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9.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呢?
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新课标卷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
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8.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
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5分。
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
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
9.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
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
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6分。
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全国大纲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客从
杜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
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
指珍珠。
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
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
③箧笥:
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⑴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
12.(8分)
⑴有客人从南方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
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
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4分。
答出故事梗概的,给2分;
答出“欲辩不成书”意思的,给1分;
答出“哀今征敛无”的,给1分。
⑵“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
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答出“珠中有隐字”寓意的,给2分;
答出珍珠“化为血”寓意的,给2分。
如有其他,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北京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7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
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
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前人评此诗:
“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12.①B(3分)
②要点一:
辅弼天下,建功立业。
结合诗句: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
不慕名利,功成身退。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4分)
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虽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
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
):
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
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⑴“白苎②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2分)
⑵“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3分)
⑶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14.(8分)
⑴轻微、新鲜、清爽等
⑵大鹏、丹凤、意象豪迈;
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
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⑶例:
“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
“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辽宁卷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
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8.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
“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
“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
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
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
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
9.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
“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答出形象特征,给2分;
结合诗句分析,给4分。
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⑴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
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⑵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⑴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
一是白色,一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
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⑵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
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江苏卷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⑴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⑵“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⑶《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9.⑴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⑵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⑶“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
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安徽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
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
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8.相同点: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
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
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
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
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
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
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9.韦诗:
比喻,以烛喻月。
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
借代,借“晕”代月。
“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袭人;
“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秦中吟•歌舞
[唐]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宫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
n)乡:
旧县名。
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21.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名句“__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
22.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分)
22.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江西卷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
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