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3331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doc.docx

《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doc.docx

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doc

货币银行学重点内容

第一章

1什么是信用:

a信用是指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b偿还性是信用的基本特征。

c信用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

2信用得以成立的三要素:

a债权债务关系

b时间的间隔

c信用工具

3金融的含义:

广义:

货币的发行、保管、对换、结算

狭义:

专门指货币的融通

4狭义的金融和信用的区别:

a二者的范围不同

b标的物的性质不同

5商业信用的含义:

它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6商业信用的优先品格:

a商品信用直接商品流通服务,是销售商品的有力武器

b商业信用是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最简便形式

7商业信用的局限性a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b商业信用的方向受到限制;c商业信用的期限也有限制。

8商业信用工具:

商业票据(商业本票,商业汇票)

9银行信用含义:

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在银行信用中,银行充当了信用的媒介。

10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a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b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的局限性;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方向上的局限性;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期限上的局限性。

因此,银行信用无论在规模上、范围上、还是在期限上都大大超过了商业信用,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c虽然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但银行信用不能取代商业信用,商业信用仍然是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

d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具有密切的联系。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

11国家信用(即政府信用)含义: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12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二者属于信用形式,在量上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区别:

a国家信用有时可以动员银行信用难以动员的资金。

b国债筹集的资金比较稳定,而银行存款的稳定性则较差。

c两者的利息负担不同。

国债利息由纳税人承担,而银行贷款的利息则由借款人承担。

13消费信用的含义:

它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14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

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

15什么是信用工具:

又称为金融工具、金融证券,是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合法凭证,是借者和贷者之间进行融资的工具。

一般包括债权债务凭证(票据、债券)和所有权凭证(股票)。

16信用工具的种类:

A按信用工具的期限不同,可分为短期信用工具和长期信用工具

B按融资形式不同,可分为直接证券和间接证券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是资金供求之间融资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其根本区别在于债权债务关系的形成方式不同。

•凡资金供求者之间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为直接融资;

•凡资金供求双方不直接联系而分别与金融机构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为间接融资。

17什么是间接证券:

金融媒介体(金融中介机构)发行的证券,包括钞票、存款、可转让大额存单、银行本票、银行汇票或银行承兑汇票、人寿保险单、基金股份

18什么是直接证券:

最后借款人(非金融机构)发行的证券,包括商业期票、商业汇票、债券、股票

19信用工具的性质(基本特征)

A信用工具一般具有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四个基本特征。

B具体:

(一)期限性(偿还期)。

指一般金融工具有规定的偿还期限。

全部偿还期、剩余偿还期

(二)流动性(变现力)。

指金融工具在必要时迅速变为现金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

a流动性的强弱取决于三个方面

(1.是否容易卖出,2.买卖成本3.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b金融证券的货币性:

货币、准货币

c几个关系:

流动性与偿还期成反比

流动性与债务人的信用成正比

流动性与证券收益率成反比

(三)风险性。

指金融工具的本金和预期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大小。

包括爽约风险和市场风险

(四)收益性。

指持有金融工具能够带来的一定收益。

20什么是金融资产和真实资产

a站在证劵持有者的角度,其所持有的证劵称为金融资产

b可用于扩大再生产,未被消费掉的剩余产品称为真实资产

第二章

1利息的定义:

利息是使用借贷资金的报酬,是货币资金所有者凭借对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向这部分资金使用者索取的报酬。

2利率的概念:

利率是以百分数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资本额的比率,它体现着借贷资本增值的程度

3利率的表示:

a按照计算利息的时间把利率表示为三种: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b年利率用本金的百分之几来表示,月利率用千分之几来表示,日利率用万分之几来表示。

4利率计算有两种方法:

单利法和复利法

5、利率种类:

A基准利率: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B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a名义利率是指在借贷契约或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

b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

C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D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官定利率

E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

F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

6我国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A利润的平均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仍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率也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

B资金的供求状况。

在我国,利率水平的高低仍取决于资金的供求,当资金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反则反之。

C物价变动的幅度。

物价变动幅度制约着名义利率水平的高低。

D国际的经济环境。

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与其他国家的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利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如资金流出,会减少国内资金供给,要制约其大量流出,就必须提高利率。

E政策因素。

我国的利率基本上属于管制利率类型,利率由国务院统一制定,在利率水平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要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

7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一)对投资的影响

1、投资:

分为实际投资和投资愿望(投资需求)

2、投资随利率呈反方向变动

3、提高利率减少投资的条件

4、降低利率增加投资的条件

(二)对货币流通的影响

(三)对物价的影响

(四)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

第三章

1商业银行的前身是货币经营业

商业银行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在货币经营业的基础上产生的。

2货币经营业与银行业的区别:

(一)存放款活动是否占主要地位

(二)货币经营业向原始银行转变

(三)原始银行向现代银行转变

3原始银行如何向现代银行转变:

1、全额准备制度向部分准备制度转变

2、保管凭条转变为银行券

3、保管业务转变为存款业务

4金匠原则:

即部分准备法则。

指银行在业务上为应付顾客提现所预备的资金仅为其负债的一部分。

5现代银行的基本特征——同时具有信用媒介和信用创造功能,而其本质特征是信用创造功能

6资产业务是银行运用资金的业务,它表明银行资金的存在形式以及银行所拥有的对外债权,是银行获取收益的主要途径。

7资产业务主要包括:

(一)现金资产。

是银行为保证资产流动性而持有的流动性资产。

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放在同业的存款、托收中的现金等。

(二)放款业务。

是指银行所发放的各种贷款。

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贷款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三)贴现业务。

1、什么是贴现业务

2、贴现业务和放款业务的主要区别

3、贴现率

(四)投资业务。

主要是指银行购买的有价证券。

8贴现业务和放款业务的区别

A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放款与商业信用无关

贴现与商业信用有关

B期限长短各不同

贷款期限可长可短(长中期贷款)

贴现业务较短

C收回资金的难易程度不同:

放款风险大

D收回利息的方式不同

放款:

先贷款,利息收回

贴现:

先把利息扣下来了(付款额低于票面额)

9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简称“三性”原则。

a安全性:

是指银行经营中应尽量减少资产风险。

b流动性:

是指银行经营中应能及时满足存款人随时支取的要求。

c盈利性:

是指银行经营中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银行要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10原始存款

指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存款以及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及再贷款。

11派生存款是指由银行的贷款投资活动而衍生出来的存款。

12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

存款货币的创造是在商业银行组织的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发达的银行制度下,客户之间的支付普遍采取转账结算的方式,通过存款货币的转移完成支付,而不再使用现金。

与此相适应,银行向客户发放的贷款也首先形成客户在银行的存款,然后客户再用这部分存款去进行支付,使得其他客户的存款增加,这样,银行贷款增加,引起客户存款增加,存款货币也就被创造出来了。

13货币乘数——存款总额相对于原始存款扩张的倍数

第四章

1中央银行产生的原因:

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形成的。

商业银行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银行发行混乱,票据交换和清算错综复杂,最后贷款人问题等,中央银行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产生的

2建立途径

1、由商业银行逐渐发展为中央银行(自然渐进型)

代表:

英格兰银行

2、人工建造型

代表: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3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管理机关

(一)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相比的特点

中央银行不是企业

(二)中央银行与一般政府管理机构相比的特点

1、中央银行的管理监督与服务合二为一

2、中央银行以经济力量实现其影响

4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二)垄断国家的货币发行:

对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有重要作用。

货币发行权一经国家法律形式授予,中央银行即对调节货币供应量、保证货币流通的正常与稳定负有责任。

现代中央银行则通过掌握货币发行,并以此为契机来调控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稳定,对国民经济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5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

(一)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国家单独设立中央银行的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

(二)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三)准中央银行制度

(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6、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

(一)国家所有制

(二)混合所有制

(三)私有制

(四)无资本形式

(五)多国所有形式

7中央银行为何必须具备独立性?

1.商业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应具有连贯性,不应受到政治的干扰才能收到效果。

2.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币值,如果收政府完全控制,就有可能成为政府推行通货膨胀的工具。

3.中央银行的业务具有高度的技术性,其操作方式不应受到任何干扰。

4.中央银行与政府所处的地位不同,所以,在考虑一些经济政策时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5.中央银行不仅对政府服务,还要对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服务,因此,中央银行不能受政府控制。

8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原则

(一)非营利性——中央银行的一切业务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

(二)流动性——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需要保持流动性

(三)主动性——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需要保持主动性

(四)公开性——中央银行的业务状况公开化,定期向社会公布业务与财务状况,向社会提供有关的金融统计资料

9金融监管的内容

(一)市场准入的监管。

对金融机构的筹建、设立、经营等进入金融市场的监管。

(二)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

a资本充足监管、流动性监管、

b业务范围的监管

c贷款风险控制

d准备金管理

e存款保险管理

(三)市场退出的监管:

接管、解散、撤销、破产

10存款保险制度:

所谓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存款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性金融机构作为投保机构向保险机构交纳保险费,当投保机构面临危机或破产时,保险机构向其提供流动性资助,或代替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