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文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3722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3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A文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7A文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7A文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7A文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7A文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A文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文档格式.docx

《7A文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A文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A文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文档格式.docx

记为

5.集合的子集个数共有个;

真子集有–1个;

非空子集有–1个;

6.常用数集:

自然数集:

N正整数集:

整数集:

Z有理数集:

Q实数集:

R

二、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

奇函数<

=>

f(–x)=–f(x),偶函数<

f(–x)=f(x)(注意定义域)

2、性质:

(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成轴对称图形;

(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二、函数的单调性

对于定义域为D的函数f(x),若任意的x1,x2∈D,且x1<

x2

①f(x1)<

f(x2)<

f(x1)–f(x2)<

0<

f(x)是增函数

②f(x1)>

f(x1)–f(x2)>

f(x)是减函数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同增异减

三、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

1、顶点坐标公式:

,对称轴:

,最大(小)值: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2)顶点式;

(3)两根式.

四、指数与指数函数

1、幂的运算法则:

(1)am•an=am+n,

(2),(3)(am)n=amn(4)(ab)n=an•bn

(5)(6)a0=1(a≠0)(7)(8)(9)

2、根式的性质

(1).

(2)当为奇数时,;

当为偶数时,.

4、指数函数y=ax(a>

0且a≠1)的性质:

(1)定义域:

R;

值域:

(0,+∞)

(2)图象过定点(0,1)

5.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

五、对数与对数函数

1对数的运算法则:

(1)ab=N<

b=logaN

(2)loga1=0(3)logaa=1(4)logaab=b(5)alogaN=N

(6)loga(MN)=logaM+logaN(7)loga()=logaM--logaN

(8)logaNb=blogaN(9)换底公式:

logaN=

(10)推论(,且,,且,,).

(11)logaN=(12)常用对数:

lgN=log10N(13)自然对数:

lnA=logeA(其中e=2.71828…)2、对数函数y=logax(a>

(0,+∞);

R

(2)图象过定点(1,0)

六、幂函数y=xa的图象:

(1)根据a的取值画出函数在第一象限的简图.

例如:

y=x2

七.图象平移:

若将函数的图象右移、上移个单位,

得到函数的图象;

规律:

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八.平均增长率的问题

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则对于时间的总产值,有.

九、函数的零点:

1.定义:

对于,把使的X叫的零点。

的图象与X轴相交时交点的横坐标。

2.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数在区间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

曲线,并有,那么在区间内有零点,即存在,

使得,这个C就是零点。

3.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步骤:

(给定精确度)

(1)确定区间,验证;

(2)求的中点

(3)计算①若,则就是零点;

②若,则零点

③若,则零点;

(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若,则零点为或或内任一值。

则重复

(2)到(4)

必修2:

一、直线与圆1、斜率的计算公式:

k=tanα=(α≠90°

,x1≠x2)

2、直线的方程

(1)斜截式y=kx+b,k存在;

(2)点斜式y–y0=k(x–x0),k存在;

(3)两点式();

4)截距式()

(5)一般式

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l1:

y=k1x+b1

l2:

y=k2x+b2

A1x+B1y+C1=0

A2x+B2y+C2=0

重合

k1=k2且b1=b2

平行

k1=k2且b1≠b2

垂直

k1k2=–1

A1A2+B1B2=0

4、两点间距离公式:

设P1(x1,y1)、P2(x2,y2),则|P1P2|=

5、点P(x0,y0)到直线l:

Ax+By+C=0的距离:

7、圆的方程

圆的方程

圆心

半径

标准方程

x2+y2=r2

(0,0)

r

(x–a)2+(y–b)2=r2

(a,b)

一般方程

x2+y2+Dx+Ey+F=0

8.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则点在圆外;

点在圆上;

点在圆内.

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

.

10.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

11.圆的切线方程

(1)已知圆.

①若已知切点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

当圆外时,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

③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

(2)已知圆.

①过圆上的点的切线方程为;

②斜率为的圆的切线方程为

二、立体几何

(一)、线线平行判定定理: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4、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二)、线面平行判定定理

1、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若两个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三)、面面平行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四)、线线垂直判定定理:

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

(五)、线面垂直判定定理

1、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2、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六)、面面垂直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七).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

(2)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3)转化为线面平行;

(4)转化为线面垂直;

(5)转化为面面平行.

(八).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线平行;

(3)转化为面面平行.

(九).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

(2)转化为线面平行;

(3)转化为线面垂直.

(十).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相交垂直;

(2)转化为线面垂直;

(3)利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

(十一).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该直线与面内任一直线垂直;

(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

(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

(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

(十二).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

(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2)转化为线面垂直.

三、空间几何体

(一)、正三棱锥的性质

1、底面是正三角形,若设底面正三角形的边长为a,则有

 

图形

外接圆半径

内切圆半径

面积

正三角形

2、正三棱锥的辅助线作法一般是:

作PO⊥底面ABC于O,则O为△ABC的中心,PO为棱锥的高,

取AB的中点D,连结PD、CD,则PD为三棱锥的斜高,CD为△ABC的AB边上的高,

且点O在CD上。

∴△POD和△POC都是直角三角形,且∠POD=∠POC=90°

(二)、正四棱锥的性质

1、底面是正方形,若设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有

正方形

OB=

OA=

S=a2

2、正四棱锥的辅助线作法一般是:

作PO⊥底面ABCD于O,则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PO为棱锥的高,取AB的中点E,连结PE、OE、OA,则PE为四棱锥的斜高,点O在AC上。

∴△POE和△POA都是直角三角形,且∠POE=∠POA=90°

(三)、长方体

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平方和。

特殊地,若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这个正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a。

(四)、正方体与球

1、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它的外接球半径为R1,它的内切球半径为R2,则

(五)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圆柱:

表面积:

2π+2πRh体积:

πR²

h

2、圆锥:

+πRL体积:

πR²

h/3(L为母线长)

3、圆台:

表面积:

体积:

V=πh(R²

+Rr+r²

)/3

4、球:

S球面=4πR2V球=πR3(其中R为球的半径)

5、正方体:

a-边长,S=6a²

,V=a³

6、长方体a-长,b-宽,c-高S=2(ab+ac+bc)V=abc

7、棱柱:

全面积=侧面积+2X底面积V=Sh

8、棱锥:

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V=Sh/3

9、棱台:

全面积=侧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

四、三视图1.投影:

把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把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平行投影按照投射方向是否正对着投影面,可以分为斜投影和正投影两种。

2、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投影图,这种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正视图(也叫主视图);

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投影图,这种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俯视图;

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投影图,这种投影图叫做几何体的侧视图(或左视图)

3、“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是三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是画图和读图的重要依据.

画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用实线表示,不能看见的轮廓线和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