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方法论PPT推荐.ppt
《SE方法论PPT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E方法论PPT推荐.ppt(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永远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就是说要尽量避免鲁莽和偏见,只能是根据自己的判断非常清楚和确定,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的真理。
就是说只要没有经过自己切身体会的问题,不管有什么权威的结论,都可以怀疑。
这就是著名的“怀疑一切”理论。
例如亚里士多德曾下结论说,女人比男人少两颗牙齿。
但事实并非如此。
2可以将要研究的复杂问题,尽量分解为多个比较简单的小问题,一个一个地分开解决。
3将这些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先从容易解决的问题着手。
4将所有问题解决后,再综合起来检验,看是否完全,是否将问题彻底解决了。
3,二SE基本工作过程霍尔三维结构,霍尔三维结构A.D.Hall1969系统工程活动矩阵:
T-L,4,霍尔三维结构又称霍尔的系统工程,后人与软系统方法论对比,称为硬系统方法论(HardSystemMethodology,HSM)。
是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DHall)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
美国贝尔公司是最早提出系统概念(上世纪40年代),而霍尔就早年就工作在贝尔公司作技术工程师,随后负责管理工作,再后来到美国两所大学任教,最后创办了霍尔咨询公司。
霍尔的三维结构模式的出现,为解决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组织、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思想方法,因而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霍尔三维结构是将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前后紧密衔接的七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同时还考虑了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样,就形成了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所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T-L-K)。
5,时代背景:
霍尔三维结构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总结提出的,而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系统工程发展的重要阶段,之前主要是应用在工程领域,后期逐渐转移到社会、经济、管理系统问题上来,该结构更适合工程问题(硬问题、软问题)。
6,三大部分(三大结构)(T-L-K)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程,分为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七个时间阶段。
(时间维的七个阶段是依据系统发展的生命周期来划分出来的,我们知道任何系统都是动态的,尤其是工程系统的发展演变过程,不见得总是7个段,这是霍尔化得7个部分)逻辑维是指时间维的每一个阶段内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和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包括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
优化、决策、实施七个逻辑步骤。
知识维列举需要运用包括工程、医学、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艺术、等各种知识和技能。
三维结构体系形象地描述了系统工程研究的框架,对其中任一阶段和每一个步骤,又可进一步展开,形成了分层次的树状体系。
下面将逻辑维的7个步骤逐项展开讨论,可以看出,这些内容几乎覆盖了系统工程理论方法的各个方面。
如上图所示,霍尔三维结构是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组成的立体空间结构。
7,其中,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程,分为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七个时间阶段。
逻辑维是指时间维的每一个阶段内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和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包括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
8,二SE基本工作过程切克兰德方法论,9,20世纪4060年代期间,系统工程主要用来寻求各种“战术”问题的最优策略,或用来组织管理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最适合应用霍尔方法论。
进入70年代以来,系统工程越来越多地用于研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组织管理问题,涉及的人、信息和社会等因素相当复杂,使得系统工程的对象系统软化,并导致其中的许多因素又难以量化从70年代中期开始,许多学者在霍尔方法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各种软系统工程方法论。
80年代中前期由(英)P切克兰德(P.Checkland)提出的方法比较系统且具有代表性。
P.切克兰德认为完全按照解决工程问题的思路来解决社会问题或“软科学”问题,会碰到许多困难,尤其在设计价值系统、模型化和最优化等步骤方面,有许多因素很难进行定量分析P.切克兰德把霍尔方法论称为“硬科学”的方法论,他提出了自己的方法论,并把它称之为“软科学”方法论,10,P.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和工作过程,认识问题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表达问题现状,寻找构成或影响因素及其关系,以便明确系统问题结构、现存过程及其相互之间的不适应之处,确定有关的行为主体和利益主体根底定义初步弄清、改善与现状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根底定义的目的是弄清系统问题的关键要素以及关联因素,为系统的发展及其研究确立各种基本的看法,并尽可能选择出最合适的基本观点建立概念模型在不能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情况下,用结构模型或语言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现状,概念模型来自于根底定义,是通过系统化语言对问题抽象描述的结果,其结构及要素必须符合根底定义的思想,并能实现其要求比较及探寻将现实问题和概念模型进行对比,找出符合决策者意图且可行的方案或途径。
有时通过比较,需要对根底定义的结果进行适当修正,11,选择针对比较的结果,考虑有关人员的态度及其它社会、行为等因素,选出现实可行的改善方案设计与实施通过详尽和有针对性的设计,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并使得有关人员乐于接受和愿意为方案的实现竭尽全力评估与反馈根据在实施过程中获得的新的认识,修正问题描述、根底定义及概念模型等切克兰德方法论的出发点根据在实施过程中获得的新的认识,修正问题描述、根底定义及概念模型等社会经济系统中的问题往往很难象工程技术系统中的问题那样,事先将“需求”给定清楚,因而也难以按价值系统的评价准则设计出符合这种“需求”的最优系统方案切克兰德方法论的核心不是“最优化”而是“比较”,或者说是“学习”从模型和现状的比较中来学习改善现状的途径“比较”这一步骤,含有组织讨论、听取各方面有关人员意见的意思,不拘泥于非要进行定量分析的要求,能更好地反映人的因素和社会经济系统的特点,12,二、SE基本工作过程两种方法轮的比较,相同点:
问题导向;
注重程序及阶段;
不同点:
(研究对象或应用领域、基本方法、核心内容或关键点、反馈机制、),13,应用企业管理系统工程活动矩阵(框架H;
内容C),逻辑步骤,活动项目,工作过程,14,三、系统分析原理及其应用问题,1.系统分析概念,系统分析(SA)是在对系统问题现状及目标充分挖掘的基础上,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方法,对系统的有关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为决策者选择满意的系统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过程。
SA是SE的核心内容、分析过程和基本方法。
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要素所构成,且具有特定功能、结构、环境的整体。
系统工程(SE)是用来开发、运行、革新一个大规模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程序、方法的总和(或总称)。
15,在进行系统分析时,系统分析人员对与问题有关的要素进行探索和展开,对系统的目的和功能、环境、费用与效果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并分析处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据此对若干备选的系统方案建立必要的模型,进行优化计算或仿真试验,把计算、实验、分析的结果同预定的任务或目标进行比较和评价,最后把少数较好的可行方案整理成完整的综合资料,作为决策者选择最优或满意的系统方案的主要依据。
16,系统分析原理SA要素,SA要素:
问题目的及目标方案模型(结构、数学、仿真)评价决策者,17,系统分析原理,2.SA程序*,18,系统分析原理-SA程序*,SA程序图是SA的一般过程,也为全课程提供了基本的逻辑框架,因而十分重要。
在对其理解和应用上应注意以下各点:
重视做好初步SA.5W1H(What/Why/Who/Where/When/How)方法是做好这段工作的基本线索。
在规范分析中一般需(或尽可应)建立结构模型、数学模型或仿真模型。
19,系统分析原理-SA程序,每段结束后系统方案的变化轨迹是:
可行方案非劣方案经排序的非劣方案(或称选择性方案)。
环境分析贯穿SA全过程,在SA中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
在管理应用SA过程中,并不一定要(或能)遍历并完成每一个具体过程(哪些必不可少?
)。
20,系统分析原理,3、SA的特点及原则(要求),
(1)问题导向
(2)以整体为目标(全面、重点)(3)多方案模型分析和选“优”(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5)多次反复进行(多次反馈),21,4.系统分析原理应用问题,应用领域广泛(如教学参考书中的习题、实例)对系统分析的技术方法(所有)具有指导作用充分发挥系统分析小组的作用(一般3-4人)问题应尽可能具体,且贴近实际注意对多目标和多方案的挖掘,并以此来检验问题首先注重SA原理框架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