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管理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7384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管理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施工管理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施工管理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施工管理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施工管理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管理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施工管理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管理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管理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Word格式.docx

遵守合同文件中各种条款和合同规定使用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文件。

⑵、认真贯彻国家对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

⑶、根据建设限的要求,科学地安排施工顺序,重点突出控制工期的工程项目,做到保证重点,统筹安排。

⑷、尽力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制定出最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以进行连续、均衡而紧凑的施工.

⑸、采用先进科学的技术,努力提高机械化、标准化的施工水平,实现快速施工。

⑹、落实季节性施工措施,科学安排冬雨季施工,确保全年施工的连续性。

⑺、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减少临时用地,节约基建费用,降低工程成本。

⑻、提出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和施工安全措施。

⑼、妥善安排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安全,实现文明施工。

依据以上原则,从工程的全局出发,按照客观的施工规律和当时当地的施工条件,统筹考虑施工活动中所需的人力、资金、材料、机械和施工方法。

这五个施工主要因素,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资源消耗作出科学而合理的安排,使工程建设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实现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施工,以期达到工程施工的相对最优效果。

二、工程概况

隧道为分离式有仰拱隧道,全段采用双向四车道,暗洞存在Ⅴ类围岩、Ⅳ类围岩、Ⅲ类围岩行车道宽度2×

3。

75m。

设计车速为80km/h,分离及小净距隧道净宽:

0.75+0.5+2×

75+0.75+0.75=10。

25m,净高5米,;

人行横道两道:

2.5m宽、3.1m高,车行横道1道:

5m宽、6。

17m高,紧急停车带左右洞各一个,分离式隧道紧急停车带净宽:

0.75+0。

5+2×

75+3。

75+0.75=13。

25m.右洞:

K72+442~K73+717全长1275米;

左洞:

ZK72+465~ZK73+759全长1294米。

隧道右洞纵坡坡度为2.4%,隧道左洞纵坡坡度为2.406%,隧道开挖时可能存在小量滴水、渗水现象。

三、自然条件及施工环境

3.1气象、水文

1、气象

项目区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雨季分明。

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其中海拔700米以下的澜沧江、小黑江、黑河等河谷地区为北热带,700~1400米之间的大部分坝子河谷底丘地带为南亚热带,这两个气候带的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4%,县城勐朗镇年均气温20.1℃,年降雨量1551.8毫米,日照2412。

8小时。

2、水文

隧道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层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

3.2地形地貌

项目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西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山川相间排列,蜿蜒南下,北部篮地下水类型密,向东南、西南散开,呈北窄南宽的帚状构造,为山岭重丘区.

3地层岩性

隧址区分布地层分为:

第四系的人工填土(Q4me)、冲洪积(Q4al+pl)、冲湖积(Q4al+l)、残坡积(Q4el+dl)、块碎石土等;

基岩主要为白垩系、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上元古界澜沧群、喜山期、印支期.

3.4地质构造

受区域构造活动的影响,对隧道区影响较大的构造有丙赛断裂(F30),改断裂从隧道出口端斜交路线,断裂延伸长约20Km,断裂产状为70°

∠40°

,断裂两侧为三迭系中统河湾街组上段(T2h2)白云质灰岩及灰岩,断裂东侧为石炭系上统卧牛寺组(C3W)玄武岩组,断裂性质不详,受该断裂影响,断裂两侧地层缺失明显,破碎带明显。

3.5隧址区地质条件评价

根据调绘资料,区围岩分级分为Ⅴ级和Ⅳ级两级。

Ⅴ级围岩以强风化灰岩为主,隐晶质结构,层状构造,钙质胶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为破碎,完整性差,自稳能力较差,呈碎(块)石状散体结构,可能存在小量滴、渗水现象。

Ⅳ级围岩以强风化白云质灰岩为主,隐晶质结构,层状构造,钙质胶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相对较完整,完整性较好,自稳性较好,呈碎(块)石状镶嵌结构,可能存在小量滴、渗水现象。

6地震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路线所在思茅区及澜沧县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县县城地震基本烈度为9度;

思茅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

20g、澜沧江大桥-澜沧县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

30g,澜沧县城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

40g;

场地的水平方向卓越周期为0。

4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另据云南省交通厅下达的云交基建(2008)1081号《云南省交通厅转发交通部关于进一步提高公路基础设施防震抗震能力若干意见的通知》,相应建(构)筑物设计应按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标准上提高1度设防.

四、技术等级

⑴公路等级:

山岭区、高速公路

⑵设计速度:

80km/h

⑶车道数及车道宽度:

双向四车道,行车道宽度2×

75m

⑷荷载等级:

公路Ⅰ级

⑸隧道结构安全等级:

一级

⑹防水等级:

拱、墙达到二级防水标准,结构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偶见的湿渍,隧道衬砌拱部、边墙、路面、设备箱洞室不慎水:

衬砌背后不积水。

⑺地震基本烈度: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

2~0。

4g,地震基本烈度Ⅷ~Ⅸ度。

⑻路面基本照明亮度:

不低于3.5cd/m2

⑼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100年

五、分项工程概况

5。

1隧道左线K73+682~K73+717段洞身开挖概况:

隧道左线K73+682~K73+717段长35米,洞身为Ⅴ类围岩,岩层为残破基层及全强~中风化岩层,岩体破碎,拱顶易坍落,侧壁易变形,洞室多呈点状滴水,线状渗水,雨季渗水严重。

隧道右线K73+682~K73+717段采用Sf5a加强型衬砌初支:

拱部120º

采用A42×

3500mm超前小导管辅助施工,C25混凝土初喷4cm厚,拱墙挂装HPB300A8钢筋网片,网格间距20×

20cm,边墙采用A25中空锚杆,长3.5m、立I18工字钢拱架,拱架间距60cm、复喷C25混凝20cm,预留12cm变形量。

二次衬砌:

设置复合防水层,模筑50cmC30防水P8级混凝土。

2隧道右线K73+682~K73+717段洞身开挖施工要点:

(1)开挖断面尺寸应满足设计宽2×

6。

42,高6。

42+3。

19+0.74m。

(2)爆破后,应及时对开挖面和未衬砌地段进行检查;

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开挖作业不得危及初期支护、衬砌和设备的安全,并应保护好量测用的测点。

(4)开挖后,应做好地质构造的核对和监控量测工作.

(5)隧道爆破应采用光面爆破技术,爆破作业和爆破物品管理必须符合现行《爆破安全规程》。

(6)应严格控制欠挖,拱脚、墙脚以上1m范围内断面严禁欠挖;

尽量减少超挖.

六、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

1。

1技术准备

①图纸会审

由项目总工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并形成图纸会审记录。

会审完成后,以书面形式将会审记录提交设计、现场监理及业主。

设计单位对需要澄清、修改的问题书面回答后,工程施工严格按照澄清或修改后的施工图纸进行。

②进行严格的技术交底

施工前实行三级技术交底制;

第一级交底:

项目总工程师对工程技术人员交底,主要明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主要内容、重点工序的施工方法,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预防措施.第二级技术交底:

技术人员对施工员的交底,主要是工程施工的详细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主要尺寸、标高、轴线位置、精度要求,工程施工方法、施工工序、工种配合、安全操作要求,施工技术措施和质量安全措施要求,材料、机械设备要求,以及各工程部位的技术问题等涉及施工技术、工艺的要求、操作要点、质量标准。

第三级技术交底:

施工员对作业层的操作人员的交底,主要是工程施工的详细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主要尺寸、标高、轴线位置、精度要求,工程施工方法、施工工序、工种配合、安全操作要求,施工技术措施和质量安全措施要求,材料、机械设备要求,以及各工程部位的技术问题等涉及施工技术、工艺的要求、操作要点、质量标准.

③按设计要求完成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和审批.

④做好隧道风险评估,超前地质预报.

 

2劳动组织准备

施工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由公司抽调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特殊工种由中、高级技工组成,并持证上岗。

普工、辅助工种由我公司固定劳务工人担任.管理人员6人,施工中根据工程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并根据实际需要,迅速增补劳力,共需劳务工人34人。

6.1.3设备、物资准备

在本项目的材料采购供应中,将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及合同文件的约定执行,并由项目部专职材料员负责每月材料供应计划、现场材料验收及保管发放工作,确保材料及时供应。

自购料执行ISO9002质量标准体系中的采购程序,通过招标采购,规范材料采购.本项目工程机械设备将采用公司自有设备或另行购置,并提前根据施工方案计划确定是否需要另行购置,做好设备计划进场准备。

6.2隧道洞身开挖方法及工艺

隧道开挖采用爆破和机械作业结合进行。

隧道开挖应考虑隧道设计内轮廓尺寸、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设计厚度及预留周边围岩变形量确定开挖轮廓线;

洞口段二次衬砌必须及时施作,掘进达到150m时,必须停止掌子面开挖,待二次衬砌完成不少于200m后,方可继续开挖掌子面;

洞口浅埋段二次衬砌应紧跟掌子面施作。

根据设计对不同的围岩段不同类型的复合衬砌采用不同的开挖工艺。

分离式隧道洞口存在偏压时,应先进行偏压处置;

偏压处置完成后,首先施工外侧洞,并在外侧洞二次衬砌完成30m后,方可施工内侧洞;

外侧洞二次衬砌应超前内侧掌子面不小于30m距离。

分离式平行双洞同向开挖工作面纵向距离应根据两洞间距、围岩情况确定,一般不得小于2倍洞泾。

(1)Ⅴ级围岩开挖

Ⅴ级围岩地段采用短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由于围岩类别较低,一般多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局部采用微振松动爆破.超前支护工程采用超前小导管(锚杆)进行超前支护。

开挖必须在超前支护注浆浆液固结后才能进行,开挖后立即进行锚喷支护。

一般情况下,仰拱与掌子面距离不大于210米,二次衬砌与掌子面不得大于50米。

当Ⅴ级围岩地质岩性较为单一,均匀性、完整性较好时,经专家论证、总监审批、业主认可的专项施工方案可适当调整其二衬、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但二衬与掌子面的最大距离不得大于70米,仰拱与掌子面的距离不得大于140米。

根据围岩条件和初期支护钢架间距合理确定台阶上部开挖循环进尺,Ⅴ级及以上围岩不得大于5榀钢架间距.

(2)Ⅳ围岩开挖

由于Ⅳ级围岩以弱风化~微风化白云岩为主,围岩相对较稳定,Ⅳ级围岩开挖时,采用半断面正台阶法施工。

一般情况下,仰与子面距离不大于50米,二次衬砌与掌子面不得大于80米。

根据围岩条件和初期支护钢架间距合理确定台阶上部开挖循环进尺,Ⅳ级围岩不得大于3榀钢架间距。

台阶下部断面一次开挖长度宜与上部断面相同,围岩较好时,可适当加大一次开挖长度,但最大不得大于4榀钢架间距,且左右不得对称开挖,开挖后应及时支护封闭。

仰拱每循环开挖长度一般按3~5米控制,围岩较大时取大值、较差时取小值,且不得分幅施作。

(3)Ⅲ级围岩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