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240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

历史试卷

命题:

张鑫审题:

杨洪坚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题)两部分,共11页。

2.请把第Ⅰ卷、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选择题(本大题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

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

这表明(  )

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

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

2.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

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3.据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统计,甲骨文字数分类如下表:

分类

人类人身人伦人的活动

动物狩猎畜牧

植物农事耕作

天象气侯时间

山川河流方位

战争兵器

服装居住

交通

文化娱乐

宗教

数量物性

比值(%)

20

17

15

9

7

8

7.7

3.6

3.1

3.6

3.6

材料说明,殷商时代(  )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

C.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D.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4.《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

“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

”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

以后他又多处题辞,提倡“合同父子”,即子孝父慈,强调男女各修其业等家庭礼教。

由此说明秦始皇(  )

A.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B.并没有完全废除儒家的治国思想

C.旨在传播儒家贵贱尊卑等级思想    D.以恪守宗法伦理道德为最高理想

5.西汉以前,以室中西南隅为族中尊长所居,故皇(王)宫多设在都城西南隅,坐西(南)朝东为尊;东汉以后,天子定在都城南郊祭天,表明“承天”而治理天下,故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宗法族群观念受到重视            B.统治疆域由东向南扩展

C.君臣政治关系得到强化            D.帝王宫殿模式基本定型

6.贞观三年,吏部尚书杜如晦对唐太宗说,“两汉取人,皆行着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

今每年选集(科举),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

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

这表明(  )

A.唐太宗决定改革科举制度           B.杜如晦认为科举制有缺陷

C.唐朝继承了汉朝的察举制           D.唐初选官缺乏统一的制度

7.元代推行行省制,设河南行省统辖说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将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治所在南昌;将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治所设于武昌。

这一规划和设置(  )

A.体现了“山河形便”的习惯做法    B.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保障了蒙古族贵族的统治特权     D.是对南宋统治区实施的特殊政策

8.有宋一代,神童辈出。

诸如丘浚十岁、孔文仲七岁、蒋堂六岁、黄庭坚七岁等,会赋诗、能作文的记载比比皆是。

从宋太宗时起,朝廷专门设立童子科,有多位童子被赐予同进士或学究出身,其中最小的只有三岁。

这一现象说明宋代(  )

A.皇权日趋随意独断             B.乡学教育成效显著

C.官僚体制充满活力            D.科举考试流于形式

9.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

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

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

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B.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

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           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

10.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认为:

“第一帝国”(秦汉)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第二帝国”(隋唐宋)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第二帝国”与“第一帝国”相比主要的区别是(  )

A.官僚政治的形成与否            B.选官制度的形成与否

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否            D.政治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11.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

这说明(  )

A.历史研究的角度决定了历史研究的结论

B.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

C.历史研究不会形成统一的结论

D.军机处的设置具有随意性

12.“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不能过度解读材料,在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这是历史研究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

以下对史实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史实

结论

A

从秦朝一直到明清,都存在着“分王子弟,以为屏藩”

分封制一直在起重要作用

B

唐朝时实行三省六部制,各机构相互制约

唐朝的政治具有民主的色彩

C

明朝时废除了宰相制度

明朝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D

清朝时长期实行“海禁”政策

清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13.明朝宦官专权的局面更甚于唐朝。

熹宗时宦官魏忠贤炙手可热,权倾朝野,“自内阁六部,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人们“只知有太监,不知有天子”。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朝(  )

A.皇权被严重削弱 B.君主专制更趋强化

C.宦官凌驾于皇上               D.内阁制名存实亡

14.“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

就此推断画横线处在内容是(  )

A.科举制度地主经济              B.专制皇权商品经济

C.官僚政治地主经济              D.封建割据商品经济

15.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

这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         B.政治权利依靠宗法制度维系

C.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         D.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

16.明末清初张履详的《补农书》中记载了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

桑田三亩供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即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苛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

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

该方案重在强调(  )

A.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             B.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C.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             D.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

17.《汜胜之书》提出“种禾无期,因地为时”。

《齐民要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南宋《农书·六种之宜》说“种莳之事,各有攸叙。

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

”材料本质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季节性强         B.中国农业重视“因时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是精耕细作农业        D.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18.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

据此可以推知(  )

朝代

秦汉

次数

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

频率

0.85次/年

1.7次/年

2.7次/年

5.31次/年

18.5次/年

19.9次/年

A.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            B.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

C.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D.农业生态治理环境逐步恶化

19.公元8年,西汉外戚王莽夺权建立新朝。

他宣布,“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企图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解决严重土地兼并问题。

但在公元12年,他又下令“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宣告王田制中止。

王莽改革土地制度的失败,说明(  )

A.国家与地主的矛盾不可调和          B.国家无意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C.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            D.井田制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20.唐前期,府兵制盛行。

府兵即民兵,征自分得一定土地的丁男,平时务农、练兵,战时自筹资粮出兵。

唐中期变府兵制为募兵制,募兵即职业兵,即由政府招募丁男入伍,供其资粮,免其赋役,直至退隐。

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反映了(  )

A.地方割据严重威胁中央           B.小农赋役负担的减轻

C.政府财政危机逐渐消除           D.国家可支配土地的不足

21.图8表明古代中国历史上共有四个寒冷期,分别为:

西周寒冷期、东汉南北朝寒冷期、两宋寒冷期和明清寒冷期。

气候的变迁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以下结论合理的是(  )

A.温暖期比寒冷期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B.寒冷期造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大分裂

C.明清两朝的兴衰深受到当时气候的影响D.气候变化影响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

22.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当时已经出现了铁犁牛耕

B

唐代工匠子弟入匠籍后不能随便改行

唐代官营手工业者受到严格的限制

C

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棉纺织业成为元朝朝廷赋税的主要来源

D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洋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

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因此受到严重冲击

23.《汉书·周勃传附子亚夫传》云:

“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

取庸苦之,不与钱。

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

”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  )

A.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

B.西汉极力压制民间商业发展

C.工官工场产品技术水平最高

D.工官工场以生产奢侈品为主

24.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

A.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        B.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

C.明朝中后期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