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体系讲义第11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7352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体系讲义第11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三化学体系讲义第11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三化学体系讲义第11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三化学体系讲义第11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三化学体系讲义第11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体系讲义第11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初三化学体系讲义第11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体系讲义第11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体系讲义第11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⑤导气管;

⑥水槽;

⑦集气瓶。

其中,在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时肯定用不上的是()。

A.②③④B.②④⑥C.①③⑥D.①⑤⑦

一、知识要点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探究

1.如右图1所示,观察收集的一瓶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并闻气味

现象:

分析与结论:

2.CO2的溶解性

如右图2所示,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

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

3.CO2的倾倒

如图3所示,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

小结:

根据以上三个实验得出CO2的性质是:

颜色

状态

密度(与空气比较)

溶解性

是否支持燃烧

CO2

【例题1】取一个吹足气的小气球,放在烧杯或小塑料桶里,通入足够浓度的二氧化碳。

一会儿,

小气球就乖乖上浮,悬在烧杯中央(如图4)。

这是为什么?

分析:

吹入空气的小气球在烧杯中没有通入

二氧化碳气体之前,由于气球自身的

重力,气球在烧杯底。

当通入二氧化碳

气体后,由于二氧化碳由底部逐渐向上涨,

气球也随之向上升,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

悬在烧杯中央。

答案:

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使气球受到的浮力增大,且气球内空气所受重力与气球所受重力之和小于气球在二氧化碳气体中所受的浮力,所以气球能上浮且悬在烧杯中央。

4.CO2与水反应

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如下图5所示做实验。

⑴如图(I)所示,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

⑵如图(II)所示,第二朵小花喷上水。

⑶如图(III)所示,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⑷如图(IV)所示,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化学方程式:

⑸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后离火焰较远小心加热。

【例题2】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

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6甲所示)。

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

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

干燥的小花,按如图6乙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小花的颜色

变化(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变红色)。

请你对A、B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1)哪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合理?

(2)方案合理的理由是。

这是一道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的探究题。

A同学设计的实验不能证明石蕊变红色是二氧化碳的作用,还是碳酸的作用。

B同学经过严密的实验,证明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石蕊变红,从而证明有酸性物质生成。

⑴B同学的实验方案合理

⑵B同学进行了多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是水作用的结果,也不是二氧化碳作用的结果,而是酸作用的结果,因此二氧化碳溶于水一定生成了具有酸性的物质。

5.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如图7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

【例题3】检验一种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的可靠方法是()。

A.测其密度是否比空气大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看火焰是否熄灭

C.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看试液是否变红

D.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检验某种物质必须要利用这种物质的特性,即它具有而其它物质却不具有的特殊性质。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的特性,所以可以选用D方法来检验二氧化碳。

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氧气;

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有氮气;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使其变红的有二氧化硫、氯化氢等。

所以A、B、C的方法都不可行。

D

变式练习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叙述中,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溶于水变成碳酸

C.不支持燃烧D.加压降温变为干冰

2.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

A.它能溶解在水里形成二氧化碳溶液

B.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反应,使其变红

C.生成碳酸,因而使石蕊试液变红

D.二氧化碳把石蕊氧化成红色

3.建筑上常用石灰浆抹墙壁,过一段时间,墙壁变坚硬的原因是()。

A.石灰浆失去水分B.吸收空气中水分生成碳酸

C.生成了生石灰D.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

(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用途

1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

2

能与其它物质反应制得某些产品

3

干冰升华吸热

4

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

从上面的讨论可得的结论:

二氧化碳的决定了它的。

【例题4】二氧化碳的下述用途没有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CO2用作气体肥料B.CO2用于灭火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CO2用来制Na2CO3

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主要是利用了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作用下依靠叶绿体生成了新物质,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在通常状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用干冰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变为气体带走热量,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制Na2CO3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C

C

2.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CO2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地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除CO2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

【例题5】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海平面升高,陆地面积减少。

为了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有()。

A.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矿物燃料

B.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减少汽车数量

D.开展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农作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阳光和水分。

在寒冷的冬季,农民为了生产反季蔬菜,用玻璃或塑料薄膜建起温室,这种温室能使阳光透过进入室内,阻隔室内热能对外辐射从而提高室内温度。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起到了类似的作用,科学上称为“温室效应”。

人类活动(呼吸和燃烧)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当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远远大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时,“温室效应”就明显增强。

“温室效应”的严重后果主要表现在:

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土壤水分蒸发过快,植物会枯死,最后导致土地沙漠化;

⑵两极的冰雪融化,海平面升高,可住人的陆地面积越来越少。

防止“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

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二是增大绿化面积,更多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A、D

4.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灭火B.制干冰C.制化肥D.温室肥料

5.二氧化碳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在地窖、枯井内二氧化碳含量比较高()。

②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量跟压强成反比

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④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多的后果主要是()。

A.破坏臭氧B.产生温室效应C.产生酸雨D.毒害作用

(三)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室内生煤炉容易发生煤气中毒,甲、乙两同学不以为然。

甲说:

“只要闻到煤气味,就将炉子搬出去,可防止煤气中毒。

”乙同学说:

“只要在室内放一盆水,就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请评述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

2.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

如图8所示,把一氧化碳点燃,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

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

用途:

⑵还原性

如图9所示,在玻璃管中放入氧化铜,通入一氧化碳赶走玻璃管内的空气后,加热。

⑶毒性

正常的血液呈深红色。

当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为鲜红色,这是因为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

一氧化碳有剧毒!

【例题6】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验证一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效果明显。

实验装置如图10所示:

当打开开关a(同时在尖嘴处放一火源),通入适量的一氧化碳后,关闭开关a和b,并撤掉火源,约10~15min,可观察到A中的鱼仍活着,B中的蛙死亡,C中深红色的血液变成鲜红色,然后打开开关b,同时在尖嘴处点燃。

试回答:

⑴A中结果说明CO;

⑵B中结果说明CO;

⑶C中结果说明CO;

⑷在尖嘴处点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向水中通入一氧化碳后,水中不会溶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又会从水中逸出,所以A装置中的鱼并不会中毒而死;

一氧化碳由A装置的水中逸出,通过导管进入B装置中,B装置中的蛙通过呼吸含有一氧化碳的气体中毒而死。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更容易与一氧化碳结合,这样会使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气的能力,这就是中毒的原因。

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液呈鲜红色。

⑴难溶于水⑵有毒性⑶与血红蛋白结合产生毒性的原因⑷防止一氧化气体进入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

7.下列CO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为无色气体B.难溶于水C.没有气味D.可以燃烧

8.下列关于CO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CO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B.C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C.发现室内煤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D.CO和CO2都具有还原性

9.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很大不同的原因是()。

A.分子构成不同B.含碳量不同

C.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