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3383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Word文档格式.docx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Word文档格式.docx

血色鲜红,血液像喷泉样流出不止,短时间内可大量出血,易引起休克,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出血方式为流水般不断流出,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但大静脉出血也会引起致命的后果。

3、毛细血管出血:

血色红、多为渗出性出血,危险性小。

根据受伤出血的流向可分为:

1、外出血体表有伤口,血液从伤口流到身体外面,这种出血容易发现。

2、内出血体表没有伤口,血液不是流到体外,而是流向组织间隙(皮下肌肉组织),形成淤血或血肿;

流向体腔(腹腔、胸腔、关节腔等)和管腔(胃肠道、呼吸道)形成积血。

由于内出血不易发现,容易发展成大出血,故危险性很大。

(二)止血法

常用的外出血临时止血法有以下几种:

1、冷敷法:

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2、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生理盐水冲洗伤部后用厚敷料覆盖伤口,外加绷带增加血管外压,促进自然止血过程,达到止血目的。

用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出血。

3、抬高伤肢法:

用于四肢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

方法是将患肢指高,使出血部位高于心脏,降低出血部位血压,达到止血效果。

此法在动脉或较大静脉出血时,仅作为一种辅助方法。

4、屈肢加压止血法:

前臂、手或小腿、足出血不能制止时,如未合并骨折和脱位,可在肘窝和腘窝处加垫,强力屈肘关节和膝关节,并以绷带“8”字形固定,可有效控制出血。

5、指压止血法:

这是现场动脉出血常用的最简捷的止血措施。

指压法的要领是在出血部位的上方,在相应的压迫点上用拇指或其余四指把该动脉管压迫在邻近的骨面上,以阻断血液的来源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这是动脉出血时的一种临时止血法,所加压力必须持续到可以结扎血管或用止血钳夹住血管为止。

常用的有:

(1)颞浅动脉压迫止血法:

一手扶伤员的头并将其固定,用另一手拇指在耳屏前上方一指宽处摸到搏动后,将该动脉压迫在颞骨上。

它适用于同侧前额部或颞部出血的止血。

(2)面动脉压迫止血法:

在下颌角前约1.5厘米处,用拇指摸到搏动后将其压在下颌骨上,可止住同侧眼以下面部出血。

(3)锁骨下动脉压迫止血法:

在锁骨上窝内1/3处摸到搏动后,用拇指把该血管压迫在第一肋骨上。

它适用于肩部及上臂出血的止血。

(4)肱动脉压迫止血法:

将伤臂稍外展、外旋,在肱二头肌内缘中点处摸到搏动后,用拇指或示、中、环三指将该动脉压迫在肱骨上。

它适用于前臂及手部出血的止血。

(5)指动脉压迫止血法:

手指出血时,用健侧手的拇、食两指压迫患指两侧指根部,并抬高患肢。

(6)股动脉压迫止血法:

伤员仰卧,患腿稍外展、外旋。

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摸到搏动后,用双手拇指重叠(或掌根)把该动脉压迫在耻骨上。

它适用于大腿和小腿出血的止血。

(7)胫前、胫后动脉压迫止血法:

在踝关节背侧,于胫骨远端摸到搏动后,把该动脉压迫在胫骨上;

在内踝后方,将胫后动脉压迫在胫骨上。

它适用于足部出血的止血。

6、止血带止血法。

在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时,通常用止血带止血。

目前常用的止血带有充气止血带,橡皮带止血带,橡皮管止血带。

现场急救中常用携带方便的橡皮管止血带,缺点是施压面狭窄易造成神经损伤。

如果无橡皮止血带,现场可用宽布带或撕下一条衣服以应急需。

止血带结扎的标准位置点,在上肢为上臂的上1/3部,下肢为大腿中、下1/3交界处。

上臂中、上1/3处扎止血带易损伤桡神经,为禁区。

止血带的压力要适中,既要达到阻断动脉血流又不会损伤局部组织。

上止血带的时间要注明,如果长时间转运,途中上肢每半小时,下肢每1小时应放松2-5分钟,以使伤肢间断地恢复血循环。

放松时应以手指在出血处近端压迫主要出血的血管,以免每放松一次丢失大量血液。

止血带使用不当可引起局部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甚至导致肢体坏疽。

因此,一般只在其它止血方法不能奏效时再用止血带。

内出血中的体腔出血,如肝脾破裂或血胸多有严重的休克。

应立即送医院处理。

临床上常用查红细胞、血色素及血球容积的方法诊断。

一旦发生严重休克,常常需要及时输血及手术治疗。

急救包扎的方法

包扎有固定夹板或敷料,限制伤肢活动,避免加重伤情;

保护创口,预防或减少感染;

支持伤肢,使之保持舒适的位置,减轻疼痛和压迫止血,防止或减轻肿胀等多种作用。

包扎时,动作要柔和、熟练、包扎的松紧度应适中,过紧会妨碍血液循环,过松则起不到包扎的作用;

绷带包扎要从伤部远端开始,包扎结束时,绷带末端要用胶布粘合固定或将绷带末端留下一段,纵形剪开缚结固定,但缚结不要在伤口处。

尽可能使四肢肢端外露。

绷带包扎法是急救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绷带有卷带和三角巾,现场还可用毛巾、头巾、衣物等代替。

(一)绷带包扎的作用

绷带包扎可固定敷料和夹板,也有保护伤口,压迫止血和支持伤肢的作用。

(二)绷带包扎的注意事项

1、包扎动作应熟练柔和,尽可能不要改变伤肢位置,以免增加伤员痛苦。

2、包扎松紧度要合适,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将失去包扎的作用。

一般在包扎四肢时,应露出手指或足趾,以便观察其包扎的松紧度。

3、卷带包扎一般应从伤处远心端开始,近心端结束,末端用粘膏或别针固定,如需缚结固定,缚结处应避开伤口。

1.绷带包扎法要根据包扎部位的形态特点,采用不同的包扎方法。

(1)环形包扎法:

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均匀的部位,如手腕、小腿下部和额部等,也是其他包扎法的开始或结束时使用的包扎法。

包扎时,先张开绷带,把带头斜放在伤肢上并用拇指压住,将卷带绕肢体一圈后,再将带头的一个小角反折,然后继续绕圈包扎,每圈都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

(2)螺旋形包扎法:

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不大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部等。

包扎时先作2~3圈环形包扎,然后将绷带向上斜形缠绕,每圈都盖住前一圈的1/2~1/3。

(3)反折螺旋形包扎法:

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

包扎时,先做2~3圈环形包扎后,用左拇指压住绷带上缘,将绷带向下反折,向后绕并拉紧绷带,每圈反折一次,后一圈压住前一圈的1/2~1/3,反折处不要在创口或骨突上。

(4)“8”字形包扎法:

多用于包扎肘、膝、踝等关节处。

方法有二:

一是先在关节处作几圈环形包扎后,将绷带斜形环绕,一圈在关节上方缠绕,一圈在关节下方缠绕,两圈在关节凹面相交,反复进行,逐渐离开关节,每圈压住前一圈的1/2~1/3,最后在关节上方或下方作环形包扎结束。

二是先在关节下方作几圈环形包扎后,将绷带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地来回作“8”字形缠绕,使相交处逐渐靠拢关节,最后作环形包扎结束

2.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应用方便,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包扎,这里只介绍手、足和头部包扎法。

(1)手部包扎法:

三角巾平铺,手指对向顶角,将手平放在三角巾的中央,底边横放于腕部。

先将三角巾顶角向下反折,再将三角巾两底角向手腕背部交叉围绕一圈,在腕背打结。

(2)足部包扎法:

与手部包扎法基本相同。

(3)头部包扎法:

三角巾底边置于前额,顶角在后,将底边从前额绕至头后,压住顶角并打结。

若底边较长,可在枕后交叉后再绕至前额打结。

最后把顶角拉紧并向上翻转固定。

3.前臂悬挂法分大、小悬臂带两种

(1)大悬臂带:

常用于除锁骨和肱骨骨折以外的其他上肢损伤。

将三负巾的顶角置于伤肢的肘后,一底角拉向健侧肩上,伤肢屈肘90度角,前臂放在三角巾的中央,再将三角巾的另一底角向上翻折并包住前臂,两底角在颈后打结。

最后拉直顶角并向前折回,用胶布粘贴固定。

(2)小悬臂带:

常用于肱骨或锁骨骨折。

先将三角巾折叠成约四横指宽的宽带,也可用宽绷带或软布带代替。

将宽带的中间置于前臂的下1/3处,屈肘90度角,宽带的两端在颈后打结。

骨折的急救

在外力的作用下,骨折连续性或完整性遭到破坏叫骨折。

在剧烈运动中,特别是对抗性强的运动中,骨折并非罕见。

(一)骨折的分类

根据骨断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

1、闭合性骨析:

骨折断端与外界不相通,骨折处皮肤完整。

2、开放性骨析:

骨折断端与外界或空腔器官相通。

易感染,可合并骨髓炎或败血症。

根据骨折线分类

可分为横形、斜形、螺旋形、粉碎性骨折等。

根据骨折的程度分类

1、完全骨折:

骨折断端完全断开,如横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

2、不完全骨折:

骨折断端部分断裂,如疲劳性骨折,颅骨骨折、青枝骨折等。

(二)原因

1、直接暴力:

骨折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如:

跪倒时引起髌骨骨折,足球两人对足引起胫骨骨折等。

2、间接暴力:

骨折发生在远离暴力接触的部位,如摔倒时手掌撑地而发生前臂或锁骨骨折等。

3、肌肉强烈收缩:

由于肌肉急骤地收缩和牵拉而发生的骨折,如举重运动员突然的翻腕动作,可因前臂屈肌群强烈收缩而发生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

跨栏时引起大腿后群肌肉起点部坐骨结节的撕脱骨折等。

4、积累性暴力:

如在硬地上跑跳过多引起胫腓骨疲劳性骨折;

体操运动员支撑过多引起尺桡骨疲劳性骨折等。

(三)骨折的急救处理:

1、急救原则:

对骨折病人的急救原则是防治休克,保护伤口,固定骨折。

即在发生骨折时,应密切观察,如有休克存在,则首先是抗休克,如有出血,应先止血,然后包扎好伤口,再固定骨折。

2、骨折的临时固定

骨折时,用夹板、绷带将折断的部位固定包扎起来,使伤部不再活动,称为临时固定。

其目的是减轻疼痛,避免再伤和便于转送。

(1)临时固定的注意事项:

①骨折固定时不要无故移动伤肢,为暴露伤口,可剪开衣裤、鞋袜,对大小腿和脊柱骨折,应就地固定,以免因不必要的搬运而增加伤员的痛苦和伤情。

②固定时不要试图整复,如果畸形严重,可顺伤肢长轴方向稍加牵引。

开放性骨折断端外露时,一般不宜还纳,以免引起深部污染。

③固定用夹板或托板的长度、宽度,应与骨折的肢体相称,其长度必须超过骨折部的上、下两个关节,如没有夹板和托板,可就地取材(如树枝、木棍、球棒等),或把伤肢固定在伤员的躯干或健肢上。

夹板与皮肤之间应垫上棉垫、纱布等软物。

④固定的松紧要合适、牢靠,过松则失去固定的作用,过紧会压迫神经和血管。

故四肢固定时,应露出指(趾),以便观察肢体血流情况。

如发现异常(如肢端苍白,麻木、疼痛、变紫等)应立即松开重新固定。

(2)各部位骨折的临时固定

①上肢骨折

锁骨骨折,用两个棉垫分别置于双侧腋下,然后用双环包扎法或“8”字形包扎法,最

后以小悬臂带将伤肢挂起。

肱骨骨折,用2-4块合适夹板固定上臂,肘屈90°

,用悬臂带悬吊前臂于胸前,最后以叠成宽带的三角巾把伤肢绑在躯干上加以固定。

如无夹板,可用布带将上臂包缠在胸部侧方,并将前臂悬吊胸前。

前臂及腕部骨折,用1-2块有垫夹板在掌背侧固定前臂,屈肘90°

,前臂中立位用大悬臂带悬吊胸前。

手部骨析,用手握纱布棉花团或绷带卷,然后用有垫夹板或木板置于前臂掌侧固定,用大悬臂带悬吊于胸前。

②下肢骨析

股骨骨折,用长短两块夹板,分别置于伤肢外侧和内侧,外侧上自腋下,下达足跟,内侧自大腿根部至足部。

夹板内面应垫软物,然后用布带进行包扎固定,在外侧作结。

如无夹板,可将两腿并扰捆在一起。

髌骨骨折,在腿后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