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0674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docx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整理Word格式.docx

速度:

赤道线速度最大,越往两级走越小,极点为零。

除南北极点外地球各处都相等,为15度/小时。

公转运动特点及意义:

P166,21~24

(4)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P166,25~26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书P72,学业水平测试卷P167,27,P184,1~4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书P69,P167,28-30,

内力作用的主要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是最主要的形式。

地壳运动分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产生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垂直运动包括上升和下沉运动。

褶皱山:

褶皱的基本单位为褶曲,褶曲分背斜和向斜。

背斜向上隆起,向斜向下弯曲。

背斜长发育为山,向斜常发育为谷地。

背斜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向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背斜因为顶部受张力被侵蚀长发育成山谷,向斜因为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一)1.内外力作用的关系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能,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

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球表面

趋向平坦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变曲变形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谷地

垂直运动(升降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隆起和拗陷

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变质作用

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

地震

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岩石圈的天然震动

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

作用

速度

迅速剧烈

火山喷发、地震

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缓慢微弱

其他形式

经漫长地质年代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

3.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褶 皱

断 层

背斜

向斜

判断方法

从形态上

岩层中间向上隆起

岩层中间向下凹陷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的新

老关系上

中间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间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 示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 示

实践意义

岩层封闭、易于储油气资源;

良好的隧道选址

易于集水,良好的储水构造

地下水出露;

大型工程或水库建设避开断层

(二)1.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

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

雅丹地貌)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

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沉积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

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2.河谷的演变过程

河谷地貌

河谷发育时期

分布河段

主要侵蚀类型

“V”字形

初期

上游

以溯源侵蚀、下蚀为主(长江三峡,雅鲁藏布大峡谷)

河湾

中期

中游

以侧蚀为主

槽形河谷

成熟期

下游

侧蚀、堆积

溯源侵蚀:

向源头方向的侵蚀。

下蚀:

垂直于地面方向的侵蚀,使谷加深。

侧蚀:

垂直于两岸方向的侵蚀,使谷变宽。

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及其划分: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这些单元叫板块。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大板块又可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2)板块运动及地壳活动: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

(3)板块移动与地球面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例:

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的交界处;

日本群岛、台湾岛——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的交界处。

(6)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海陆间循环:

降水——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海上内循环:

降水——水汽输送

3)内陆循环:

蒸发,蒸腾——降水

意义: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即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2、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7)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一、洋流及其分类

1.洋流概念:

海水沿相对稳定的____作______运动的现象。

2.洋流的形成因素:

________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________及________力能改变洋流的方向。

3.洋流的分类

(1)按水温状况

寒流:

从______的海区流向______的海区的洋流。

暖流:

(2)按形成的主导因素:

可分为____流、____流和____流三种类型;

考点二、洋流的分布规律

1、洋流的形成模式

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只在________半球存在。

南纬40°

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_______漂流,

北印度洋上的季风洋流,冬季呈________流动,夏季呈_________流动。

考点三、洋流的地理意义

1.对全球热量影响:

促进高、低纬度间的____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________。

2.对气候影响

(1)暖流:

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____、____的作用。

(2)寒流:

3.对海洋生物影响

(1)__________及有上升流分布的海区,多形成著名的渔场。

(2)世界主要渔场:

______渔场、______渔场、____渔场、秘鲁渔场。

4.对航海影响:

顺洋流航行,____快;

逆洋流航行相反。

5.对海洋环境影响:

加快____速度,扩大了污染范围。

【规律总结】图表解析洋流分布规律

环流系统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季风环流

西风漂流

海域

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域

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域

北印度洋海域

南半球40°

S~60°

S的海域

北半球

顺时针

逆时针

夏顺冬逆

自西向东

南半球

性质

大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

大陆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

寒流

成因类型

东西向洋流多为风海流(赤道逆流为补偿流),中高纬度地区寒流为风海流;

南北向寒暖流多为补偿流。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组成:

世界洋流的分布:

气候专题

判读气候类型

(十六字方针:

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第一步:

以“温”定“球.”先确定南北半球

最高气温月出现在7月或8月(或最低气温月出现在1月或2月)是在北半球。

读图回答:

甲在 ___半球,乙在______半球

第二步:

以“温”定“带”——“温”指最低月均温,“带”指温度带。

即:

依据最低月均温确定该种气候类型所在温度带

a)最低月均温在15°

C以上,则为热带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b)最低月均温在0°

C以上,则为亚热带的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另有:

温带海洋性气候

c)最低月均温低于0°

C的为温带或寒带的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三步:

以“水”定“型”——“水”指降水,“型”指降水类型 即:

依据年降水总量及季节变化判断降水类型。

从降水来看,可以将世界气候类型归纳为以下四种:

年雨型终年多雨,季节变化不大如:

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夏雨型降水集中于夏如: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降水集中于冬季如:

地中海式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如: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