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即家园家园即乐园特色学校创建方案文档格式.doc
《校园即家园家园即乐园特色学校创建方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即家园家园即乐园特色学校创建方案文档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里的生活紧凑而富有规律,使人觉得紧张而充实,家庭冒的生活温馨而充满阳光,使人觉得安逸而温暖。
倘若我们在校园里能感觉到家园里的温馨,在家园里能享受到校园的充实,这样,校园就成了家园,家园就成了乐园。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认识人、培养人、发展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此,经过学校领导认真研究,确定“校园即家园,家园即乐园”为我校的创建特色。
我们将以活动作为建设“校园即家园,家园即乐园”的载体,将“校园即家园,家园即乐园”建设落脚于课堂上,真正使教师“工作着并快乐着,学生学习着并快乐着。
”让我们的校园生机勃勃,课堂生动活泼,充满关爱温馨。
一、创建意义
1、“校园即家园,家园即乐园”是人文的、科学的、艺术的,活动以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建立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机制。
2、“校园即家园,家园即乐园”是充满活力的。
在和谐的校园中,人人都积极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人人都江堰市扬长避短,充分地、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3、“校园即家园,家园即乐园”是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形成快乐。
组织师生共同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交流思想,促进感情。
师生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理解、积极探索、和睦相处。
4、“校园即家园,家园即乐园”的前提是安全第一。
校园环境安定有序。
置身其间,人人心理上都有一上安全感谢,对活动周密的安排,校园内外环境是安全的保障。
5、“校园即家园,家园即乐园”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学校的一切活动以追求校园和谐为根本出发点,为学生终身教发展奠基。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快乐校园是我们心目中理想的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创建目标
(一)总目标
建设“校园即家园,家园即乐园”的学校文化特色,具体是通过创设使师生愉悦的校园环境、人际关系、教育教学和活动安排,使师生“乐学、乐思、乐行”,真正实现“和谐校园——温馨家园——成长乐园”的高度统一。
(二)具体目标
1、校园环境,让师生感到家的温馨。
2、人际关系,让师生感谢到家的和谐。
3、教育教学行为,让师生感到家的民主。
4、活动安排,让师生感受到家的愉悦。
三、创建主要工作和实施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0.4—2010.7)
召开师生动员大会,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
“校园即家园,家园即乐园”特色学校的目的意义,使全体师生充他认识创建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广大师生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自学性。
(二)创建实施阶段(2010.8—2011.1)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创建领导小组
组长:
陈泰
副组长:
张泽庆 唐伟科 张金国
成员:
全体教师
2、抓住创建重点,认真实施。
(1)以制度建设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
建设“校园即家园,家园即乐园”的特色学校关键是制度建设。
要以以制度落实和规范工作。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其基本内容:
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
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
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
0935—3589278
2、真情关爱,“三个优先”制度
(1)学习上优先辅导。
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
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
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
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
配对帮扶教师和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
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
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
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
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5、加强学校后勤保障体系建设
后勤保障与管理工作,一切工作的重心就是围绕学生“吃、住、行、学、健、玩”六个方面做文章,改善学生住宿环境条件,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上来,让学生在学校吃得舒心,住得安心、玩的开心、学得尽心、生活的顺心。
(2)以“小家”建设作为特色学校创建的着力点
1、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是一个“学习之家”。
在班集体的熏陶下,让留守儿童学会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学会同学间的相处,学会了尊敬师长、感恩社会。
2、学校的每一个老师都是“知心爸妈”。
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当他们的“爱心爸妈”,成为我校办学的一道风景。
白天,老师手把手辅导学生功课,领着学生排队就餐、打水、洗澡,指导学生铺床叠被、摆放物品;
晚上,老师来到寝室,为喧闹的学生留下叮嘱,为熟睡的学生盖好被子,为想家的学生送去亲情。
3、学校的每一间宿舍都是一个“温馨之家”。
宿舍的名称都富有诗意,如“浪漫小屋”、“阳光小屋”、“温馨阁”等,都是充满童趣的孩子们自己起的名。
寝室整洁卫生、井然有序,床上用品叠放一条线、衣物叠挂一条线、洗刷用品摆放一条线、鞋子摆放一条线,水盆放置一条线。
4、学校的每一个兴趣小组都是一个“活动之家”。
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是学生快乐的源泉之一,而且是留守儿童全面发展个性施展才华的舞台,更会给他们的艺术天才的显露迸发出成功的火花。
我校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充分发挥了师生的优势,组建了兴趣小组,因材施教,让一些特长学生根据自己所需,各得其所,展开活动。
在特长老师的指导下,学校开设了绘画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音乐兴趣小组等。
本着“人人都活动,个个都快乐”的指导思想各种兴趣小组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加,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使课外活动成了留守儿童快乐的源泉。
(3)以活动建设作为特色学校创建的抓手
每年的3月和9月上旬由学校领导面向留守儿童做一次专题讲座。
普及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
每年的3月和9月中旬召开“留守儿童家庭茶话会”。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明年的4月和10月中旬收集开展“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每个月下旬开展“我给留守儿童家长发条短信”活动。
每个季度“心语信箱”收集留守儿童关于生活、学习中的优秀文章,并择优发表到校刊《泉水叮叮》上。
每2个月收集留守儿童对我们开展各项活动的建议和意见。
知心爸爸爱心妈妈每周召集所负责留守儿童谈心一次,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
主动、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
每个月开展“亲情书信月月送”活动。
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两地分离,与父母接触较少,感情日趋变淡,表现在生活上更显得孤僻,自卑。
一月一次的书信传递可以把家长与孩子的感情再进一步地紧密联系起来,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爱的补偿,使学校管理和教育更为顺利,孩子更健康成长。
每周观看一次电视文艺节目、爱国主义影片活动。
每周星期二、星期四开设“校园广播之声”为大家播音。
每天的“留守儿童之家”在中午和课外活动时间向学生开放,棋牌、书刊、亲情电话、QQ视频聊天等一应俱全让留守儿童“心里话有地方说,委屈有地方诉,心结有地方解”。
不定期由爱心妈妈爱心爸爸培训留守儿童的生活技能。
在紧张的文化学习之余,带着学生娱乐也是另一种学习——学习生活、学习合作、学习放松、学习去体味和创造生活的美。
他们不仅在这里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各类知识,也收获了课堂上无法收到的欢乐。
这样生活丰富了,课堂变“活”了,孩子们“乐”在其中。
(4)以环境建设作为特色学校创建的保障。
为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质量,我校全面实施以“六进、六化、五大关护网络、四心、一培养”为中心的“66541”爱心工程,真正把寄宿制校园办成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乐园、求知强能的学园、充满亲情的家园。
“六进”,即校园文化进教室、进食堂、进餐厅、进宿舍、进操场、进学生的心灵;
“六化”,即实现校园道路硬化、场地绿化、环境净化、校墙文化、布局美化、教学手段现代化;
“五大关护网络”,即积极构建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乡村组织为主体的管护网络,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关爱网络,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
上述措施最终要达到“四心”(让寄宿儿童吃得舒心、住得安心、学得开心、玩得顺心)和“一培养”(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品质、健康向上的人格)的教育、关爱目标。
在校园,无论大的围墙、花园,还是小的一处角落,校园里没有育人的盲区,尤其是标语文化,在设施和环境上干净、整洁、统一、美观,在标牌设计上,图案注重醒目、轻快,文字内容浅显易懂,显得温馨亲切。
在教室文化上,上泉人做到了让学生在学校有着在家庭一样的温暖,一室一特色,一室一品位,一室一文化。
让“校园墙壁”说话,让环境说话教育学生,充分利用橱窗、宣传栏、墙报引导学生“美化我们的家”、营造宜人的育人环境。
愉悦的环境让师生产生了对“家”的依恋,进而营造一个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