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离和提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16326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2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离和提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离和提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离和提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离和提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离和提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离和提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离和提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离和提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分离和提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法指导:

列表归纳 实验方案设计

 教学用具:

KNO3结晶提纯、萃取分液的实验药品和装置 蒸馏装置

 蒸馏实验录像  CAI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引导学生根据下表复习初中学过的过滤和蒸发操作

 分离

 方法适用范围原理主要操作

 过滤(不溶)-L

 S(溶)-S(不溶)

 根据溶解性不同

 溶解、过滤

 蒸发从溶液(含一种溶质)中分离出固体溶质

 沸点不同蒸发、结晶

 待学生完成后用多媒体呈现表中红字部分内容,同时进行校正,原理部分

可能学生较难答出,老师要注意及时点拨。

 [问题情境]

 1.如何设计提纯含有硫酸钠、氯化镁和泥沙等杂质的食盐?

 2.根据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何提纯含有氯化钾的硝酸钾固体?

 [温馨提示]:

 实验1:

 1.硫酸钡,氢氧化镁不溶于水。

除杂时试剂要过量。

氯化钾,硝酸钾的溶

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

 2.怎样除去Na2SO4?

 怎样保证Na2SO4已经除尽?

 3.怎样除去MgCl2?

 怎样保证完全除去MgCl2?

 4.怎样除去前面加入的过量的试剂?

 实验2:

 1.根据溶解度曲线分离KCl和KNO3是在较高温度下溶解好,还是低温下

溶解好?

 2.根据你选择的温度和所给的混合物的质量,应该怎幺计算所用水的量,

应用多少克水?

 3.都溶解后怎幺将KNO3分离出来呢?

 以上设计内容耗时较多,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比较多,老师可以根据班级实

际情况在课前布置给学生完成,但同时需要将“方法提示”交给学生。

 [交流与讨论]: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预习的内容讨论: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学

生设计的方案,鼓励学生参与对每个方案的讨论。

主要引导学生围绕着上述

提示的关键点进行讨论、补充。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评讲解

释、以统一认识。

同时用多媒体呈现如下两自己设计好的方案与学生进行比

较。

 方案设计1:

提纯含有硫酸钠、氯化镁和泥沙等杂质的食盐

(1)将粗盐溶解于适量的水中,过滤除去泥沙。

(2)向所得滤液中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

 (3)再加入稍过量的NaOH、

 (4)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

 (5)过滤,除去沉淀物

 (6)在滤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至溶液显中性

 (7)蒸发、结晶,得到精制的氯化钠

 方案设计2:

提纯含有氯化钾的硝酸钾固体

(1)取50克水,加热到90℃左右,加入固体混合物,搅拌,使固体完全溶

解。

(2)将所得溶液冷却到30℃左右,析出晶体

 (3)过滤得到晶体

 对于方案1,要强调Na2CO3溶液要放在BaCl2溶液之后,以除去加入的

多余的BaCl2溶液。

而步骤

(2)和(3)是可以调换的。

 对于议案,要说明水最少用量的计算方案,分别按溶解度曲线计算出氯化

钾、硝酸钾的需水量,取其大者,实际用量应大于该量,因为溶解过程要蒸

发掉一部分,多余的水应溶解完全后蒸发掉。

 [归纳概括]:

引导学生从讨论中归纳出如下知识要点。

 1.沉淀转化法除杂的原则

 (1.)不减不增(新杂质、提纯对象)、除杂务尽(将杂质除尽)

(2)试剂加入顺序的确定原则:

后面所加试剂要能除去前面试剂的残留

 2.结晶法提纯

 分离方法适用对象原理主要操作示例

 结晶两种均可溶的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加热、溶解、结晶、过

滤提纯含有KCl的KNO3

 (红色内容待学生完成后用多媒体呈现)

 [实验操作]:

让学生完成硝酸钾提纯的实验操作,强调:

 1.加热溶解的操作

 2.过滤的操作要点

 [课堂小结]:

找学生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注意指导学生使用列表比较

法等组织策略。

 同时多媒体呈现本节课内容以便学生校对。

(见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附:

板书设计

 一、几种分离提纯方法比较

 过滤固体和溶液

 两种固体固体不溶于液体

 其中一种不溶溶解、过滤泥沙与水

 泥沙与食盐

 蒸发可溶固体与液体沸点不同蒸发、结晶食盐水

 一、除杂实验方案设计的原则

 1.不增不减,除杂务尽

 2.试剂加入顺序的确定:

后面试剂要能解决前面的遗留残留杂质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因为实验方案设计难度较大,费时较多,学生在课堂在难以在短

时间内完成,在集体备课中决定将其作为预习作业有学生在课外完成,同时

进行必要的提示,从教学情况来看,完成的较好,效果理想,既节省了上课

的时间,又由于课外时间较充裕,学生完成的质量也较好。

由于学生有了一

定的思考,上课时也有话可说,发言踊跃,讨论热烈,每个方案都有6、7种

不同方案,其它学生参与度也很大,把整个课堂都激活了。

由此我们也得出

一个启示:

还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就会积极的

学习。

 2.教学设计中对实验的安排不够合理,没有充分考虑环节的衔接,由于实

验2放在后面,而结晶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没能够在课堂上看到析出的晶

体。

在第二个班级我们及时进行了调整,将实验2调整到前面,学生讨论后

立即进行实验,溶解完成后,冷却结晶,这时再进行实验1的教学,等到本

节课教学结束时,结晶已经完成,正好接着做过滤实验。

 3.学生不善于使用组织策略来对所学知识进行统摄整理,故而知识零乱易

遗忘。

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让学生复述上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决定

是否呈现下表来加以提示。

 过滤

 蒸发

 结晶

 [问题情境]:

怎幺将溴水中的溴从水中分离出来?

 首先通过“能用蒸发的方法吗?

”等设问方式引导学生尝试用已经学过分离和

提纯方法来进行分离(过滤、蒸发、结晶),明确不能实现,造成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完成学习定向。

 [观察思考]完成萃取的分液操作,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

 1.有无分层,怎幺判断的?

为什幺会分层?

 2.油层和水层的颜色变化?

为什幺?

 3.能不能将CCl4改成酒精?

 4.萃取后怎幺将两种液体分离?

 在振荡后,可以稍作停留,给学生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对萃

取现象的印象。

 在思考4中,学生回答完分液方法后,要引导学生思考上层溶液是接着从

下面流出来,还是从上面倒出来,以强调分液操作的要点。

引导学生就上述思考的问题进行讨论,明确为什幺会分

层、颜色变化的原因,以理解萃取操作的原理和实质。

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

概括环节。

引导学生根据交流讨论的结果填写下表

 分离方法适用对象分离原理示例

 萃取将溶质从一种溶剂中提取出来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

大用CCl4把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

 分液两种互不溶的液体密度不同水与CCl4

 (红色字部分待学生每个问题回答完后再用多媒体呈现)

 分液操作的要点:

上上下下(上面从上面倒出来,下面从下面流出来)

 如何将含有NaCl、MgCl2等盐的海水淡化制取纯净水?

 地下开采出来的石油含有汽油、煤油等各种成分,怎幺样将它们分离开来?

 (引导学生分析能否用上述已经学过的分离方法来分离,以比较巩固所学的

分离提纯方法)

 [观察与思考]播放石油的分馏实验,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下列问题,通过

思考来理解蒸馏的原理。

 1.温度计的位置,为什幺要放在这个位置?

 2.冷却水的流动方向?

 3.蒸馏是根据什幺不同把各成分分开的?

 4.比较蒸馏和蒸发的异同?

 [归纳概括]根据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蒸馏的适用对象、分离原

理和操作要点,并完成下表。

 蒸馏固体与液体

 互溶的液体沸点不同由食盐水制取蒸馏水

 石油分馏

 操作要点:

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口处(测量蒸汽的温度,根据沸

点收集成分)

 冷凝水往高处流(逆流原理,增大接触时间,增强冷凝效果)

 在学生观看录像的同时,简要介绍蒸馏烧瓶、冷凝管等仪器。

 [目标检测]再现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根据目标进行小结,并检测目标达成

情况。

同时用多媒体生成板书,再现本节课教学重点。

 [课堂练习]:

名师大课堂:

P14 T 2、3、6、8

 根据练习完成和反馈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强化。

 [作业布置]教研室课时练习P6

 其中一种不溶泥沙与水

 蒸发可溶固体与液体沸点不同食盐水

 结晶两种均可溶的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较大提纯含有KCl的KNO3

 1.本节课在“复习检查”环节中,我在让学生复述上节所学的内容时,无

意中做了一个实验,在学生复述不上来,我呈现出上节课总结时用的表格,

学生便能正确进行复述,我把表格撤去,学生又无法复述。

这个实验表明:

学生在知识的结构化过程中,并不是像教师那样善于利用组织策略(如实验中

的表格)来对知识进行整理,因此他们所学的知识是散乱、无序的储存在大脑

中,这不仅增加了知识存贮的难度,而且也易造成知识的遗忘,在知识提取

的时候也因为缺少组织线索而无从下嘴,知识不能顺利地、有序地提取。

然我们交给学生的是以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