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doc
《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
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AbsorptionApproachtotheBalanceofPayments)是指只有当一国商品、劳务的产出的增加超过其吸收能力的增加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才能得以改善。
这里“吸收”一词系指国内居民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
该方法最早是西德尼·亚历山大(SidneyAlexander)于1952年任职于IMF时提出的。
它实际上就是凯恩斯乘数理论与弹性分析法的结合,它的理论基础源于凯恩斯的收入支出决定理论。
1.概述
假设:
(1)(凯恩斯主义的分析)价格(开放经济中还包括汇率)是给定的,不随总需求而变动。
(2)为使这些假定完全合理,必须假设所考虑的均衡收入水平低于充分就业情况下的收入水平,从而产出能对需求的变动作出反应,并且确保不对价格水平形成压力。
图1AD-AS模型:
凯恩斯区间
定义:
总吸收A=C+I+G,贸易差额B=X-M,则:
(2)
(3)
(4)
这里的c表示边际吸收倾向,等于边际消费倾向加上边际投资倾向。
A0表示自发吸收。
(5)
(6)
(6a)
(6b)
(6c)
由上几式可知,货币贬值对贸易差额的影响效果,取决于贬值对国民收入Y和吸收的影响效果的比较。
其中货币贬值对吸收的影响可分解为两部分:
(1)是贬值后收入变动对吸收的影响,即为收入变动的“引致支出”效应.
(2)是除收入变动影响之外的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效应。
注意A0不是Y的函数,但是可能是E的函数。
两种效应之和(+)等于货币贬值对吸收的净影响效应。
实际上,根据式(6b),只要贬值使:
就改善了国际收支。
亚历山大认为,从式子(5)可以看出,国际收支盈余是因为吸收相对于收入不足导致的;国际收支赤字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过多导致的(详细解释并和凯恩斯主义相联系)。
因此,在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改善国际收支可以:
(1)提高Y而A不变,(缺陷:
Y上升时A也会上升);
(2)Y不变而A减小,(可行);
(3)提高Y而减少A,(亚历山大认为多出的部分可以出口,但实际上能不能卖掉还是个问题);
(4)收入水平的增加大于吸收的增加,[见(6式),存在和
(1)一样的问题];
(5)收入水平的减少小于吸收的减小。
总结:
总体来说,亚历山大认为,货币贬值要想改善贸易收支差额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贬值可以带来本国收入的增加;
(2)贬值可以使本国的实际支出,即吸收减少。
或者说,他认为,贬值能否改善国际收支,取决于贬值能不能使式子(6)中的Y相对于(+)提高。
贬值的效果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dY,表示贬值对收入的直接影响;
(2)cdY表示贬值通过收入变化对吸收的间接影响;
(3)dA0,表示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
2.本币贬值对收入的影响
(1)闲置资源效应:
当一国经济存在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时(凯恩斯区间),本币贬值后该国对出口与进口替代的需求增加将会产生明显的使收入增加的效应。
但是Y↑→c,I↑→A↑→B↓,因此贬值最终能否改善B,取决于c,要求:
如果认为A0一直是常数的话,可以把前面的式子写作:
dB=dY-dA=dY-cdY=(1-c)dY
如果c<1,吸收的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dB>0,贸易差额得到改善。
(2)贸易条件效应。
贬值后,E↑,R↑,π↓,出口数量不能马上↑,B会恶化(J曲线)。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减少,总吸收水平随之下降,贸易差额dB=dY-dA=dY-cdY=(1-c)dY,如果c<1,那么dB>0,贬值的贸易条件效应会使国际收支状况得以改善。
3.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
(1)实际现金余额效应。
假设MS不变,E↑→P↑(见下图)则M/P↓,人们减少支出,即C↓→A↓,同时利率i↑→I↓→A↓,→B↑。
图2贬值的IS-LM曲线
贬值会导致国外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增加,IS向右移,
图3贬值的AD-AS曲线
IS右移引起AD右移,导致价格上升。
注意当我们这么说的时候,我们已经放松了几个不变的假设
(2)收入再分配效应。
假设MS不变,E↑→P↑,同时名义工资W不变→固定收入者的财富减少,弹性收入者的财富增加,即进行了再分配。
对A的影响不定。
(3)货币幻觉效应
假设MS不变,E↑→P↑,若人们没有货币幻觉,则会要求名义工资W和P同步增加,则P↑对经济没有影响;但如果人们存在货币幻觉,则W增长的速度比P增长的速度慢,实际工资W/P↓,人们的实际支出减少了,A↓,B↑
(4)其他直接效应
税收效应
假设MS不变,E↑→P↑→名义工资W↑→税级↑→政府岁入↑,由于政府的边际支出倾向小于私人的边际支出倾向,因此总支出AE↓→A↓→B↓
预期效应
设MS不变,E↑→P↑→Pe↑→A↑→B↓
综上所述,一国贸易收支的改善一方面可通过提高实际国民收入进行,一方面可通过降低国内吸收进行。
所以,吸收分析法所倡导的政策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的。
如果是收入过低,则可采取扩张的政策(包括贬值)来增加收入,只要收入Y的增加大于吸收A的增加即可改善贸易收支CA。
如果是因为国内吸收过多而引起的逆差,则可采取适当政策,减少吸收。
4.吸收分析法缺陷:
第一:
吸收论是建立在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基础之上的,对收入、吸收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相互影响分析不够;
第二:
吸收论没有考虑本币贬值以后相对价格变动在国际收调整中的作用;
第三:
吸收论没有考虑贸易伙伴国进出口对本国进出口、收入和价格的影响,这在讨论开放经济问题中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缺陷;(即没有区分大国小国,考虑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
第四:
吸收论同样没有考虑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将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