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记叙文阅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32240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记叙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选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记叙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选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记叙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选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记叙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选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记叙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记叙文阅读.docx

《精选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记叙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记叙文阅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记叙文阅读.docx

精选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3记叙文阅读

专题十三 记叙文阅读

针对训练

 

第1讲 段落作用、品味词语、表现手法、分析形象、开放探究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7分)

十五岁的月亮

刘柠柠

①十五岁的我,像一只困兽,在教室里走来走去。

②正是晚饭时间,教室里只剩我一人。

初三和毕业班,是两个令人紧张的词语。

我烦躁不安,因为我向班主任请假被拒绝了。

③执拗而任性的年纪,是不会理解老师的苦心的。

看着班主任的背影,我几乎绝望了。

我想回家,想吃母亲做的饭,想在自家热被窝里好好睡一觉。

进入初三一个多月,我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④我们班的教室在二楼西头的最后一间。

食堂前面的花坛紧挨着教学楼,比二楼的教室只矮一点点。

⑤有同学回教室了,我不知从哪里来的胆量和勇气,冲出教室,站在走廊栏杆上,朝着花坛跳下去……

⑥我很幸运,栽在花坛里。

我得意地爬起来,朝站在走廊上的同学们笑笑。

一个要好的同学把书包甩给了我。

⑦就这样,我终于如愿以偿,踏上了回家的路。

为了早点到家,我就抄近走山路。

六七里山路,我一直走到太阳落山。

一轮白月亮挂在天幕上,模模糊糊,似乎离我很远。

⑧到家时,我早已饥肠辘辘。

母亲炒了一碗油饭,我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她坐在我面前,摸摸我的额头,柔声问我哪里不舒服。

我说,没哪里不舒服啊。

母亲的脸色变得有点难看,不停地数落我。

我埋头吃饭,没有理会。

⑨门外传来父亲的声音,母亲拿起手电筒,迎了出去。

我站在门口,只看见一个从田埂上走过来的黑影子:

上身前倾,背部高高隆起,像一只单峰骆驼。

父亲并不是驼背。

他生性勤劳,如果回家路经树林,他会顺手捡些枯枝捆好了背回家。

⑩父亲看到我的第一句话是:

“向老师请假没?

”我答不上来。

“啪”!

我的脸重重地挨了一巴掌。

从小到大,我挨打的次数屈指可数。

打我一巴掌后,他似乎还不解恨,抓起门后的扫帚,一边打一边骂我不争气。

我捂着火辣辣的脸,不争气的泪水奔涌而出。

我流泪不是因为被打后感到疼痛,而是因为父亲骂我的话。

逃学在我看来,是一些学习成绩差、表现很不好的学生才会做的事,是一件让人深恶痛绝的事。

而我,一直以来学习成绩优秀,在学校经常被老师夸,被同学羡慕。

这一次,仅因为回家,我就成了一个逃学的坏孩子,一个不能被原谅的坏孩子。

屋外几声狗叫,有人来了,父亲出门前丢下一句话:

“赶快吃饭洗澡,等会儿我回来送你回学校!

”母亲去喂猪了,我一个人站在厨房里。

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曾经温暖的家变得陌生无比。

温柔的母亲与慈祥的父亲,都变得冷漠无情。

在他们眼里,我已经一无是处,还会被他们赶出家门。

我伤心至极。

“这个家容不下我了。

”十五岁的我,背起书包,摇摇晃晃地走出家门,赶回学校。

月亮真好,又圆又大,像一面明晃晃的镜子,安安静静地镶嵌在夜空中。

恍惚间,我听见有人呼唤我的名字,越来越近。

那是父亲和大表哥的声音。

我不想被他们发现,拐进小树林,蹲在灌木丛里。

过了一会儿,父亲和大表哥骑着自行车从我眼前经过,大声唤着我的名字。

他们走远了,我才站起来,揉揉有些发麻的腿。

很快,我走出了小树林,来到山脚下的一个水塘边。

冰盘似的月亮照在水里,越发显得恬静而饱满。

我忘了身上的痛,捡起一块石头,朝水中央的月亮砸过去,刹那间,满池闪闪发光。

来到学校,我不敢去教室,就回到寝室。

放学后,同学们纷纷拥上来问我去哪儿了。

原来,父亲来学校找过我。

我有些不好意思,胡乱答了几句。

然后班主任来了,站在门外大声问我回寝室没有。

他说,我父亲等着他回电话。

第二天早上,我上早自习时看见教室门口站着一个人,蓬乱的头发,眼窝深陷,一双旧解放鞋上沾满了湿润的黄土。

这是我父亲。

他把一罐头瓶腌菜递给我。

他的手很凉,粗糙得仿佛腐朽干枯的老树皮。

我的心好像被什么扯了一下,“爸爸!

”——一句堵了我一夜的最简单的话,在我心里上下左右打转,停在嘴里,又被我咽了回去。

他在我面前站了不到一分钟,临走时,我看见他的嘴唇嚅动了几下,似乎想说什么,最终什么也没说。

我低下头,一大串眼泪摔碎在我的脚背上,就像那一夜的水塘里,被我砸碎的月亮。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8年3月,有删改)

1.本文标题为“十五岁的月亮”,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3分)

 

 

 

 

 

2.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分)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4分)

(1)我捂着火辣辣的脸,不争气的泪水奔涌而出。

 

 

 

(2)我低下头,一大串眼泪摔碎在我的脚背上,就像那一夜的水塘里,被我砸碎的月亮。

 

 

 

4.请从修辞方法角度对“上身前倾,背部高高隆起,像一只单峰骆驼”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3分)

 

 

 

 

5.十五岁的“我”因老师拒绝请假而逃学,因父母的责骂而离家,这种做法可取吗?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分)

 

第2讲 词语含义、赏析句子、分析标题、表达方式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18分)

陪母亲借钱

丁国梅

①那年秋天,大哥结婚。

母亲跟大哥说:

“我们家穷,但不能委屈了人家姑娘,婚事必须要办得体体面面。

②母亲进房里拿出一条方围巾铺在床上,这围巾只有过年的时候,母亲才从箱子里拿出来戴,围巾散发着浓浓的樟脑丸的味道。

然后她又从细篾鞋篮子里拿出两双新做的布鞋,千层底的那种。

她把鞋码在围巾里,包好,夹在腋下,喊我说:

“老幺,跟妈妈做个伴,去后台岭上姚妈家借钱。

③出门来,天已黑尽,借着星星微弱的亮光,母亲从柴火垛里抽出一根棍子拿在手上。

④到后台岭必须经过一片长长的竹林,所谓竹林也不全是竹子,还有高大的树和一些不知名的矮灌木,黑黢黢的一大片,里面不时传出一种异常恐怖的鸟叫声。

我知道这种鸟,黑色的,体型很大,专门晚上叫,据说叫“老巴子”。

大人们吓小孩子都是说,再哭,再哭老巴子来了。

⑤[A]我紧紧地抓住母亲的衣角,屏住呼吸,脚步轻轻地跟着母亲快步走。

⑥走过竹林就是后台岭了,母亲把棍子放在一户人家的院子边,腾出手来牵我的手,我感觉到母亲的手心竟然也是湿漉漉的。

⑦终于到了姚妈家,姚妈姚爹都在掰棉花。

母亲取出腋下的包裹,笑着说:

“姚哥姚姐,这是我给你俩做的鞋,不成敬意。

⑧他们并没有接母亲手里的鞋,只是笑着说了声:

“好,好,你太讲礼性了。

”母亲知趣地把鞋放在人家的桌子上,赔着笑脸说:

“哥,姐,那天跟你们说的那个事,还望你们帮个忙,棉花卖了就还。

⑨姚妈妈说:

“谁没个为难的时候呢?

乡里乡亲的这么客气干啥呢?

⑩说归说,但她却没有去拿钱,继续埋头掰棉花。

那时候刚刚包田到户,棉花大丰收,人们白天把棉花揪回来,晚上坐在灯下掰,家家户户都是堆得像山一样的棉花,墙上爬满了红铃虫。

母亲拿过板凳,围着棉花筛坐下,开始掰棉花。

棉花筛是特制的专门掰棉花用的,竹子制成,直径一米左右的大孔筛子。

母亲叫我坐她身边,指着我对姚妈说:

“别看我家老幺年纪小,手爪子快得很,赶得上一个大人掰棉花呢。

掰了一筛又一筛,一筛又一筛。

[B]其间母亲不断地说些好听的话,一副恭敬讨好的样子,尽其一个穷人的卑微。

太困了,我昏昏沉沉地伏在母亲腿上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母亲把我叫醒,说要回家了。

我睁开眼睛,看见姚妈把手伸进怀里(大襟子衣服的口袋在怀里),拿出一个蓝格子手帕卷,慢慢展开,说:

“妹子,鸡都叫两遍了,天马上就亮了,这是八十块钱,拿去吧!

你说要一百块钱,我手头实在是只有这么多了。

母亲千恩万谢后,牵着我的手回家,寻找到先前搁在那里的棍子,原路返回。

走过竹林时,我莫名其妙地觉得很伤心,呜呜哭了起来。

母亲抹了一下眼睛说:

“老幺,不哭,谁的钱都是血汗钱,一定要记得这个恩情。

那年年底的一个艳阳天,母亲称了一斤红糖,去姚妈家把钱还了。

那天母亲腰杆挺得笔直,谈笑风生。

姚妈硬是要留我们吃午饭,吃的是猪肉白菜炖粉条子,很香。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34期)

1.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2分)

事件

母亲的表现

姚妈的表现

借钱

① 

言语看似热情,行动冷淡,有拒人之感

还钱

腰杆挺得笔直,谈笑风生(自信、坦然)

2.结合语境品读下列句子,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A]我紧紧地抓住母亲的衣角,屏住呼吸,脚步轻轻地跟着母亲快步走。

[B]其间母亲不断地说些好听的话,一副恭敬讨好的样子,尽其一个穷人的卑微。

 

 

 

 

 

 

 

 

 

3.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

(2分)

母亲知趣地把鞋放在人家的桌子上,赔着笑脸说:

“哥,姐,那天跟你们说的那个事,还望你们帮个忙,棉花卖了就还。

 

 

 

4.文中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3分)

 

 

 

 

 

 

 

 

5.文章第段写“我”走过竹林时觉得很伤心,呜呜哭了起来。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哭的原因。

(3分)

 

 

 

 

 

6.结合文章的主题及下面的三句话,分析文章主要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请说明你的理由。

(4分)

(1)我感觉到母亲的手心竟然也是湿漉漉的。

(2)老幺,不哭,谁的钱都是血汗钱,一定要记得这个恩情。

(3)那天母亲腰杆挺得笔直,谈笑风生。

 

 

第3讲 理清思路、体会情感、内容理解、人称选用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16分)

寻找,那消逝的蓝天

王洁

①秋风摇曳,绿叶跌落尘泥,连最后的抵抗灰尘的力量也消失了。

尘沙混进秋风中,张牙舞爪而至。

在这个秋风送爽的季节,这个本应一碧如洗的穹顶之下,你唯一能做的却是紧紧关上窗子,和这个世界相隔而立,这不啻为一场天灾。

②在我无奈关窗的时候,我看到了同样失落的老张——他是我的邻居,一个退休多年的“老铁路”。

雾霾已至,他却迟迟不肯关上窗子。

我大声地提醒他,他点点头,向我微微地摆摆手,然后不情愿地关上窗子。

他仍穿着那件褪色的涤棉青工作服,离开阳台的时候他一脸无奈,我知道,这不是他记忆里的世界。

③每每晚饭后在院子散步巧遇时,老张便会找我分享他的过往,那些干净世界里的忙碌往事,徐徐似涓流。

他告诉我,他曾随着铁轨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开山过水,攀崖架桥,就算是崇山峻岭也不在话下。

他说他曾和工友深入原始森林,当时供给困难,他们就去挖蘑菇,有次沿着瀑布探入山底,竟然发现一口巨大的深潭,水雾氤氲,暗幽难测,宛如神话一般。

④我能想象得到那个年代的工人们经历过怎样的艰苦,但是老张从未讲述过自己的艰辛与所经历过的磨难。

相反,他的回忆里充满着乐观和欢笑。

他回忆说,他曾在广袤的草原上铺设铁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就像锦缎一样,大风一过,碧波丛中虫飞草伏,满是蛮荒狂野的味道,这里点缀着最原始、最野性的美,丝毫不假雕琢,呼啸的列车便如脱缰的野马一般,碾压着草腥而去。

草原之广,便是有天大的噪音,也会被稀释得无影无踪。

老张告诉我,他最喜欢的时光是在劳作之后,工友们并肩而坐。

晚霞黏稠如汁,夕阳仿佛跌入烈火中的铁球,烧得灼红夺目,再晚一会儿,霞光渐暗,夕阳又变成了巨大的糖果,又似浆果,眼看便要和火烧云融为一体。

这时候,草原变成了墨绿色,夜风吹来,花草味儿弥漫开来,置身其中,只觉神思如醺,就是世间最美的烈酒只怕也换不来这般深刻的心怡如醺。

我能想象到那番景象。

劳作一天的工人们点起篝火,以野果为食,以夜风做酒,伴着蛩声鸟语,火光下映出自己的喜悦和心事,即便不用歌唱,只消几声笑语,已是动人心神的旋律……哦,对了,或许还有一条蜿蜒的小河,潺潺流水,汩汩不息,为夜色点缀一点娇羞的意味。

⑤“有个工友,他喜欢在夜深的时候吹口琴……”老张告诉我。

⑥我想那必是一种唯美的景象。

悠扬的琴声随风飘散,和草香虫鸣混在一起,渗入草原的肌肤,花草仿佛也为之一振。

这是对自然的敬畏和歌颂,工人们侧耳倾听,繁星遥遥而视,仿佛近在咫尺,月辉如雨淋漓而下,荒野成了梦园,使每个人都恋恋不舍起来。

夜尽了,东方泛起鱼肚白,工人们披着崭新的朝霞前往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