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精练测试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精练测试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精练测试5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
2.(2018·
随州中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2018年6月2日,一场创意音乐分享会亮相湖北省博物馆,编钟古乐和西洋乐首次混搭合奏,振聋发聩,令不少观众大呼过瘾。
B.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余额宝”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冲击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开拓者们已经敏锐地察觉到新一轮机会的来临。
C.城市是农民工的谋生之地,也应该是他们的幸福家园。
要让他们真正在城市安居乐业,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生活,关键是破除制度藩篱,解决“身份”背后的社会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问题。
D.任何一个国家在安全面前都难以独善其身。
只有通过对话与合作,亚洲各国才能共同应对挑战,共维稳定,共享安全。
“振聋发聩”指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担负着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B.《中国达人秀》栏目因为没有任何条件限制,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段的都有,他们带来的绝活也多种多样。
C.《爸爸去哪儿》的热播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话题的热议。
D.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周洋获得金牌,并成为冬奥会历史上成功卫冕该项目的第一人。
【解析】选B。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正确的应为“因为《中国达人秀》栏目没有任何条件限制,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段的都有,他们带来的绝活也多种多样”。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艾青,浙江金华人,著名诗人,其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B.戴望舒,中国著名诗人。
他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著名诗篇。
C.舒婷,原名龚佩瑜,著名女诗人,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D.莱蒙托夫是原苏联著名诗人。
休斯是美国诗人,是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被称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解析】选D。
莱蒙托夫是俄国诗人。
5.(2018·
南京模拟)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嫦娥三号”登陆期间,美国宇航局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月球勘测轨道器以及ARTEMIS探测器对“嫦娥三号”登陆过程进行了跟踪。
B.在莫斯科发表演讲的习近平主席,给俄罗斯学生留下了平静、睿智、大气的印象。
C.丁肇中教授认为:
“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
D.我们经常会从媒体上看到一个外交词汇——无可奉告,这个词语一度流行。
【解析】选C。
句末句号应在引号内。
6.(2018·
咸宁中考)综合性学习。
(5分)
香城中学九
(1)班组织开展以“我爱家乡”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假如你是“方言兴趣小组”负责人,请你完成以下活动内容。
(1)为做好方言研究,传承地方文化,请你对媒体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2分)
答:
A. ;
B. 。
(2)请你为“方言兴趣小组”设计一个活动,并对其主要内容稍加说明。
(3分)
答案:
(1)示例:
A.电视讲座 B.方言专栏(专题)节目
(2)示例一:
方言竞赛。
说明:
两人一组“你说我猜”,一人说方言,一人用普通话翻译,以正确率高的为优胜。
示例二:
调查访问。
到偏僻山村找高龄老人搜集方言,记录整理(录音整理)。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7~11题。
(12分)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7.第二行“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
为什么?
不可以去掉。
因为用“嘶哑的”更能表现出“我”对“土地”深爱的程度,去掉了会影响表达效果。
8.第三行中的“这”和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代表哪两种不同的情形?
第三行中的“这”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代表广大人民的反抗。
9.第六行中的省略号、第七行中的破折号、第十行中的省略号各代表什么意思?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
首先熟悉标点符号的用法,然后结合上下文相关词语的意思揣摩。
美好生活的向往;
表示转折;
表示语意未尽。
10.文中的“土地”喻指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比喻义。
结合“土地”通常的喻义,联系本诗的中心和作者的思想倾向来分析。
祖国。
11.全诗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思想感情。
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倾向以及诗歌的具体内容回答。
对土地、对祖国油然而生的深沉的爱。
(二)(2018·
益阳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
(15分)
夜深了,花睡了
三 毛
我爱一切的花朵。
在任何一个千红万紫的花摊上,各色花朵的壮阔交杂,成了都市中最美的点缀。
其实我并不爱花圃,爱的是旷野上随着季节变化而生长的野花和那微风吹过大地时的感动。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迫不得已在花市中捧些花回家。
对于离开泥土的鲜花,我总有一种疼惜又抱歉的心理,可还是要买的。
这种对花的抱歉和喜悦,总也不能过分去分析。
在所有的花朵中,如果要说“最爱”,我选择一切白色的花,尤其是长梗的百合。
许多年前,我尚在大西洋的小岛上过日子,那时,经济拮据,丈夫失业快一年了。
我在家中种菜,屋子里插的是一人高的枯枝和芒草,那种东西,艺术品位高,并不差的。
我不买花。
有一日,丈夫和我打开邮箱,又是一封求职被拒的回信。
那一阵,其实并没有山穷水尽,粗茶淡饭的日子过得没有悲伤,可是一切维持生命之外的物质享受,已不敢奢求。
那是一种恐惧,眼看存款一日日减少,心里怕得失去了安全感。
这种情况只有经历过失业的人才能明白。
我们眼看求职再一次受挫,没有说什么,去了大菜场,买了些最便宜的冷冻排骨和矿泉水,就出来了。
不知怎么一疏忽,丈夫不见了,我站在大街上等,心事重重的。
一会儿,丈夫回来了,手里捧着一小束百合,兴冲冲地递给我,说:
“百合上市了。
”
那一瞬间,我突然失了理智,向丈夫大叫起来:
“什么时候了?
什么经济能力?
你有没有分寸,还去买花?
!
”说着我把那束花“啪”一下丢到地上,转身就跑。
在举步的那一刹间,其实我已经后悔了。
我回头,看见丈夫呆了一两秒钟,然后弯下身,把那些撒在地上的花,慢慢拾了起来。
我向他奔过去,喊着:
“荷西,对不起。
”我扑上去抱他,他用手围着我的背,紧了一紧,我们对视,发觉丈夫的眼眶红了。
回到家里,把那孤零零的三五朵百合放在水瓶里,我好像看见了丈夫的苦心。
他何尝不想买上一大缸百合,可口袋里的钱不敢挥霍。
毕竟,就算是一小束,也是他的爱情。
那一次,是我的浮浅和急躁伤害了他。
之后我们再没提过这件事。
四年后,我去给丈夫上坟,进了花店,我跟卖花的姑娘说:
“这五桶满满的花,我全买下,别担心价钱。
坐在满布鲜花的坟上,我盯住那一大片花色和黄土,眼睛干干的。
以后,凡是百合花上市的季节,我总是站在花摊前发呆。
一个清晨,我去了花市,买下了数百朵百合,在那间房中摆满了它们。
在那清幽的夜晚,我打开家里所有的窗和门,坐在黑暗中,静静地让微风吹动那百合的气息。
那是丈夫逝去了七年之后。
又是百合花开的季节了,看见它们,我就仿佛看见了当年丈夫弯腰从地上拾花的景象。
没有泪,而我的胃,开始抽痛起来。
(原题为“夜深花睡”。
选自十月文艺出版社《你是我不及的梦》一书,有删改)
12.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为什么最爱“百合花”?
【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主旨的分析,本文以百合花为线索,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作者对丈夫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所以这里的百合花寄托了作者对丈夫的情感,也是两人爱情的象征。
答案(示例):
百合花是纯洁的象征,更是作者夫妇刻骨铭心的爱情的象征。
13.读下面的句子,联系前文,试揣摩此刻“丈夫”内心的复杂情感。
他用手围着我的背,紧了一紧,我们对视,发觉丈夫的眼眶红了。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的分析。
句子是对丈夫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展示了丈夫复杂的内心,需要分析丈夫的心理情况,一种是委屈,一种是愧疚。
前者是因为买百合花这个行为被误会的情感。
后者则是情节中所提到的因自己的无能而感到愧疚。
一是为买百合花送给妻子,反遭妻子责骂感到委屈;
二是为自己失业,不能让妻子过上幸福生活而感到愧疚。
14.通读全文,试简要分析“丈夫”的性格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能力。
首先是买百合花这个行为,表达了对妻子的爱。
其次,在受到误会之后的动作“弯下身,把那些撒在地上的花,慢慢拾了起来”,也是让作者感动的一个细节,表现“丈夫”能够忍受委屈。
深爱自己的妻子,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忘给妻子买百合花;
能忍受委屈,在遭到妻子责怪时,不发火、不辩解,默默地弯腰拾起百合花。
15.文章写了哪些往事?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和中心的概括、理解。
第一问,概括内容,从第5段开始回忆往事,其中5~10段讲述和丈夫之间一次因为买百合花而产生的误会。
第11~15段则是写丈夫死后自己上坟的事。
第二问,联系内容理解作者对丈夫的爱以及追悔、怀念的情感。
作者回忆了夫妻所度过的艰难岁月,重点写了丈夫为“我”买百合花,反遭自己责骂及丈夫死后上坟等事件,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深深的爱和追悔莫及的怀念之情。
16.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在结尾部分有异曲同工之妙。
阅读下面语段,分析二者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1)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背影》)
(2)又是百合花开的季节了,看见它们,我就仿佛看见了当年丈夫弯腰从地上拾花的景象。
没有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