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7196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

《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下载.doc

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

五年实施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4个。

武钢三冷轧和三硅钢、东风本田一厂改扩建、神龙二厂、武石化800万吨炼油改造、富士康科技产业园、南车集团武汉基地、武汉新芯12英寸芯片、天马4.5代TFT、藤仓烽火光纤预制棒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80万吨乙烯、神龙三厂、东风本田二厂、武烟搬迁改造、天威新能源、格力电器武汉产业园、武船双柳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市发展的重要引擎,武汉化学工业区建设进展顺利,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被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

青山、汉阳、洪山区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6个新城区成为工业发展的生力军。

201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8500亿元,是2006年的2.7倍。

汽车、钢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四大产业产值均突破千亿元;

产值过百亿元企业12个,比2006年增加5个。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200亿元,是2006年的2.9倍。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组建汉口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引进46家境内外金融机构,25家金融机构在汉兴建全国性后台服务中心。

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建成营运,汉口北市场群初具规模,连锁经营等商业新业态加快发展。

旅游市场日趋繁荣,武汉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武汉成为全国首批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江汉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批准为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

过去的五年,城市功能和形象显著提升。

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编制完成并获国务院批复。

都市发展区实现控规全覆盖。

确立了“1+6”、“多轴多心”、“六楔入城”的开放式城市空间格局。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武汉成为全国铁路四大主枢纽之一。

武汉火车站建成使用,武广高铁开通,武汉率先迈入“高铁时代”。

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改造完成。

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武汉北编组站建成投入使用。

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加快,武汉新港迈入“亿吨大港”行列。

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和国际航站楼建成投入使用,旅客年吞吐量达到1250万人次。

7条高速出口路建成通车。

城市路网建设加速推进。

一环线改造提升,二环线汉口段及武昌东段、三环线、外环线建成通车,四环线开工建设。

新建、改造8条快速路、34条城市主干道,武汉大道、江城大道、高新大道、白沙洲大道建成通车。

阳逻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二七长江大桥、青岛路长江隧道、水果湖隧道建成投入使用。

6条地铁线同步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通车营运。

城市面貌大变样。

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楚河汉街、武汉天地、光谷步行街、首义文化区等一批城市标志性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推进“绿色江城”建设,建成30公里江滩生态游园,“两江四岸”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建成九峰国家森林公园和一批城市小森林、小绿地、小游园。

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6.8%、37.5%,武汉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城市更新改造加快,二环以内56个“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

武昌区、洪山区、青山区“插花地”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强力推进“城管革命”。

促进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环境“六大创新”,实施洁面冲凉、减肥瘦身、穿衣戴帽、交通畅通、文明行为、机制创新“六大工程”,突出整治渣土污染、暴露垃圾、占道经营、违法建设、广告招牌杂乱、不文明行为等“六大顽症”,市容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过去的五年,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两型社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

东西湖、青山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快建设。

“碧水蓝天”工程深入实施。

东沙湖连通工程竣工,中心城区16个湖泊水质提档升级。

全面完成二环以内燃煤锅炉改造,关闭二环以内小水泥、小火电等“五小”企业。

新改扩建一批污水处理厂、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垃圾焚烧发电厂。

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提高到92.2%、90%和83.6%。

实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工程,“十城万盏”、“十城千辆”试点顺利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形成特色,投放免费便民自行车7万辆。

创新节能环保机制,成立武汉城市矿产交易所、排污权交易所。

节能减排目标超额完成。

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编制完成示范区发展规划,科技金融、股权激励等改革试点有序开展,推进光谷“资本特区”建设。

光谷生物城、未来科技城等新的特色园区建设扎实推进。

实施“黄鹤英才计划”和“3551人才计划”,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74名。

新增两院院士16名,达到59名。

全市新增国家级研发平台21个,8家企业成为国家创新型企业。

五年专利授权达到3.8万件。

114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

武汉成为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在2011中国十大创新型城市评选中,武汉荣膺榜首。

“武汉·

中国光谷”成为光电子信息领域的国际知名品牌。

经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以“企业转产权、职工转身份”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全面完成。

武重集团、长动集团、中联药业与央企实施战略重组。

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全市私营企业达到16.3万户,比2006年增加7.4万户。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成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业经营体制不断创新,农村土地依法规范流转面积达到138万亩。

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市级行政机构由56个减为46个,部门职责进一步理顺。

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向区下放审批和管理权限215项。

开展“治庸问责”、优化环境工作。

按照“减程序、减时限、减费用”的办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行政审批事项从748项减为339项,行政审批时限整体压缩50%以上,免征3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优化审批流程,完成工业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并向服务业、建筑业等领域延伸。

对外开放呈现新局面。

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48亿美元,年均增长13.4%。

来汉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84家,比2006年增加34家。

2011年外贸出口达到114亿美元,是2006年的3倍。

武汉成为国家首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船舶出口基地。

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顺利推进。

境外投资企业达到70家。

美国、韩国在汉设立总领事馆。

获批建设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

新开和恢复5条国际直达航线,对台直航实现常态化。

国际友好城市达到17个。

积极参与全省“两圈一带”开发建设。

过去的五年,城乡统筹发展加快。

新城区新型工业化水平提高。

制定实施新城区工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2011年,6个新城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65亿元,是2006年的5.8倍。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迅速。

“菜篮子”工程建设成效明显。

建成农产品正规化基地137万亩,比2006年增加63万亩。

农业产业化农户覆盖率达到63.3%,比2006年提高8.5个百分点。

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210亿元,是2006年的2.5倍。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178座骨干排灌泵站更新改造,解决了18万亩重点易旱地区抗旱水源问题。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绩。

实现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全覆盖。

建成一批中心镇、特色镇。

深入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所有建制村实现通水泥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络。

“农家书屋”全面建成。

基本打通连接新城区和中心城区的快速通道。

全面完成农村无力自建房户危房改造。

解决22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

过去的五年,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

促进和维护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完成“有学上”历史任务。

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建成215所初中标准化学校、17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推进20所优质高中建设。

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95.5%。

五年累计资助困难家庭学生174.1万人次,资助金额9亿元。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全覆盖。

建成1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7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初步建成“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

84个乡镇卫生院和1807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

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7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

四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医疗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中部医疗服务中心建设成效明显。

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

隆重举办纪念辛亥革命·

武昌首义100周年庆典活动。

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成功举办,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国际渡江节、国际赛马节品牌效应不断扩大。

琴台文化艺术中心、武汉体育中心、武汉全民健身中心、中山舰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谭鑫培公园建成投入使用。

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文化艺术精品不断涌现,获国际级奖8项、国家级奖57项。

建成21个文化产业园。

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群众健身场所逐渐普及,市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管理不断加强。

严格依法行政,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28件,制定政府规章54件。

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

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建议、提案7591件全部办结。

“五五”普法圆满完成。

“平安武汉”建设深入推进。

和谐社区创建成效明显。

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管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正常。

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工作取得新进步,连续4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

认真做好对口援建帮扶工作。

国家安全、民防、消防、仲裁、保密、参事、气象工作积极推进,文史、档案、民族、宗教、侨务、地方志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工作取得新成绩。

过去的五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