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会计职业判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浅论会计职业判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会计职业判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具有不同的涵义,但却常常被人们所混同。
对此,作如下辨析:
会计政策有宏观和微观之分。
宏观会计政策是指政府制定或政府授权有关部门制定的所有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
微观会计政策是指各会计主体在宏观会计政策指导和约束下,制定和选择的具体会计处理原则与方法。
因为会计政策选择通常是从微观角度而言的,它与会计职业判断具有相同之处,都需要考虑企业自身情况,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找出问题的结论,在内容上二者也有一定的重叠,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二者是同一个问题,其实不然,这是因为:
主体不同。
会计政策选择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即企业的董事会、经理、厂长等;
会计职业判断的主体是适度独立地从事工作的会计人员。
客体不同。
会计政策选择的客体是会计准则、制度提供的会计政策选择范围内的各种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如各种允许的折旧方法、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等。
会计职业判断的客体是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它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涉及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各环节,其范围要比会计政策选择广泛。
立足点不同。
会计政策选择强调所选会计政策对各方利益的影响程度,认为它是相关利益者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进行斗争的博弈过程,而不是单纯的会计问题,它涉及一系列经济和管理问题。
而会计职业判断更注重技术角度,强调会计人员知识和经验的运用,要求会计人员在判断时,应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保持中立,针对客观会计事项做出“无偏”反映,受外部干预而做出的选择行为不能称为会计职业判断。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因素很多,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类:
主体因素。
指会计人员自身方面的可能影响判断的因素。
主要包括:
1.知识和经验。
知识一般包括三个层次:
对整个世界的知识、一般会计知识和与特定判断任务相关的知识。
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知识面,既要精于专业又要有一定广度,并要熟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而经验能够形成与特定判断任务相关的知识,使人在遇到相同问题时能更快更优的加以解决。
2.需要和动机。
它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内部驱动力。
会计人员作为人,也具有人类共有的一些需要,包括经济利益、职业地位的追求等。
有些需要往往是管理当局给予满足的,这使会计人员面临各种利益矛盾冲突时,有可能在职业判断中屈从于管理当局的意愿,难以保持客观中立。
动机也会受到人的价值观的影响,但具有高尚的价值取向的会计人员就可能排除利益干扰。
此外,动机还会受到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有关法规的严格执行、职业道德的要求、社会舆论等等。
客体因素。
指由于会计事项具有的某些特点而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问题的复杂性、重复性、规范程度、类型和要求的判断质量等方面,其中前两项最为重要。
根据问题的复杂性和重复性可以将问题分为:
1.非结构化问题,即独特的、未被定义的问题,它很少有或没有现成的指南可遵循,解决它需要较强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2.半结构化问题,即重复的、合理定义的问题,它一般有指南可供使用,解决它需要一定的专业判断;
3.结构化的任务,即惯例以及能充分定义的问题,解决它只需很少的判断。
问题的复杂性还表现在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上。
根据交易或事项是否已经存在、对当期财务报表的影响结果(收益或亏损)是否确定、金额是否需估计可以把经济业务分为:
基本确定、低度不确定、中度不确定和高度不确定四类业务。
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越高,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就越高,失误风险也就越大。
环境因素。
指除主体和客体因素之外,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其他因素的总和。
1.会计法律、法规。
包括《会计法》、《公司法》、《税法》等会计法律规范,以及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会计技术规范。
会计法律、法规为会计职业判断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限定了会计人员运用判断的程度,并通过惩罚等措施促使其更客观的进行判断。
同时、会计技术规范本身就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判断标准,有关规定越完善、可操作性越强,会计人员进行判断的依据就越充分,判断的任意性就越小。
2.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它主要用来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的关系。
它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了对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职业品格、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等方面的综合要求。
切实遵循这些规范应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前提,特别是其中对会计人员客观、公正、合理地处理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的要求,在当前会计信息失真严重的情况下更有特殊的意义。
3.公司治理结构。
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存在众多利益主体,他们对公司有不同的利益要求。
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这些利益主体之间在责、权、利上的划分和相互制衡的机制。
具体又分为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两类,前者主要是竞争市场对公司所实施的间接控制,包括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兼并市场等;
后者主要是企业内部通过组织程序所明确的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等相关利益者之间的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
虽然会计活动本身并不属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环节,但由于很多契约的确立以会计数据为基础,会计人员与管理当局又存在事实的雇佣关系,因此,公司治理结构往往会影响某些会计行为的发生。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会使权利上的制衡机制被削弱,为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提供条件,从而使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不可避免地受到管理当局的干预。
从这个角度说,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会计人员进行公正的职业判断的保证。
4.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
包括企业的行业特点、经营范围、产品结构、经营规模、组织形式、资金来源状况、理财环境、内部管理等诸多因素。
生产经营特点不同,企业的经济业务必然存在差别,对会计信息的揭示范围和要求的程度也不同。
三、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程序
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很广泛,并不仅仅局限与通常提到的会计原则的选择与协调、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方面。
从会计流程看,从识别会计凭证,判断其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
到判断经济业务的性质,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
再到合理地设置账簿并登记;
再到组织财产清查和账簿的核对;
最后编制财务报告,每个步骤都需要不同程度的职业判断才能完成。
不过其中有很多属于简单的、重复性的、日常性的判断,如登记账簿、核对账簿等,这些判断会计人员在实务中随着经验的积累大都能纯熟的运用。
判断的难点主要在会计处理方面,特别是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事项,研究的关注点应主要在此。
从会计业务处理看,会计职业判断涉及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各个环节。
确认主要是判定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能否进人及何时进入会计系统,并作为何种会计要素反映,且通过应予归属的具体会计科目加以明确认定。
计量主要是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的判断,目前常用的计量单位是名义货币,而计量属性则主要在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进行判断选择。
记录主要是会计凭证、账簿等载体的选择和运用,相对比较简单。
报告主要是判断在报表体系中应反映哪些会计要素,以何种方式披露,披露哪些信息等。
需要职业判断的主要内容表现在:
1.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所体现的会计职业判断
《企业会计制度》在行业会计制度计提“坏账准备”的基础上,扩大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要求企业可以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八项减值准备,并具体列示了各类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参考性条件,从而真正体现出资产必须具有能够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属性。
会计人员在依据《企业会计制度》处理有关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时所体现的会计职业判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要对某项资产是否已出现减值的情况做出判断,而《企业会计制度》所规定的确认资产是否减值的判断标准又是原则的、粗线条的,需要会计人员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来加以判断。
如《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六条规定:
“企业应当在期末对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应按单项项目计提。
”该规定是对会计人员需要运用职业判断确认资产是否减值,体现得最为典型的条款,其他各项资产是否减值的判断标准也无不体现着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
其次,要对资产减值的程度做出判断。
在认定了某项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的情况下,接下来就是要确认资产减值的数额。
和以往的会计制度不同,《企业会计制度》取消了按固定比例计提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做法,代之以根据资产价值变化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资产减值额,并且引入了“可收回金额”的概念。
《企业会计制度》的这一变化,十分明显地体现出对会计人员在进行资产减值的计量时,必须具备必要的职业判断能力。
2.固定资产折旧和长期费用摊销中所体现的会计职业判断
《企业会计制度》第三十六条规定: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按这一要求来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预计残值以及计提折旧的方法,充分显示了其原则性和灵活性。
折旧能否合理计提,能否正确地反映企业固定资产使用中转移的价值,并得到补偿,使固定资产较好地保持获取预期收益的属性,都取决于折旧政策、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预计残值等的确定和选用是否恰当。
又如《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条规定:
“长期待摊费用应当单独核算,在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在租赁期限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
其他长期待摊费用应当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
”租赁期限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如何确定,受益期如何选用等。
而这些“确定”和“选用”又是建立在会计人员依据其所掌握的相关知识和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所做出的会计职业判断的基础之上。
3.收入确认中所体现的会计职业判断
《企业会计制度》的第八十五条对销售商品的收入,采用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相一致的收入确认标准,这一标准强调交易的实质,规定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对售出的商品不再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予以计量等为标准来判断收入是否可以确认。
由此可见,《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确认条件更注重交易的实质而不是形式,同时也体现了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
4.借款费用资本化中所体现的会计职业判断
《企业会计制度》第七十八条所称的“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是指固定资产已达到购买方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