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练习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642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练习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练习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练习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练习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练习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练习1.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练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练习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练习1.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练习1

【说明文阅读】

第1题

漫谈信息

近年来,一些国家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化社会”,把高度信息化作为向未来进军的目标。

那么,什么是“信息”呢?

 ①所谓“信息”,就是对收信人(人、生物或机器)来说,是一种希望得到的、具有某种意义的表示形式。

这里所说的“某种意义”,指的是能为收信者所感觉到、理解到的东西(信号或符号),反之,收信者所无法感觉和理解的,就不叫信息。

鸟语,是鸟类所能感知和理解的,因此,可以说是鸟类的信息;蝶舞,也是蝶类的一捉信息。

但对人类来说,由于它们都不能被理解,因而也就不认为它们是信息了。

又如,来自宇宙其它星体的电波,目前还没有收信机能接收它,即使有办法接收,收信者也无法理解,因此严格地说,它仍然不能作为人类的“信息”。

对于人类来说,由于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一些昔日不认为是信息的东西,今天也可能成了信息。

例如,公元前在巴比伦和阿西利亚等地广泛使用的楔形文字,过去由于没有人能理解它,所以它对我们来说不是信息。

现在由于许多语言学家的努力,已经可经阅读和理解这种楔形文字了,于是它也就开始具备作为信息的条件。

如果将信息与人类接受信息的五官相对应,可以把信息分为听觉信息、视觉信息、味觉信息、嗅觉信息和触觉信息等。

②讲话和音乐之类属于听觉信息;图片、文字、照片、景物等属于视觉信息。

在这五类信息中,视觉信息所占的比重最大。

这也就是图像通信作为一种新的通信方式而异军突起的原因。

③信息在人类(生物)的生存上,具有和物质、能源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都是人类(生物)生存的基本要素。

在人类社会漫漫的历史长河,人类的信息活动经历了五次革命,第一次是语言的获得,第二次是文字的创造,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是以莫尔斯电报(1844年)为起点的电信技术的开拓,而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以计算机和通信相结合为特点的第五次信息革命阶段。

在现代社会里,信息的生产、加工和流通所产生的价值,已经超过物质生产、加工和流通所产生的价值;整个社会已经出现了所谓的“信息爆炸”状态。

因此“信息社会”这个名词也应运而生。

⒈本文属于(填类型)说明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⒉本文是依次从方面说明“信息”的。

A.本质概念价值类别B.概念特征变革价值

C.概念类别变革价值D.特征概念类别价值

⒊指出文中画线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②③

⒋判断下面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本文开头从概述现象入手,引出所要说明的对象。

()

②第三段的三句话都是具体说明上段最后一句话。

()

③第四段中加点词“可能”不能删掉,否则,就不符合实际了,表达不准确。

()

④最后一段中加着重号的两个词“生产”、“加工”可以互相位置,因为它们是并列的关系()

关键提示

以上训练和考查的重点是区分事物性说明文和事理性说明文的能力。

区分它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考虑:

内容上,事物性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是具体的实物,以说明其形状、构造、功用等为主;而事理性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抽象的事理,以说明事物内在的成因、原理、发展规律等为主。

形式上,事物性说明文一般采用总分式之类的结构,而事理性说明文一般采用层进式结构。

事理性说明文还常运用一些设问句,既引出话题,又作为一段或全文围绕的中心。

解题思路

第1题,识别类型,可从说明对象的属类和说明的内容来加以识别。

识别说明顺序,可以运用排除法:

非时非空即逻辑。

解答第2题,要仔细阅读全文,尤其要弄清楚第二、三、四段都是围绕概念,即“什么是信息”说明的。

第三、四段举例说明“信息”必须具备的本质特征——具有某种意义。

弄清了这些,答案就不会选错了。

第3题,识别①,要注意它揭示的是“信息”这一概念的全部本质特征,而不是部分本质特征。

前都属于下定义,后者属于作诠释。

识别②,要注意它的内容和形式:

内容上,它把同类归在一起;形式上,它用了分号。

识别③,要注意“和”是介词,而不是连词,“和……同等”是作比较的结果。

第4题,解答①,要把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1句话联系起来,答案就清楚了。

解答②,可参考第2题的思路解说。

解答③,可运用比较法,看删后是否符合实际。

解答④,要弄清“加工”的含义比“生产”更进了一层,这里是指对原信息加以筛选、提炼,使之达到更完美的标准。

因些,两个词如果对调,就不符合逻辑了。

第2题

遥感卫星

①信息技术革命,是传送信息技术的更新,是获取信息手段的突破。

获取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些深层次关键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a遥感卫星就是人类获取重要信息的重要工具。

它远在太空就可以看清人们在地面察觉不到地质断层,代替人们勘察无人区内的情况,发现地下的石油、古迹。

②我国宝成铁路自建成以来,长期被滑坡、塌方灾害困扰。

长期以来,铁道专家一直找不出内在原因,只能年复一年的在灾害与维修的怪圈中折腾。

然而在我国发射的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照片上清晰的显示出,这条铁路一些地段处于地层的断裂带上,于是铁路部门立即采取了加固地层的措施,才从根本上减少了山体滑坡时事故的发生。

③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国土普查,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另一重要途径。

b例如,我国对于青藏高原等人迹罕至、自然条件恶劣之地进行普查,遥感卫星提供的一幅照片的覆盖面积是航空照片的140倍,只需1人用3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解译判读工作;如用飞机航拍,则需30人用几个月时间;如用人工则需几年。

④我国石油地质队员在对柴达木盆地“伊克雅乌汝”油气构造进行调查时,26人苦战4个月,才测出568个点,以此绘制出五万分之一的地质图;而卫星仅用一张照片就把情况看清,还发现了地面测量中无法发现的断层构造。

⑤我国考古工作者还利用遥感卫星图片,发现了一批古代遗迹。

比如内蒙古昭乌达盟附近的一座被黄沙深埋的古城,在遥感卫星照片上被发现,并确认是元朝忽必烈为其女儿鲁国大长公主兴建的应昌古城。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对本文结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2、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a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A、下定义B、作诠释)

②b句除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外,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何具体作用?

3、第四段画浪线句子所说明的对象的特征之一是

4、理解第二段中加点词:

①“一直”不能删掉,这是因为

②“才”的用法是。

A、表示强调所说的事B、表示对比之下数量少

C、表示事情发生得晚D、表示只有在某种情况下然后怎样

关键提示

以上训练和考查的重点是整体感知说明文内容的能力。

整体感知说明文内容,指的就是能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理清结构和理解文意,等等。

“能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这是《教纲》提出的要求,据此,中考对说明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格外看重,我们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解题思路

解答第1题,先要整体把握文意,明确第一段末句的几点意思对下文的作用,据此就能一举两得,揭开“顺序”和“结构”之谜。

第2题,解答①要弄清下定义和作诠释的根本区别,用换位法(主语与连同定语在内的宾语互换位置)加以鉴别,换后意思不变的是下定义,换后意思发生逻辑错误了,就是作诠释。

解答②,目光要在“航空照片”、“飞机航拍”和“人工”上聚焦,并揣摩作者的用意,就不难看出意在用它们跟遥感卫星的工作效率用比较,以突出遥感卫星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解答第3题,只要扣住“仅”和“还”这两个副词,答案就会撩开面纱。

第4题,解答①要看到“一直”是与“长期以来”相照应的,便可揣摩出它对查找“内在原因”的难度之大起了强调作用。

解答②,要联系上文理解,会很快排除A和B,却可能会在C和D中犹豫不决,但只要联系“长期以来”和“一直找不出”去揣摩,你就会觉得选C才是准确的。

第3题

永恒办公室

①或许再过个十年、十五年,你工作的办公室不必禁锢在闹市深处狭窄的房间内了,你将自由地在任何地方工作。

那时人类已进入“永恒办公室”时代,24小时内,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得到赖以工作的信息。

“你就是你办公室”,这句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口号将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②到那时,你佩戴的电子袖口将21世纪移动式办公室最关键的部分,嵌在4厘米宽袖口镶边内,它就是一个位置传感器,借助它导航网可始终跟踪着你。

传感器不断从导航卫星上读出有关你的资料,不断修正你所在位置和各方面信息情况。

③你的电话和电话号码簿也在手腕上,这种蜂房式电话机是声控的,声控使微型化成为可能,电话机简直就是一只装在袖口上的溥片扬声器。

①需要电话号码吗?

告诉电话簿为你查找。

袖口电话机为你拨通电话,完成译码,按你当时所在位置接通最近线路---电话费也就是最便宜。

④借助于导航网络,文字先转送到你所在地区,然后再传递给你,最后贮存在袖口里的永久储存器中,“播放文电”能发出一系列数字化的声音:

提醒你客人到来的时间,向你提供信息或让你回电话。

⑤电子太阳镜不仅能为眼睛遮蔽阳光,还能显示来自刚开启的袖珍个人计算机的文字、数字和图像。

袖珍个人计算机差不多有掌心大小,厚度不及两张信用卡。

推开后呈现出一个黑色屏面,屏面一侧排列着6个符号按键,可展现多种图像,每一种图像代表一种文件。

如按下其中一个符号,会出现一张信纸,当你口述时,文字便在信纸上形成。

按下另一个符号,信纸的内容即储存在记忆系统中。

当你咯嗒一声关上个人计算机,电话机会接通微波通信网,把信以电波形式送往目的地。

⑥你可在任何地方工作,因为通信网遍布整个世界。

信息服务、电信传递、蜂房式电话以光速把你与办公室联系起来。

⒈理解下面词语的含义:

①第一段中加点的短语:

“永恒办公室”指的是□□□□□□□□□□□□□□□□□□□□□□□□(所填字数不超过所限格数。

下同)。

②第二段中加点词“那时”指的是□□□□□□□□□□□□。

③第二段中加点的短语“最关键的部分”指的是□□□□□。

⒉“声音信使首先到达你的手腕”,这句话应该放入文中,归恰当的位置应该是。

A.第二段结尾B.第三段开头C.第四段开头D.第五段结尾

⒊第四段是按什么说明顺序说明的?

确认这种说明顺序的依据是什么?

⒋第六段中画线句子照应了前文的哪句话?

关键提示

以上训练的考查的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准确理解文意的能力。

所谓关键词句,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

有在结构上起总起、过渡、照应、总结作用的,有在内容上起点明主旨、强调要点、巧用方法、合理支撑的。

无论怎样设计结构和内容,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把话说准确、简明,把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清楚。

阅读说明文时,我们要注意抓准总起句和主旨句等,就能较快捷地把握住说明文对象的特征和结构布局还要注意句子中和修饰限制语,准确理解句意和文意。

从《教纲》“能找出关键性词句”的要求和中考的情况来审时度势,谁能否定培养和提高这方面能力的重要性呢?

解题思路

第一题,解答①要仔细寻找诠释“永恒办公室”的句子。

解答②,要根据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往往在前面的规律,上溯到第一段,找到与时间相对应的意思。

解答③,要把“它就是……”中的“它”:

搞清楚,看它称代的是什么。

解答第2题,首先要弄明白两点:

一是这句陈述的对象是“声音信使”,而不是其它;一是答案涉及的四个语段,各自说明的是“永恒办公室”的哪个部分。

这样,就可经否定它与第二、五段的联系,则有第三、四段中斟酌,如果放在第三段开头,似乎与“也在手腕上”相呼应,但你仔细斟酌,就会发现“信息源”与手腕太近,且本段不是重点说明“声音”的,这句话放这里不合适。

而第四段则是说明声音的———接收异地声音、“播放文电”。

解答第3题,首先要看清表示程序的几个词语——先、然后、最后,再根据程序顺序属于时间顺序加以回答。

解答第4题,要从两个方面去思考:

一是文末往往与文首相呼应,以明确解答的大方向。

二是读懂画线句子的意思。

第4题

人类空间计划的新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