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通史先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36346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15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通史先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国古代通史先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国古代通史先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国古代通史先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国古代通史先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通史先秦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古代通史先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通史先秦Word文件下载.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通史先秦Word文件下载.docx

夏约前2070年-约前1600商约前1600-约前1046西周约前1046-前771年

春秋前770-前476年战国前476-前221年

【阶段特征】

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1)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2)夏、商时期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3)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4)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

(2)土地制度经历了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小农经济形成。

(3)手工业和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4)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百家争鸣、诗歌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文字产生,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梳理知识】

一、原始社会:

从远古人类到氏族公社

(一)概况:

(二)原始社会时期的经济

1、中国原始农业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1)耕作方式: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刀耕:

用石斧、石锛除草

火种:

焚烧杂草,形成木灰肥,再进行播种

人们发现被火烧过的地方,庄稼长势好,于是砍去树木,铲除杂草,晒干后放火焚烧,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即可播种

(2)人们生活:

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耕种一两年后,随着肥料耗尽,地力明显下降,只能把它撂荒,另寻新的耕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生活十分艰苦;

这种方式也严重破坏环境

(3)工具革新:

距今7、8千年,耒耜的出现(读导言)

(4)土地制度: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国家出现了,公社的土地所有权被国家掌握。

2、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考古发掘证明,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知识链接】河南荥阳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丝织物残片和浙江湖州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丝线、丝带及丝织物表明,约在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出现了丝绸的生产。

3、商业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原始商业就出现了。

(三)原始社会时期的政治

禅让制:

概念: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特点:

部落联盟首领由各部落的首领共同推选不得世袭,反映了“天下为公”的社会状况

实质:

原始部落的军事民主制,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四)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化

1、文字的源头:

汉字源远流长。

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

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

后来,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绘画的起源:

(1)特点:

质朴与浪漫

(2)代表作:

《鹳鱼石斧图》(彩陶画)

3、戏曲的源头:

原始的歌舞(消灾辟邪、反映生产力落后)

原始社会的历史阶段特征:

生产力水平低下、公有制、平等、无阶级、无国家。

二、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

中华文明的起源

(依据课件简介中国奴隶社会的沿革)

(一)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

1、商周时期的农业

(1)农业工具:

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那时候的农具,都比较粗笨简单。

最早的松土和挖土的耕作农具:

耒:

是削尖的木棒,后发展为双尖的木叉。

耜:

形状像现在的铲和锹。

有木耜、骨耜和石耜

(2)耕作方式:

石器锄耕

(3)经营方式:

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井田制下的集体劳作)

(4)农业生产状况:

①耕作技术提高:

已经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这样,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②农作物种类:

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③人们生活: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1)青铜铸造的繁荣: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知识链接】商周时期,青铜器形体巨大,庄重雄奇,纹饰细腻优美,工艺精湛,世界罕见。

P8图的司母戊方鼎就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

它说明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冶铸技术高超。

中国于1995年赠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就是仿司母戊方鼎铸造的。

(2)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3)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4)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5)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

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核心知识整合】

官营手工业

①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③这些产品主要供给军队、官府、贵族消费,不在市场流通。

(2)地位: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典型例题】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匠优秀,积极性高B.生产不计成本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D.国家权力的支持

【解析】选D。

官营手工业能够利用中央集权的力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生产,其产品肯定“精美,质量上乘”,所以主要原因是国家权力的支持。

【典型例题】考古人员在山东淄博陈

庄遗址内取得一系列重大发现,一个破损的

铜簋底部隐约可见“丰般作文祖甲齐公”铭

文(右图)。

按铭文规律,“丰”一般是国家,

“般”是人名,“文祖甲”的称谓属商代风

俗,它后面说“齐公”,就把两个国家联系

到一块。

这件青铜器及铭文不可能用于研

究()

A.西周分封制B.隶书艺术

C.早期齐文化D.当时的冶铸业

【解析】选B。

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青铜器用于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

【典型例题】淅川下寺曾发掘出一处春秋楚国贵族墓群,出土了大量青铜礼器,不少还带有铭文,其铸造使用了失蜡法工艺。

这一发现,把我国使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历史提早了一个多世纪。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

A.青铜器铸造在春秋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B.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

C.青铜器的铭文有助于印证古代史料的真伪D.春秋时期各国主要使用青铜器进行农业生产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释读能力。

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进入鼎盛是在商周时期,排除A项;

材料中反映的楚国墓群,应在长江流域,排除B项;

青铜器在当时比较珍贵,很少用于农业生产,D项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C。

3、商周时期——商人、商业的出现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

在远古时期,商部落就以善于交换出名,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传说他们的祖先曾驾着牛车游走部落之间,进行交易。

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

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由此引申,出售的生产物便叫“商品”,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4、土地制度:

奴隶社会:

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实行井田制。

(1)基本特点

①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

②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①②所有制关系)

③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使用奴隶集体耕作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

(劳动方式和产品分配)

④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

(形状)

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可以参看本课第16页的甲骨文图)。

(2)瓦解

A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

从西周中期开始的土地关系的松动,周王和诸侯无法再控制土地。

③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④税制改革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B井田制瓦解的过程:

以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

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

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二)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

1、夏朝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

我国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启继,自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

从此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

2、夏商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1)王权特点:

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2)行政管理:

①继续沿用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

②中央:

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相、卿士等。

③地方:

封侯、伯。

他们既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也是商朝的高官,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响。

(3)影响:

3、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后,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分封制。

周武王时期进行大分封,周公东征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分封。

(2)主要内容

①分封的内容与对象:

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参见教材P5图表)

②诸侯的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