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力学第1章 绪论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30058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弹塑性力学第1章 绪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弹塑性力学第1章 绪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弹塑性力学第1章 绪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弹塑性力学第1章 绪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弹塑性力学第1章 绪论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弹塑性力学第1章 绪论Word文件下载.docx

《弹塑性力学第1章 绪论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弹塑性力学第1章 绪论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弹塑性力学第1章 绪论Word文件下载.docx

结构中如果有一处或—部分材料“破坏”,则认为结构失效(丧失设计所规定的效用)。

由于一般的结构都处于非均匀受力状态,当高应力点或高应力区的材料到达弹性界限时,类他的大部分材料仍处于弹性界限之内;

而实际材料在应力超过弹性界限以后并不实际发生破坏,仍具有一定的继续承受应力(载荷)的能力,只

不过刚度相对地降低。

因此弹性设计方法不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导致材料的某种浪费。

实际上、当结构内的局部材料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在继续增加外载荷时,结构的内力(应力)分布规律与弹性阶段不同,即所谓内力(应力)重分布,这种重分布总的是使内力(应力)分布更趋均匀,使原来处于低应力区的材料承受更大的应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材料的潜力,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显然,以塑性分析为基础的设计比弹性设计更为优越。

但是,塑性设计允许结构有更大约变形,以及完全卸载后结构将存在残余变形。

因此,对于刚度要求较高及不允许出现残余变形的场合、这种设计方法不适用。

另外.在有些问题(如金属压延成型工艺)中,需要利用全局的塑性;

在有些问题(如集中力作用点附近及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场问题)中,如果不考虑材料的塑性,就从本质上得不到切合实际的结果。

综上所述可见。

弹塑性力学是近代工程技术所必需的基础技术学科。

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在研究的基本内容及方法上有某些相同之处。

例如.它们都是研究结构(构件)在外部干扰下的力学响应。

具体地说、是研究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时统称为强度问题)。

以及结构的“破坏”准则或失效准则。

在方法上都是在一定的边界条件(或再加上初始条件)下求解三类基本方程:

平衡(运动)方程、几何方程和本构(物理)方程。

同时.都是以实验结果为依据,所得结果由实验来检验等。

但是,由于材料力学(严格地说,是一般材料力学教材和课程)研究的对象主要限于细长体,即杆件,从而在三类基本方程之外,还根据实验观察引入了几何性的假设,即平面假设。

这实际上是对应变沿杆件横截面的分布规律作了近似的(线性的)假设,从而大大简化了计算,使得用初等方法就可获得解答。

弹塑性力学一般地不需引入这类假设,从而可以获得更为精确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扩大了研究对象的范围,它可包括各种实体结构(如挡土墙、堤等)、深梁、非圆截面杆的扭转、孔边应力集中,以及板壳等材料力学初等理沦所不能解决的力学问题。

当然。

在弹塑性理论中,有时也引入某些几何性的假设,如薄板、薄壳变形中的直法线假设等;

又如在处理边界条件中同样要应用圣维南(saint-venat)原理等,以便既使求解成为可能或得到一定程度的简化,又能获得足够精确的结果。

作为一门课程,弹塑性力学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高等数学、数理方程等课程为基础,较系统地介绍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板壳理论、断裂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有限元法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无疑、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建筑结构专业学生的培养中、无疑这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1.2力学模型

在弹塑性力学的研究中,如同在所有科学研究中一样,都要对研究对象进行模拟,建立相应的力学模型(科学模型)。

“模型”是“原型”的近似描述或表示。

建立模型的原则,一是科学性--尽可能地近似表示原型;

二是实用性--能方便地应用。

显然,一种科学(力学)模型的建立,要受到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

总的来说,力学模型大致有三个层次:

材料构造模型、材料力学性质模型,以及结构计算模型。

第一类模型属基本的,它们属于科学假设范畴。

因此,往往以“假设”的形式比现。

“模型”有时还与一种理论相对应;

因而在有些情况下,‘模型”、“假设”和“理论”可以是等义的。

1.2.1材料构造模型

(1)连续性假设

假定固体材料是连续介质,即组成物体的质点之间不存在任何间隙,连续紧密地分布于物体所占的整个空间。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些物理量如应力,应变和位移等可以表示为坐标的连续函数,从而在作数学推导时可方便地运用连续和极限的概念,事实上,一切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都不可能符合这个假设。

我们可以想象,微粒尺寸及各微粒之间的距离远比物体的几何尺寸小时,运用这个假设不会引起显著的误差。

(2)均匀及各向同性假设

假设物体由同一类型的均匀材料组成,则物体内各点与各方向上的物理性质相同(各向同性);

物体各部分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不会随坐标的改变而变化(均匀性)。

2.2材料力学性质模型

(1)弹性材料

弹性材料是对实际固体材料的一种抽象,它构成一个近似于真实材料的理想模型。

弹性材料的特征是:

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对应于一定的温度,应力与应变之间呈一一对应的关系,它和载荷的持续时间及变形历史无关;

卸载后,类变形可以完全恢复。

在变形过程中,应力与应变之司呈线性关系,即服从胡克(HookeR)规律的弹性材料称为线性弹性材料;

而某些金属和塑料等,其应力与应变之间呈非线性性质,称为非线性弹性材料。

材料弹性规律的应用,就成为弹性力学区别于其它固体力学分支学科的本质特征。

(2)塑性材料

塑性材料也是固体材料约一种理想模型。

塑性材料的特征是:

在变形过程中,应力和应变不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应变的大小与加载的历史有关,但与时间无关;

卸载过程中,应力与应变之间按材料固有的弹性规律变化,完全卸载后,物体保持一定的永久变形、或称残余变形。

部分变形的不可恢复性是塑性材料的基本特征。

(3)粘性材料

当材料的力学性质具有时间效应,即材料的力学性质与载荷的持续时间和加载速率相关时,称为粘性材料。

实际材料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粘性性质,只不过有时可以略去不计。

1.2.3结构计算模型

(1)小变形假设

假定物体在外部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位移远小于物体原来的尺寸。

应用该假设,可使计算模型大力简化。

例如,在研究物体的平衡时,可不考虑由于变形所引起的物体尺寸位置的变化,在建立几何方程和物理方程时,可以略天其中的二次及更高次项,使得到的基本方程是线性偏微分方程组。

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变形情况,这时必须考虑几何关系中的二阶或高阶非线性项,导致变形与载荷之间为非线性关系,得到的基本方程是更难求解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

(2)无初应力假设

假定物体原来是处于一种无应力的自然状态。

即在外力作用以前,物体内各点应力均为零。

分析计算是从这种状态出发的。

(3)载荷分类

作用于物体的外力可以分为体

积力和表面力,两

者分别简称

为体力和面力。

所谓体力是分布在物体体积内的

力。

例如重力和惯性力,物体内各点

所受的体力一般是不同的。

为了表明

物体内某一点

所受体力的大小和方图1.1体力示意图

问,在这—点取物体的一小微元体

,它包含

点(图1.1)。

设作用于

的体力为

,则体力的平均集度为

/

如果把所取的这一小部分物体

不断减小,则

都将不断地改变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现在,假定体力为连续分布,则

无限减小而趋于

点.则

将趋于—定的极限

这个极限矢量

就是该物体在

点所受体力的集度。

由于

是标量,所以

的方问就是

的极限方向。

矢量

在坐标轴

上的投影

称为该物体在

点的体力分量,以沿坐标轴正方向时为正,它们的因次是[力][长度]

所谓面力是分布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如风力、流体压力、两固体间的接触力等。

物体上各点所受的面力一般也是不同的。

为了表明物体表面上一点

所受面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仿照对体力的讨论,得出当作用于

面积上的面力为

,而面力的平均集度为

,微小面

无限缩小而趋于点

时的极限矢量

,即

称为

点的面力分量,以沿坐标轴正方向时为正,它们的因次是[力][长度]

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都占有一定的面积,当作用面很小或呈狭长形时,可分别理想化为集中力或线分布力。

本节所述材料构造模型、结构计算模型是本书讨论问题的共同基础;

而材料力学性质模型的选取,则需根据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质、工作环境及限定的研究范围来确定。

弹性、塑性和粘性只是材料的三种基本理想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近似地反映材料在一个方面的力学行为。

因而.它们是材料力学性质的理想模型。

大多数材料的力学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可采用上述三种模型之一或其组合加以近似描述。

由于弹塑性力学问题的复杂性.还有一些针对具体问题所作的假设,将在以后各章节中给出.

1.3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

固体材料在受力后产生变形,从变形开始到破坏一般要经历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这两个阶段。

根据材料力学性质的不同,有的弹性阶段较明显,而塑性阶段很不明显。

象铸铁等脆性材料,往往经历弹性阶段后就破坏。

有的则弹性阶段很不明显,从开始变形就伴随着塑性变形,弹塑性变形总是耦联产生,象混凝土材料就是这样。

而大部分固体材料都呈现出明显的弹性变形阶段和塑性变形阶段。

今后我们主要是讨论这种有弹性与塑性变形阶段的固体材料,并统称为弹塑性材料。

(一)应力府变曲线

应力班变曲线可以通过单向拉伸(或压缩)、薄壁管扭转实验得到,这是弹塑性理论最基本的实验资料之—,由于纯扭转试验所得的曲线几乎与拉伸图完全相似,因此只介绍单向拉伸(或压缩)的某些实验结论:

1.塑性变形的分类

图1.2退火软纲拉伸试验图

一般的金属材料可根据其塑性性能的不同分

成两类,一类是具有明显的屈服流动阶段,有的材料流动阶段很长,往往变形可以达到1%,例如低碳钢、铸钢、某些合金钢等,通常把初

始屈服时的应力作为屈服极限,用

表示,又如退火软钢及某些铝合金有上、下屈服点时,上屈服点一般不稳定,对实验条件很敏感,采用下屈服点

如图l.2所示。

另一类是没有明显的屈服流动阶段,例如中碳钢、某些高强度合金钢及某些有色金属等,则规定以

残余应变时的应力作为条件屈服极限,记为

2.按照原始断面计算的应力应变曲线与按瞬时断面计算的真应力图。

在小弹塑性阶段,两者基本一致,当塑性变形较大时,两种拉伸曲线才有明显的差异。

这时应力应变曲线必须以真应力图表示。

令拉伸试验的瞬时长度为

,原始长度为

,则瞬时应变(也称“对数应变”或“自然应变”)用

表示。

,因此有

常用的条件应变(工程应变)

自然应变与条件应变的关系为

在小变形阶段,

几乎相等,但随着应变量的增加,两者差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