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85877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

3、教学古诗,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20古诗两首2课时

21搭石2课时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课时

23卡罗纳1课时

24给予是快乐的1课时

语文园地六4课时

20、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58)

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

板书:

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

(如:

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

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

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心随送

  (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

如:

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烟花三月

黄鹤楼_____广陵

李白依依惜别孟浩然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的,既想教给学生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又希望学生能发散思维,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感情朗读。

最后把静态的画面更具体化,让李白对友人说话,活跃课堂,开阔想象。

第二课时(59)

 教学目标:

  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的7个生字。

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

  (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

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如:

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如:

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

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祝福  关切期盼

           王维——————元二

                  依依惜别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一改以往的逐句讲解和整体串讲的方法,让学生在老师深情的诵读声和《阳关三叠》的旋律中想象诗中的那些画面。

学生你说一个,他说一个,组成了完整的诗歌画面。

虽说打乱了诗句顺序,但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诗句,从而感知诗的意境。

21、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60)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

纠正。

   5.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行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

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

    

(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5.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

                 第二课时(61)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

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

      “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引导体会“构成了家乡的地道风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

作者写了哪两个事例?

    (3)指导回答。

    (4)交流:

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直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3.学习第5自然段。

     让学生结合前文畅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赞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个性美。

  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

  五.小组交流。

  六.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风景有声有色一句话,一幅画

21.搭石美

心灵理所当然一个词,一颗心

教学反思

我在导入中,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作者的家乡,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深深地体会到了美,兴趣被激发起来,教学也就在这浓浓的美中开展起来了。

而在理解“协调有序”的时候,我又让学生模拟走搭石的一群人,通过朗读,来“身临其境”的体会,从而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