗万里舟。
却笑鲈乡垂钓手⑤,武昌鱼好便淹留⑥。
[注]①鄂州南楼:
鄂州,今武汉市武昌。
南楼,以东晋时镇武昌的征西将军庾亮游此而著名,是当时武昌城的一个谯楼,在湖北鄂城县南。
范成大登临的是黄鹤山上的南楼。
②“黄鹤”句:
在南楼附近有黄鹤楼,借用骑鹤仙人的故事。
③“汉树”句:
点化崔颢《黄鹤楼》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
④三更市:
夜市直到深夜。
⑤鲈乡:
指作者故乡苏州一带鱼米之乡,暗用张翰在洛阳思吴中鲈鱼脍之典。
垂钓手:
指隐者,用以自喻。
⑥武昌鱼好:
化用三国时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1)请翻译本诗。
(2)请赏析“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中“横”“抱”的妙处。
(3)辛弃疾在《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运用了张翰的典故: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范诗的尾联运用了这个典故。
两者运用这个典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请简要说明。
1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相关问题。
入黄溪闻猿①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江上闻猿雍裕之②
枫岸月斜明,猿啼旅梦惊。
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
注:
①此诗作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永州之时。
②雍裕之:
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
(1)请简要赏析《入黄溪闻猿》前两句的艺术特色。
(2)这两首诗都写了闻猿后产生的愁思,二者有何不同?
你认为哪一首诗的愁思更重?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寡人之于国也》中表明统治者要推行学校教育和道德教化的两句是:
“,。
(2)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