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Word文档格式.docx
《急性肠胃炎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肠胃炎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不過有些人剛開始肚子痛的位置並不明顯,並沒有固定的位置。
所以若有肚子痛又有發燒的情形要特別小心是不是急性闌尾炎,最好先住院觀察,如果確定是急性闌尾炎感染,就要緊急手術治療。
急性闌尾炎愈早手術治療,手術預後情形愈好。
假使急性闌尾炎因為發炎而破裂,引起腹膜炎,有可能會引起敗血症,甚至死亡的發生。
另外還有一些比較少見的急症,比如說像腸子阻塞、腸套疊、腸扭轉、及疝氣等這些疾病都是屬於危險高的急症。
所以說若有肚子痛合併發燒的情形最好馬上送醫院治療,以避免延誤病情。
為什麼會急性腸胃炎?
急性腹瀉以感染性腸胃炎引起的原因最多,炎熱夏天食物容易腐壞,是腸炎細菌滋生的好時機,季節交替或冬天,某些腸炎病毒也容易肆虐,均可引起孩童感染性的急性腸胃炎。
其他原因也可引起急性腹瀉,須由病史、身體檢查、檢驗及病程去做區分。
急性腸胃炎傳染的途徑是經由糞口傳染,也就是吃了已污染細菌或病毒的食物(例如肉、蛋、乳製品),或接觸已被污染的物品、寵物或帶原者而被傳染。
潛伏期約12小時到3天,最常見的病因是輪狀病毒或沙門氏細菌,由大便檢查可以幫助診斷但非百分之百。
急性腸胃炎的症狀?
表現症狀以一天有三次以上腹瀉為主,診斷嬰兒腹瀉則要參考正常時大便次數,病毒性腸炎多引起水狀或糊狀大便,嚴重時一天可拉到20次以上,細菌性腸炎大便常帶有血絲、黏液且特別臭。
除腹瀉外,可伴有嘔吐、間歇性肚臍周邊腹痛(腸絞痛)及發燒。
細菌性腸炎腹痛往往較嚴重,上吐下瀉厲害時可引起脫水、休克、電解質不平衡、低血糖、腸套疊,甚至抽筋等合併症,細菌感染尚可引起巨結腸症、腸穿孔或擴散至其他器官。
拉肚子時,可以自己給有效的止瀉藥,只要不拉就好了,這樣可以嗎?
這是錯誤的觀念,會拉肚子可能是因為吃到不新鮮的食物,或是有細菌或病毒感染,拉肚子的過程中可以將造成拉肚子的細菌或病毒拉出來,若未查明原因便馬上止瀉,反而容易造成病菌在腸胃道中,反而侵蝕腸胃道,故拉肚子要給醫師診斷,請勿自行給止瀉藥,拉肚子期間要注意營養及水份的補充,勤洗手,以免傳染給其他人。
急性腸胃炎的處理方法?
急性腸胃炎的居家處理是採取支持療法,補充口服電解質溶液及進食適當種類飲食,必要時依醫囑使用抗生素及注意是否有合併症。
首先要注意是否因嘔吐無法進食,再加上腹瀉而有脫水現象,輕度脫水可居家處理,如有中度或重度脫水,應就醫考慮給予靜脈點滴注射。
輕度脫水可能抱怨稍微口渴,小便量稍減少,一般6小時內仍有小便,可使用口服電解質溶液(OralRehydrationSolution)來補充失去的水分、電解質及糖分。
口服電解質溶液可以在藥局購買或醫療院所可開立健保給付之電解質溶液,在4小時內以小量多次餵食方法補充脫水的部分,市售的運動飲料相對於口服電解質溶液含有較高糖份及較低電解質,在未取得口服電解質溶液前,不得已才短暫取代口服電解質溶液,千萬不要完全只喝純白開水來補充脫水。
傳染性急性腸胃炎的病程,無合併症者約3至7天大部份可慢慢改善,也有腹瀉持續2~4週以上成為慢性腹瀉的患者。
急性腸胃炎合併症?
年齡愈小或有慢性疾病,愈容易發生合併症,有下列情形,應儘速送醫處理:
1)反覆嘔吐或腹痛,2)腹痛嚴重或持續集中在某部位,3)幾個小時無法進食,4)大便有血絲、黏液,5)腹瀉頻繁,6)孩童精神活動力變差,嗜睡,行為改變或嬰兒哭鬧不休,7)小便變少,口腔黏膜乾燥,心跳加快,體重下降,口渴等脫水現象,8)發燒或其他不適時。
飲食須注意什麼?
矯正脫水後,飲食可逐漸恢復正常,初期飲食可以口服電解質溶液或容易消化澱粉類食物為主,如稀飯、米湯、清麵條、土司、饅頭、包子皮或水餃皮等,亦可嘗試香蕉、煮熟的馬鈴薯。
若吃了食物會引起腹痛或腹瀉,可讓腸子休息一陣子,改喝電解質溶液。
若持續腹瀉或有前述須送醫情形時,除補充口服電解質溶液外,也應就醫處理避免進一步脫水或惡化。
進食應避免高脂食物或甜份高的果汁或食物,恢復期可開始嘗試奶製品、瘦肉、蔬菜。
需要服用藥物治療嗎?
藥物使用方面,止吐藥一般不需要,除非持續嘔吐才考慮短暫使用,抑制腸蠕動止瀉藥物在細菌感染時不該給予,否則會引起腹脹或更嚴重症狀出現。
較嚴重腹瀉,在醫囑下可服用減少腹瀉的藥物,如果腹瀉改善可逐漸停藥,與其他藥物原則上間隔1小時。
口服益生菌對縮短病程有幫忙,抗生素藥物在醫囑建議下才使用。
我家小朋友因為急性腸胃炎和氣喘急性發作,在醫院拿了一些腸胃用藥和口服氣管擴張劑,不知這些藥物會不會有交互作用,例如止瀉藥水Pecolin會不會影響其他藥物的吸收?
因Kopectin是吸附型的止瀉劑(含高領土和果膠),可以有效的吸附水分使糞便成型,非選擇性的作用則會吸收細菌和毒素,也會吸附其他藥品而影響其他藥品的吸收,因此建議空腹服用,也就是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
若要另服其他藥品,建議二者間相隔2小時。
上吐下瀉輪狀病毒攪局一「夏」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小朋友夏天常因腸胃炎拉肚子、嘔吐,醫師提醒,除了沙門氏菌、腸道腺病毒感染,也有可能感染輪狀病毒,應及早就醫。
台北市萬芳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亮迪說,輪狀病毒大多秋冬流行,但夏天也常伴隨腸病毒、沙門氏菌或支氣管炎等合併感染出現,家長不容易在第一時間發現,往往讓幼兒飽受症狀之苦。
萬芳醫院統計,去年因腸胃炎到該院住院的2歲以下幼兒,其中經糞便檢測確診病因167人,其中感染輪狀病毒42人,即每4個2歲以下因腸胃炎住院幼兒,就有1人是因輪狀病毒引起;
國內也統計,5歲以下因急性腸胃炎住院病例中,四成五為輪狀病毒感染。
目前輪狀病毒並無有效藥物治療,只能給予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家長常不知道哪些症狀才是感染輪狀病毒。
黃亮迪表示,他在診間會問家長,小朋友有無「三不一沒有」,即腹瀉不止、嘔吐不停、高燒不退,及哭沒有淚水(脫水症狀),如果有,很可能是輪狀病毒。
夏天常見的腸胃炎,還有沙門氏菌和腸道腺病毒感染。
黃亮迪表示,感染輪狀病毒者,糞便常像蛋花湯、有酸臭味,沙門氏菌感染,偶爾會有血便;
腸道腺病毒,則會有喉嚨病或結膜炎等類似感冒症狀,最好預防方法都是勤洗手,輪狀病毒則可接種疫苗。
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指出,感染輪狀病毒除非是腹瀉超過兩周,才可能影響幼兒腸黏膜,影響生長發育,不然幼兒大多症狀過去就好了。
目前輪狀病毒疫苗有兩種,一為人類活性減毒疫苗,另一種為人牛重組活性減毒疫苗,都是在六個月大前接種完畢,但國內目前接種率僅7%,原因是半歲前幼兒較不常外出,不易感染,待一兩歲活動量大感染,接種已來不及。
【2008/07/29聯合報】
舌苔變黃腸胃炎徵兆?
【文/吳皆德】
阿哲早上刷牙,無意間從鏡子看見舌苔的顏色,記得前幾天還白白的,今天突然變得微黃,不知是身體出了什麼狀況。
他擔心地跑去問老婆,老婆告訴他,可能是最近他鬧腸胃炎的徵狀。
舌苔變黃真的是腸胃炎的警訊嗎?
專家解析
莊雅惠中醫診所院長莊雅惠表示,正常的舌質顏色是暗紅色,舌苔是薄薄的白色。
如果舌苔顏色變黃、變厚,可能是身體某部位發炎,像輕微胃炎,或呼吸道疾病,甚至關節發炎,都會引發舌苔變黃、變厚。
她表示,有母親看到小孩舌苔變厚,就有預感孩子要生病,這也是對的。
一般人可能較沒檢查的經驗,可請中醫師來檢視舌苔。
舌苔是否要刮除?
莊雅惠不建議,因為舌苔刮除後仍會長,同時,舌苔下面就是味蕾,刮除舌苔也易傷到味蕾。
她指出,身體「內熱」,表現出來的就是黃及厚的舌苔,即使刮掉舌苔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因此,刷牙時如要刷舌苔,輕輕刷即可,別把舌苔刮掉。
【《大家健康雜誌》7月號】
初秋鬧腸胃炎急性病患多
【聯合報/記者彭芸芳/新竹報導】
近秋了,早晚溫差變大,急性腸胃炎病例增加,症狀是上吐下瀉、抽筋,傳染力很強,一感染可能得急診並住院,家長要當心。
最近數名急性腸胃炎合併抽筋的小朋友住院,其中1名3歲大女孩因發燒、嘔吐、腹瀉、無法進食、無精打采被送急診。
她反覆全身性抽筋且脫水,住院多日才病癒。
署立新竹醫院小兒科醫師張寶玲解釋,急性腸胃炎分為病毒型及細菌型,病毒型急性腸胃炎會嘔吐、腹瀉及發燒,傳染力很強,兄弟姊妹間很容易互相感染;
細菌型急性腸胃炎除發高燒外,還會解黏液便或血絲便,小嬰兒一旦感染,有可能演變成嚴重的全身性感染。
【2008/09/11聯合報】
感冒、腸胃炎、腹痛春節三大病
春節看診的醫院不多,急病只能跑急診,根據去年健保資料統計,民眾春節就醫三大疾病,依序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和急性腹痛。
另外,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昨天發布今年首例侵襲性b型嗜血桿菌感染症確定病例,一名住在台南的六歲男孩上個月廿日發燒至卅九度,同時有呼吸道症狀,醫院廿四日通報,已於卅日痊癒出院。
疾管局呼籲,初春好發呼吸道疾病,應儘量避免長時間停留在擁擠或通風不良場所,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及保健。
健保局統計,去年春節九天年假中,民眾因身體不適急診約廿四萬餘
人次,申報四億三千多萬元健保費,約占一年健保費千分之一,急性
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和急性腹痛是春節最常見的前三大疾病。
台大醫院家醫部主治醫師姚建安說,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民眾常
說的感冒,抵抗力差的小孩或長輩容易感染。
姚建安建議,去人潮擁
擠處可戴口罩,回家記得洗手。
姚建安指出,發生腸胃炎的時候,暫時不要吃東西,以一比一比例,
混合運動飲料和開水飲用,補充電解質,待腸胃舒服一點,再吃點稀
飯等流質食物。
姚建安說,急性腹痛可能是膽囊炎、盲腸炎、胰臟炎,或便秘,前三者趕快就醫,以免演變成腹膜炎,嚴重時可能引發敗血症、休克。
長庚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玉成說,侵襲性b型嗜血桿菌好發五歲以下小朋友,尤其是兩歲以下幼兒,主要是接觸傳染,目前四合一、五合一或六合一疫苗中,都有預防b型嗜血桿菌功效。
【2008/02/06聯合報】
腸胃炎拉肚子拉完就沒事了?
【文/記者張秀珍諮詢/台北榮總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黃獻皞】
一般腸胃炎不會有細菌感染,通常是嘔吐或是拉拉肚子,待症狀緩解了也就沒事了。
若是出現又吐又拉,或是吐、拉到無法補充水分,甚至合併發燒時,這就是要去尋求醫師診治或檢查的時機。
年輕人的腸胃炎表現常以嘔吐、拉肚子和腹絞痛為主。
若症狀輕微,最好是空腹4到8小時和補充水分、電解質,讓腸胃休息。
不要因為病患沒食慾,家人反而一直勸吃,這會加重嘔吐症狀。
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可以經由緩慢喝運動飲料補充,若是小孩子則需以室溫水等份量稀釋。
一般腸胃炎是不需要住院的,但若是吐、拉不止或是出現發燒症狀,就是要尋求醫師診治或檢查的時機。
【2007-10-17/Upaper】
春寒料峭輪狀病毒仍發威
【聯合報/記者李鋅銅/斗六報導】
冷涼天從去年底延續到現在,造成秋冬季節幼兒較常發生的輪狀病毒持續感染。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小兒科醫師沈靜芬說,輪狀病毒最常發生在1至2歲幼兒,若發現嘔吐、發燒等症狀,應馬上就醫,否則可能引起痙攣。
此病毒已有疫苗防範,自費接種費用4000元至6000元之間。
1名1歲3個月大的女童,日前被送到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到院時有嘔吐、腹瀉及全身痙攣等症狀,住院治療並出院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