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经典中考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582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陋室铭经典中考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陋室铭经典中考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陋室铭经典中考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陋室铭经典中考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陋室铭经典中考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陋室铭经典中考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

《陋室铭经典中考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陋室铭经典中考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陋室铭经典中考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

陋室铭经典中考试题及标准答案

《陋室铭》经典中考试题及标准答案

1、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

答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表现文章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

答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描写室中事的语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引用孔子的话的语句是__________

答案:

何陋之有

2、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案: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

⑴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

⑵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⑵惟吾德馨。

4、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

何陋之有?

答案:

D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答案:

D

6、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答案:

A

7、体会下列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案:

 “上”这里是“长上”的意思,动词;“入”在这里是动词,“映入”的意思,两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意近即可)

 8、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答案:

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9、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论述陋室不陋的?

答案:

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陋室不陋,即:

(1)从自然环境的清幽。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从交往人物的不俗。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从生活情趣的高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总之,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目的都在于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这也就为下文“何陋之有”的结论提供了事实依据。

10、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之的用法:

A、助词“的”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⑴何陋之有?

( )

 ⑵忘路之远近( )

 ⑶渔人甚异之()

 ⑷具答之( )

 ⑸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⑹君之病在肌肤()

 ⑺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答案:

⑴何陋之有?

(  E)⑵忘路之远近( A )⑶渔人甚异之( B )⑷具答之( B )⑸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A )⑹君之病在肌肤( A ) ⑺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A)

1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

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

⑸无案牍之劳形(劳:

             )

答案:

⑴著名,出名⑵灵异,有了灵气⑶品德高尚⑷这里指奏乐的声音⑸使……劳累

12、本文作者      是    著名文学家。

答案:

刘禹锡;唐朝

13、“铭”是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

答案: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用韵 

14、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

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藓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1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                  ,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

答案:

诸葛亮;杨雄

16、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          ,虚写的是          。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                    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答案:

山、水;仙、龙;德馨;陋室;作者 

17、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

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答案:

18、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组(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则: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惟:

由于。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入:

进入。

D.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指官府的公文。

答案:

C解析:

“入”是映入的意思。

19、本文的题目是《陋室铭》,那么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呢?

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语句。

答案:

陋室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 

20、“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句话反映了作者的交友情况。

有人认为这种交友的习惯轻视劳动人民,是不足取的。

你的看法如何?

请说说你的看法。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注意以理服人。

当然,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士人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

21、作者明明是称赞他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

答案:

以“诸葛庐”“子云亭”作类比,反映了作者以古代圣贤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

22、很显然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你是如何理解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的?

答案:

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心志的,这个“志”就是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作者在文章里没有直说,而是借“陋室”这个“物”表达出来的,即通过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和交往的人群的描写,间接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显得含蓄、隽永。

23、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

请你仿照下列①句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为②句在括号内作批注。

①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以名人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②孔子云:

何陋之有?

(                    )

答案:

反问句,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4、“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和鞭策自己。

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则关于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答案: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5、[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子曰:

“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论语》)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谈笑有鸿儒鸿儒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

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

(1)①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②无法忍受。

(2)答案:

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课余(我)考查颜回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也算得上能够充分发挥(我课上讲的内容),他并不愚钝。

(3)答案:

托物言志倾听、思考、记忆(4)答案:

刘禹锡:

陋室不陋;颜回:

不改其乐。

安贫乐道。

26、阅读《陋室铭》,完成下列各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选文的作者是代。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②斯是陋室()③谈笑有鸿儒()④)无丝竹之乱耳()

(3)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

(4)翻译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孔子云:

“何陋之有?

(5)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

(1)唐刘禹锡

(2)出名这学识渊博的人奏乐的声音(3)C(4)①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②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呢?

27、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

“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

“何谓也?

”子曰:

“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①谈笑有鸿儒②无案牍之劳形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简答题:

①[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②[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

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

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每个解释1分。

酌情给分。

①博学的人②使身体劳累③所以,因此

(2)D(3)每句2分。

酌情给分。

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3)①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诸葛庐(南阳诸葛庐)子云亭(西蜀子云亭)②答题要求:

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语言表达清楚流畅。

例一:

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

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

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