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书籍让你醍醐灌顶Word文档格式.docx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书籍让你醍醐灌顶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书籍让你醍醐灌顶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分分钟教你做人;
1.3我是不是被同妻了?
二、这本书好在哪里2.1掌握好常用词很重要;
2.2对动词“体”“貌”概念的厘清;
2.3夹叙夹议的方式更耐读,严谨,打破砂锅问到底;
2.4详实的例句;
2.5不仅对阅读而且对写作有奇效。
三、这本书怎么用3.1整理出这本书的word版本,并重新排版;
3.2主词条做成了txt,放入生词本,欧路上定量阅读(mdx);
3.3成立该书阅读小组。
一、关于这本书的故事1.1该装逼时就装逼
前几天我们群里有个朋友读到这个句子:
enter什么意思,后面成分又是修饰谁表示很疑惑。
我平时不答,也不鼓励这种提问(因为有专门的付费答疑群),那天看到觉得有意思就顺手答了一发:
小伙伴们瞬间被镇住了:
这群年轻人真是toosimple,我一个挖石油的怎么可能有闲心去读戏剧,只不过这几年里有两本书读得认真仔细一点罢了。
一本是柯林斯高阶,另一本就是今天介绍的《英语常用词疑难用法手册》。
enter+sb的用法我在这本书的第281页,enter词条的最后一栏解释中看到过,那时候觉得挺有意思就做了记录,常翻常新,后来在第878页也碰到了(中间)。
戏剧中的enter当然,自古摆谱各显神通,这是魏剑峰的摆法:
其实道理都差不多,平时多积累,多查证,多思考,不存疑,关键时候才能装得一手好逼。
而多积累,多查证,多思考和不存疑也正是陈用仪老先生这本《英语常用词疑难用法手册》的精髓,说是呕心沥血之作也不为过。
这本书除极少量因为专业背景原因而难免白璧微瑕之外,其他一字一句都是经得起时间和后人检验的。
上面说的是拿enter这么一个简单词来摆谱,那下面这张图就很能反映相当一部分人学英语的浮躁:
1.2分分钟教你做人我们学英语是为了看懂、听懂别人要表达的信息,同时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关键点在于懂,而不是盲目去追求所谓的词汇量,一个数字,空中楼阁而已。
追求词汇量的过程就相当于:
一个项目的好坏得看多个维度的参数,A是其中非常普通甚至不是最关键的一环,但你却紧紧围绕着A在优化,真到拉出来遛遛的时候就等着抓瞎吧。
我曾经在基础不是很扎实的时候备考过GRE,那时候比任何人都崇拜词汇量,但现在真心觉得,单词认识是一回事,在文中能理解又是另一回事。
很多人正因为英文读得少,就天真地以为:
认识单词=理解句意,理解句意=快速地理解句意,这中间的差距用幂率来描述都不为过。
其实单词的进阶有三个过程:
1)消除陌生感,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
2)精确认知单词的义项,语义理解无偏差;
3)掌握单词的作用环境,输出时能用对,输入时按“意群”迅速理解。
因此,从现在开始就夯实自己的词汇功底,背完单词就多查、多读字典,然后细细品读陈老这本《常用词疑难用法手册》。
词汇功底是一辈子的事,等你真心觉得词汇量不是最关键环节的时候(说明你自己的词汇量大了,并且开始关注单词的理解和运用环境),你的英语学习也就开始走上正轨了。
我之前在一个地质类的事业单位混吃等死,每天上班花半小时处理下公务,剩下时间就都是自己的了。
这部分“上班时间”,我用它手机读完了柯林斯高阶,自学了Java,写了一年知乎,创立了众筹词汇实验室。
就在一个月前,我辞职来到了上海,进入了一家创业公司,晚上加班,甚至周末加班都成了家常便饭。
晚上十点多回家,累成了狗,我还捧着这本《英语常用词疑难用法手册》,毫不理会女朋友在一旁搔首弄姿终于,前几天她色厉内荏地质问我,她是不是被同妻了?
书,是要读的;
女朋友,是要哄的,所以就只能辞职了(能把下岗说得这么冠冕堂皇也是没谁了。
二、这本书好在哪里2.1掌握好常用词很重要
虽然我在上一部分的第二条中,对过分崇拜所谓词汇量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挖苦(可能力道稍嫌不足),但还是有必要在这里继续厘清几个概念。
首先,单词在表义过程中,需要突出的是义项而不是单词本身,比如:
Hehasnotaddressedtheissueofthestrikedemands.
这个句子中你对address在这里的意思不理解,那你就没有掌握这条义项,从这个角度而言(也是最重要的角度),这个词算在你的词汇量里就没有意义。
在上面这个句子里,address为什么会是“处理,解决”的意思?
那是因为它后面跟了issue。
在词汇功底扎实的人眼里,address和issue几乎是同时映入眼帘然后一起处理的,而不是单独判断address在这里是“处理”,然后再看到issue这个词。
这就是我第一部分里讲的按“意群”理解,它的基础是对单词义项的精确理解和搭配环境(ideaunit)的了然于胸,而不是去搞眼睛扫射的“意群训练”,不能本末倒置。
然后,很多人非常强调语境,这其实也是个模糊地带。
语境(上下文)不用强调和特意学习,那是交流过程中必然产生的,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词汇搭配的语境。
比如两人约会,甲按时赴约到达,但是乙迟迟未到。
如果乙最后还是来了,事后总结说:
Hewaslate,这个was表瞬时动作,表示一个“总结”(他来晚了)。
如果不是事后总结归纳,而是事后追述甲苦苦等候的情况(不知乙怎么样了,还来不来呀),说Hewaslate,意思就是“他迟迟未到”。
此时was表示延续性动词。
Hewaslate这句话具体选哪个意思,要依靠上下文,但这种上下文对语言学习本身意义不大,你考雅思口语时考官问你今天怎么样,你完全可以扯得远一点儿,语言点丰富一点儿,因为他一点儿都不关心你今天到底怎么样。
上面说的语境(上下文)与address搭配issue时表“处理”含义不是一回事,后者需要你有意识地去学习、总结和提高,也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英语一词多义现象是怎么产生的?
现状如何?
有哪些有效途径来提高理解效率?
-知乎用户的回答
铺垫到此为止,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众筹词汇实验室』就是这样总结整理词汇的,欢迎关注。
这里将葛传槼老先生在HintsforLearnersofEnglish里的这段话送给大家,与诸君共勉:
NorcanhemasterEnglishtillhehasacquiredabetterunderstandingofmostofthewordsthatareinhisvocabulary.
至于上面这句话里not……till/untill必须要连用的内在机理,请读陈先生的大作(P884)。
此类醍醐灌顶的梳理和分析我就做了近千条标记,你也值得拥有。
2.2对动词“体”“貌”概念的厘清本书附录二《英语动词的体貌》是必须详读的内容,否则会对他在单词分析过程中详细的动词划分不知所云。
这部分是学术分析,会有点难读。
很多文科生觉得内容烧脑很可能就不读下去了,却不知扔掉了宝藏。
为什么说是文科生?
理科生“实变函数学十遍,泛函分析心泛寒”这么枪林弹雨地过来,对读不懂的东西早就有心理准备:
我虽然笨,但我肯花功夫呀。
读附录二这篇文章第一遍肯定会晕(作者引入部分写得太长,把这部分放到后面做总结为好),但如果先花一小时总览全篇,在心中有个框架之后,再花两小时细细品读,再花两小时做个思维导图梳理一下就能很好掌握了。
简单来说,附录二廓清了这么几个概念:
1.什么是动词;
2.动词和时间之间有多密切;
3.动词根据本身的含义(体)在时间维度上可以分成四类;
4.动词和其他元素在句中表达“完成”和“未完成”这两个含义,即貌;
5.完成含义就是完成貌,viceversa。
而完成时态并不一定是完成貌!
廓清这些概念有什么帮助呢?
那好,请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有误,为什么?
1、I'
vecomeherefortwodays.2、Heputonablueovercoatwhenhecameintoourhouse.3、Fooddoesn'
ttastegoodtomewhenIcatchacold.4、Ireceivedtheletteruntilyesterday.5、Ireallythankhimforhisadvice.6、Icouldfinishityesterday.7、Openthedoorwhileyou'
rerepairingthefireplace.8、TeawasintroducedtoEuropeintheearly1600'
s,whiletradebeganbetweenEuropeandthefarEast.9、IttookhimtwohourstowatchTV.上面的句子全是错的,自己可以去附录二查看为什么。
这部分我不多说,否则没基础的读者会睡着的。
你只要记住,要读这本书,先读附录二,第一遍略读找框架,第二遍细读,第三遍总结。
贴一下我的思维导图:
哦,不好意思,发错了,是这个:
读第一遍要有这样的框架,二三两遍梳理成这样:
这是思维导图的源文件:
密码:
456t
2.3夹叙夹议的方式更耐读;
打破砂锅问到底陈老精通多国语言,都达到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做翻译的水平(保守估计有6种)。
因为作者是这样的大牛,《疑难手册》里冷不防地进行语言间的横向对比,其严谨博学,踏实求真的精神,可谓力透纸背。
比如,我做的笔记里关于他对动词的理解:
answer
ignore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我们『众筹词汇实验室』有个协和博士(翁妈师弟),通晓法语、意大利语,对拉丁语、希腊语也很有兴趣,他在『众筹词汇实验室』整理单词过程中搞出这么个东西:
当时我心想,我们整理的内容最终是要推向市场的,你这是唱的哪门子山歌。
现在想来,拿这个东西在这篇文章下装个大尾巴狼也是极好的。
多国语言横向对比bigger虽然是有的,但毕竟比较小众。
《疑难手册》夹叙夹议的风格给相对枯燥的词汇知识点增添了几分亮色。
比如:
讲到状态动词和活动动词互用的时候,有这么一句双关:
Whydidhetaketwenty-twoyearstowritethedamnthing.(OntheOriginofSpecies)?
(P.212)
再品味下这句双关:
DearSir,Ithankyouforsendingmeacopyofyourbook,whichIshallwastenotimeinreading.(BenjaminDisraeli)
有时候是信手拈来的“攀关系”有时候是翻译故事的如数家珍:
有时候让人说不出的忍俊不禁:
夹叙夹议的举例就到这里。
接下来说说打破砂锅问到底。
限于篇幅我只详细地分析一个例子。
《疑难手册》第871页中间对达成动词(有瞬时性)的一部分进行时态做了总结:
具有瞬时性的动词在表达计划中即将要做的事时,用进行时态,表完成貌。
这样,我们平时说的I'
llbe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