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五年规划.doc
《德育工作五年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工作五年规划.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育工作五年规划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真正做到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需要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为培养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制定《高兴镇中心小学德育工作五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坚持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对教师重点进行“师德行风”教育,对学生重点进行“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三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教育。
进一步加强德育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构建师和现代教育的德育新体系。
将学校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各方面工作之中,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丰富多采的课内外活动为载体,深化改革学生评价模式,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境界。
为把学生培养成自主、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做出创造性的工作。
二、常规工作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学校根据工作调整,及时组建好学校德育领导小组。
根据学生和社区人员变动每两年着手组建新一届“关心下一代委员会”。
继续聘请派出所领导为法制副校长,聘请城里交警中队队长为交通安全辅导员,聘请离休干部休养所老干部为校外德育辅导员。
成立以大中队辅导员为骨干的德育队伍,对个别辅导员的工作调整要及时重新任命。
对在学生中建立的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监督岗等各种组织进一步健全,规范各项管理,对升旗式、队干部轮换等各种工作形成制度或操作流程,便于学生自主活动。
通过组织建设,要逐步形成涵盖校内外的德育教育大网络,做到德育教育无盲点。
2、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首先,要强化政治学习制度。
党支部将组织重点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八大”文件、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理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各级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教委党委的指示等。
支部将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政治学习计划,对教师的政治学习笔记提出明确要求,进行定期检查,作出等级评价,以保证学习内容的落实。
学校将利用重大节日、师德行风建设月活动等,组织德育理论研讨活动,并组织党团员进行演讲、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要求班子成员都带头参加。
通过学习,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鼓足干劲。
第二,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力度,确保学校长治久安。
学校制定专项《师德行风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学、查、摆、改”的程序彻底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第三,扎实开展“师爱到万家”活动。
教师做到“三必访”,对受家庭成员练“法轮功”影响的学生要进行特别关照,跟踪观察。
对家庭特困生要进行统计审查,集中开展帮困减免学杂费等工作,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还要继续组织家长评校、学生评教活动,真正建立起平等健康的师生关系和工作关系,做到让社会满意。
3、更新德育理念,拓展德育时空。
德育领导小组将邀请社会上的有关人员进校举办革命传统报告会、交通法规讲座、法制教育等。
利用“关心教工生活委员会”、团组织等,密切干群关系,形成与教师交流沟通制度,关注教工工作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其生活、精神面貌,组织教工活动,丰富其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和谐的工作关系。
每年的“五四”、“六一”、“七一”、“十一”重要节日期间将组织党团员、教师、学生展开参观、游览、演出、手拉手等系列活动。
团员、少先队将重点开展丰富多采的体验教育活动,组织团员体验产业工人的艰辛和山区教师的敬业精神。
高年级同学到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封闭式实践训练。
利用第二课堂和节假日继续开展以标本制作为主题的科技实践活动。
根据支部提出的“课堂主动学习、活动自主组织、少先队民主管理”的“三主”精神,少先队大队部围绕“三主”教育开展重点活动,文明岗做到岗前培训,岗上认真检查记录,岗后及时总结汇报,严格落实各项要求,推动整个校园文明礼貌新风的形成。
对升旗式、电视广播站、文体活动、主题队会等尝试全由学生自主策划、自己主持,总结经验,推广到所有队活动中。
通过自主活动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推动兴趣特长小组活动的全面开展。
4、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
建立教师进修提高制度,鼓励教师钻研业务,争做名师。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教师在社区的知名度,引导教育教师珍惜自己的名誉。
通过各种制度的完善,进一步规范教师为人师表的言行,学校通过制定《教师形象设计》标准、教师宣誓等形式,争取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提升到一个较高档次,成为全社会精神文明的楷模。
教师要通过课堂教育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通过课下的优雅得体的言谈举止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时时刻刻努力营造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校园德育环境。
三、重点建设
1、抓好科研课题,构建德育新体系。
构建与完善德育的目标内容体系。
按照《纲要》的精神,我校在道德教育实践中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把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与小学不同阶段的道德教育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1)认识国旗、国徽,学会唱国歌。
(2)写好规范字、学说普通话。
(3)观看爱国主义电影、会唱爱国歌曲。
(4)知母校、爱母校。
(5)知道并热爱领袖。
(6)完成学习任务,做合格加特长学生。
也正是在这样的系列教育活动中,教师把抽象的教育理念逐一进行分解、物化为学生看得见、做得出、理解得了、体会得到的具体行为。
事实证明,这种教育形式的效果是十分显明的,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很快。
从说好每一句普通话、写好每一个汉字、唱准每一句国歌开始。
一笔一画、一句一声,逐一落实到位,要把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融进每一个动作中、每一句歌声里。
“遵纪守法教育”是从队列训练开始物化的,要求学生举手投足都要完全达到规定标准,使每一个动作都要规范到位,不达标准决不放弃。
通过这么严格规范的训练,要达到无论是举行升旗仪式、做课间广播体操,还是大型集会,全校一千八百多名学生基本上达到了令行禁止,犹如一人的较高境界。
爱家乡教育可物化为“找一找乡音土语与普通话的差异”、夸一夸家乡名牌特产、讲一讲家乡古今名人故事、画一画家乡的未来等系列活动。
也正是在这样的系列教育活动中,教师把抽象的教育理念逐一进行分解、物化为学生看得见、做得出、理解得了、体会得到的具体行为,才把这些“教育理念”的空中之云,化做了学生身边的行为之雨。
“敬业”是我校德育重点建设的重要道德规范。
学生“敬业”基本道德规范的建设,必须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要求相结合。
我校在实践中设计了一条由一年级到六年级逐步上升的途径。
(1)认真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姿势,遵守课堂常规,认真上课,认真读书,认真完成作业。
(2)勤奋学习:
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做到今日功课今日毕。
(3)主动学习:
自寻学习动力,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4)热爱学习:
对待学习从必须发展到兴趣,再从兴趣发展到热爱。
(5)高效学习:
要总结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6)创新学习:
在新课程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全面学习:
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自育、学会生存、学会创新。
总之,在构建与完善学校德育目标内容体系中,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20字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构筑与完善全方位的德育途径,以《纲要》为依据,构建与完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提高自育能力为重点的全方位的德育途径方法体系:
(1)构建与完善课外设岗育人的渠道。
我校除上课以外,还有丰富的各种活动,存在着诸多的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机遇。
这里最关键的是给每位同学设置岗位,赋予责任和权利,使学生在履行岗位职责中自己教育自己,各种优良品德得到培养、弘扬。
我校每个角落都归学生管理,在班级学生责任分工表上一查便知。
由学生担任的大、中队辅导员助理等岗位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的管理。
许多重大活动有学生个人或中队集体申办。
这样的做法,对学生良好道德建设都有着十分有效的作用。
(2)构建与完善家庭设题育人的渠道。
家庭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家庭的经济地位、家长的职业状况、家庭的文化氛围和道德水平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许多时候是自发的、随意的、无序的、缺乏选择的。
开展创建“文明小卧室”、“我为父母过生日”、“跟着父母上天班”等活动。
学生与家长有血缘关系,而源于血缘关系的教育资源是最能打动人的。
(3)构建与完善社会育人的渠道。
学校的德育建设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实现。
我校的社会实践方式主要是在学校的统一组织领导下进行,如社会实践基地生活周、姊妹学校手拉手、社区志愿服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
这类实践活动,只要把握好了思想教育这个中心环节,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构建与完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学校教育必须努力营造出一个面向全体、能体现个性差异、公平合理的教育教学竞争环境。
改革学生评价制度,采用个性化的评语。
每年一度的明星评选要继续坚持,明星共分五类(品德高尚星、勤奋学习星、科技创新星、世纪主人星、艺体特长星)。
明星由学生自己进行申报,学生既可以申报其中的一星,又可以兼报多星。
对评出的明星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拍摄明星大幅彩照、开辟明星专栏、举办明星表彰会、上电视、登报刊等多种形式让他们星光璀璨,令人羡慕。
为学生营造出了一个公平合理的“人人都能参与,个个都能成功”的良好成长环境。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创造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着它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主导着校园文化的方向。
今后要重点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做如下探索。
(1)渗透性探索。
优化的校园文化环境,总是以它特有的象征性符号向学生潜意识地灌输着国家的教育思想、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
我校十分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利用其渗透性特征,充分运用各种校园文化载体,重点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等。
利用各种有利契机,特别是重大的节日、纪念日等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教育。
利用课堂主渠道及班会、团队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校园里的时事走廊及学生的阅览室里有多种报纸及刊物可供学生阅读。
墙壁、门窗随处可见文化内容,做到了学校时时、事事、处处体现着教育。
为了全方位构建美丽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从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校园标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了校训、校标、校歌、校风等,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
隆重的仪式,热烈的鼓号,整齐的检阅,庄严的宣誓,动人的演说总是使师生激动不已。
我们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精心布置每处场景,为培植优良校园文化创设必备的情景条件。
滴水穿石,润物无声,这种依靠校园文化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绕开意识的障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
通过德育环境的渗透功能,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明确的指向性,进而造就我校校园群体的积极向上的共同特征和鲜明的个性特色。
(2)选择性探索。
校园文化往往是通过传授知识,开展活动形成的。
这一特点就形成了校园文化教育的选择性。
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千古流传,寓意深刻;当今学生择校现象,更应当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古今事例无非是要改善受教育的环境。
可以这样说,你不自我改善教育环境,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而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改善教育环境的首要方面,这是社会对学校的选择和要求。
而学校也存在着对校园文化的选择。
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我校有选择地引进了部分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以丰富师生的精神需求,同时在此基础上内化,形成富有个性的文化。
这些引进文化不断加以调整、充实、丰富、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的要求和校园主体的内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