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墙梁板钢筋绑扎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285275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柱墙梁板钢筋绑扎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柱墙梁板钢筋绑扎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柱墙梁板钢筋绑扎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柱墙梁板钢筋绑扎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柱墙梁板钢筋绑扎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柱墙梁板钢筋绑扎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

《柱墙梁板钢筋绑扎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柱墙梁板钢筋绑扎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柱墙梁板钢筋绑扎技术交底Word文档格式.docx

1.2主要机具:

钢筋钩子、撬棍、扳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二、施工作业条件:

2.1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施工作业面。

2.2熟悉图纸,要求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

2.3钢筋绑扎人员必须熟悉结构施工图和配筋图,明确各部位做法。

绑扎钢筋的火烧丝应按所绑扎的钢筋直径来切割火烧丝,并理顺整齐;

要求当钢筋绑扎完后钢筋骨架的火烧丝不得余留超过30mm。

2.4清扫与弹线:

混凝土缝已剔凿验收合格;

清扫绑扎的地点,弹出构件中线、边线及模板控制线,在楼层上弹出洞口线,并在模板上弹出板的每根钢筋的位置线。

2.5支撑体系及模板验收合格。

三、施工工艺:

3.1框架柱子钢筋绑扎

,污染物等在钢筋绑扎前清除干净。

检查预留钢筋的接头位置及错开距离、保护层厚度等,如发现钢筋位移偏差大于2cm时,请示技术主管人员出示处理方案,对个别有位移的可按1:

6的弯度调整到位(即竖向钢筋每60mm高,水平方向调整l0mm)。

,两人操作,将套筒上紧,丝扣外露不大于一个。

然后套筒逐一检查一遍确保套筒上紧。

钢筋接头在楼层板面上的设置距离,及相邻纵筋机械连接接头错开距离见图1。

图1:

框架柱子机械接头及定位钢筋位置图

3.1.4柱箍筋绑扎:

在已立好柱子的主筋上用粉笔画出箍筋间距(箍筋中到中距离)。

然后套入箍筋,要求箍筋的最下边距混凝土表面为50mm,并且在混凝土表面上200mm处设置第一道定位箍筋,其上1000mm设置一道定位钢筋。

圆柱螺旋箍筋开始与结束处都有水平段长度一圈半。

箍筋与主筋要求垂直和密贴,箍筋的绑扎要求用缠扣,绑扎丝朝柱内;

箍筋的弯钩叠合处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

箍筋收头处弯钩为135度,平直长度分别为10d与75mm二者较大值。

圆柱螺旋箍筋在每层柱子上口处要求甩出1.2Lae长的钢筋置于柱子主筋内侧,要求甩出的螺旋箍筋暂时与柱子主筋用三道绑扎丝固定(顺扣),待与上层箍筋搭接用;

并要求螺旋箍筋在柱子上口(即梁底标高部位)下返20mm处增设箍筋一圈,见下图2。

筋具体位置见各层墙柱大样图,拉筋要求钩住箍筋,见图3。

图2:

螺旋箍筋端部与搭接构造图

图3:

箍筋弯钩叠合处交错布置与拉筋节点图

3.1.5钢筋绑扎后,要求按照控制线检查调整钢筋位置,然后垫设混凝土保护层垫块。

混凝土保护层的塑料垫块要求卡在柱子竖筋上,卡环要卡紧;

卡环间距为600mm,成梅花型布置且离开地面100mm处就要在四周每个侧面加2个卡环;

垫块要求避开十字交叉处。

框架柱的保护层为20mm。

,其余部位箍筋加密区的高度按11G101-1第62页的图表查用。

(本工程基本以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为截面直径)为加密区高度)

图4:

柱子变截面处节点图

,柱头纵筋无论弯折均须伸至柱顶。

3.1.8在进行自检与交接检查合格的基础上,上报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图5:

框柱收头做法

3.2剪力墙、连梁及暗柱钢筋绑扎

3.2.1工艺流程:

清理校正钢筋→竖向钢筋及暗柱钢筋绑扎→连梁钢筋绑扎→墙体水平钢筋绑扎及洞口加筋绑扎→设置保护层→检查验收

,污染物等在钢筋绑扎前清除干净,按照控制线校正钢筋,检查预留钢筋的接头位置及错开距离、保护层厚度等,如发现偏差过大时,请示技术主管人员出示处理方案,对个别有位移的可按1:

6的弯度调整到位。

(1)暗柱纵筋连接:

暗柱纵筋直径≥16时采用机械连接,连接方法如同框架柱子。

暗柱连接图见图6。

图6:

暗柱及剪力墙竖向钢筋连接图

(2)暗柱箍筋绑扎:

按设计要求的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的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待接钢筋上,然后再套柱子纵筋。

在绑好的竖向钢筋上,用粉笔划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由上往下缠扣绑扎,但箍筋的开口处要相互错开,最下面的一根箍筋距离楼板面50mm。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密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交点成梅花状交错绑扎;

箍筋及拉筋端头弯钩角度为135°

,平直长度为10d与75mm二者较大值。

所有绑扎丝扣均朝向柱内侧。

柱边与墙交接处,墙立筋距柱要保证50mm的距离。

绑扎暗柱筋时,要用线坠将柱筋吊垂直,特别注意阴阳角部位的垂直度。

暗柱保护层塑料垫块的卡环卡在竖筋上要卡紧,卡环间距为600mm,且离开地面100mm处就要在每个侧面加2个卡环,暗柱的保护层为20mm。

(1)先在门窗洞口两侧暗柱上面画好连梁的上皮和下皮标高线,根据连梁上皮拉标高线及洞口宽度将所需的箍筋按数量套入连梁上部钢筋,并将连梁上部主筋绑扎固定在暗柱上。

(2)接着将连梁的下部主筋穿入箍筋内,按要求绑在暗柱上,然后在连梁主筋上画出箍筋间距线,根据间距线绑扎连梁箍筋。

连梁第一个箍筋进墙洞口边50mm。

(3)连梁箍筋弯钩角度为135°

(4)洞顶连梁的主筋均伸过洞边长度为lae,箍筋应加密。

(5)连梁锚固钢筋分别与墙体钢筋绑扎在一起,交点处均用缠扣绑扎。

连梁主筋有双排筋时,绑扎时特别注意双排筋之间的距离:

即不小于一个主筋的直径,且不小于25mm。

连梁(过梁)保护层厚15mm。

(6)过梁或连梁上预埋套管与预留孔洞要求加筋时,加强筋每边伸过洞边Lae。

过梁箍筋两端各进入暗柱一个,第一个过梁箍筋距暗柱边50mm。

在建筑物的顶层连梁伸入墙体的全部锚固长度范围按要求绑扎箍筋。

3.2.5墙体钢筋绑扎:

(1)检查校正预留筋尺寸、位置:

根据底板砼上弹出的墙身及门窗洞口位置线,再次校正甩槎长度及预埋钢筋位置,如有接槎长度不够或位移时,要及时纠正,合格后再绑扎钢筋。

(2)划线及定位:

A、绑扎墙体钢筋时,先在暗柱主筋上画好水平筋分档标志线,然后在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出竖筋分档标志线。

B、为控制墙体水平钢筋的间距,绑扎时要求绑双“F”卡,确保钢筋位置准确。

双“F”卡采用直径12至14的螺纹钢筋制作,端部要求用无齿锯锯齐,并涂刷防锈漆。

双“F”筋纵横间距1200mm设置;

双“F”筋绑扎时要求扣紧水平向钢筋并用缠扣绑扎牢固。

绑扎样式如图7。

图7:

双“F”钢筋绑扎图

(3)墙筋绑扎:

A、竖向筋第一根距离暗柱50mm,作为墙体竖向钢筋绑扎时的起步筋,接下来按要求间距绑扎竖向墙筋。

B、在绑水平筋之前要调整每根立筋的位置。

水平钢筋最下面一根起步筋距离楼面50mm。

与竖向钢筋逐扣绑扎牢固。

绑扎时要拉上小白线,并提前在两端暗柱筋或墙体立筋上用粉笔画上每根水平筋的位置。

剪力墙水平钢筋要求每隔一根错开搭接。

C、绑扎钢筋要横平竖直,墙体水平筋要与暗柱箍筋错开绑扎,不能因暗柱箍筋与墙体水平筋重叠而影响水平筋的间距。

水平筋绑扎完必须拉线调整。

D、墙体钢筋要全数绑扎,不得漏绑扣。

所有绑扣丝头朝向内侧,绑扎丝扣的朝向为一顺一逆。

(4)墙筋拉钩:

墙体内外钢筋网片之间用拉结筋拉结,拉结筋弯钩绑扎在墙筋十字交接处,纵横间距600mm;

第一道距楼板面250mm,拉筋与(竖向及横向)主筋绑牢。

(5)剪力墙钢筋的搭接和锚固。

水平钢筋在端部应锚固在暗柱内;

“丁”字节点及转角节点的钢筋锚固≥Lae,锚固长度(mm)墙体受力筋直径<16,采用搭接连接;

直径≥16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位置错开35d,每次连接的钢筋数量不超过50%,见图6、图8。

钢筋搭接头的中心和两端应至少绑扎3个扣。

剪力墙转角处内侧钢筋要求伸到外侧钢筋内侧,拐过15d;

做法见图10。

(6)墙体钢筋修整。

模板合模后,对伸出的墙体钢筋进行修整,并绑一道临时水平横筋固定伸出的钢筋。

门窗洞口处做定位筋,确保洞口尺寸和钢筋不位移,墙体浇筑时,派专人看管钢筋。

浇筑完后,立即对伸出的钢筋进行整理。

3.2.6墙体钢筋保护层设置:

在墙体水平钢筋上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卡环,间距600mm;

成梅花型布置;

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卡环要求避开十字交叉点。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地下室内墙及地上墙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5mm(且不得小于钢筋直径)。

图9:

剪力墙钢筋绑扎图(机械连接)

图10:

剪力墙节点详图

图11:

剪力墙水平钢筋搭接图

图12:

剪力墙转角处钢筋绑扎图

图13:

剪力墙或柱竖向钢筋顶部构造图

3.3框架梁钢筋绑扎

3.3.2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好箍筋。

先穿主梁钢筋下部纵向钢筋及弯起钢筋;

将箍筋按画好的间距位置逐个分开;

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

隔一定间距将架立筋与箍筋绑扎牢固;

调整钢筋间距;

绑扎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施工。

摆放好后,进行机械连接,连接前必须注意钢筋弯钩的朝向及端部平齐,(上筋弯钩朝下,下筋弯钩朝上,弯钩不得倾斜歪倒)。

,则梁上口、下口均设置定位撑,固定梁主筋。

见图14。

定位撑长度为梁宽减去2mm;

端部刷防锈漆;

间距2m设置,用火烧丝与梁主筋绑扎牢固;

确保梁筋的净距,与双层钢筋处的间距。

3.3.4框架梁钢筋绑扎时,钢筋接头位置为:

梁下层纵向钢筋的接头位置在梁支座Ln/3区段内,(Ln为梁净跨长度,相邻两跨中取大值)梁上层纵向钢筋的接头位置在跨中Ln/3范围内。

框架梁非贯通筋设置见图15;

屋面框架梁具体构造见图16。

,其中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

框架梁的腹板高度h≥450mm时,在框架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构造腰筋,腰筋与梁上下主筋沿梁侧均匀设置。

,加密区长度为1.5倍的梁高。

,间距300-400mm。

确保保护层厚度为20mm。

,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图14:

梁钢筋定位撑图

图15:

楼层框架梁截面图及非贯通筋断点图

图16:

屋面框架梁构造图

图17:

梁与圆柱相交时箍筋起始位置图

3.4楼板钢筋绑扎

3.4.2清理模板后,用墨斗在模板上弹好主筋和分布筋间距线,要求满弹,绑扎时由楼板一侧开始,从距梁边50mm处开始依次摆放并绑扎。

3.4.3按弹好的间距线,先绑扎下层钢筋,然后由水电专业人员进行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配套施工。

3.4.4板上下铁钢筋之间要放置马凳,以保证上下层钢筋的排距。

马凳采用直径12以上钢筋焊接,马凳垫在板下铁筋上,马凳均采用通长布置,间距1500mm。

马凳见图18。

,钢筋保护层为15mm。

垫块按600×

600mm间距梅花形布置。

3.4.6楼板主筋采用机械连接与搭接绑扎,直径≥16的钢筋机械连接,<16的钢筋搭接绑扎;

下部钢筋在支座内锚固,伸入支座过支座中心线;

板的边支座负筋应锚进梁内或伸入墙内;

楼板下部钢筋还应伸入过梁或墙中线,且不小于5d。

板下铁纵横向钢筋全部为贯通筋。

楼板上铁设置纵横向贯通筋和非贯通筋,间隔布置。

,短跨放下排,长跨放上排。

3.4.8双向受力网片每个交叉点均需绑扎,单向受力网片除外边缘两行交叉点全部绑扎外其余可隔点交错绑扎,但要保证板筋位置固定、不移位。

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要求均要绑扎。

,顶板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钢筋在下。

3.5楼梯钢筋绑扎:

3.5.1工艺流程:

画位置线→绑主筋→绑分布筋→绑踏步筋

,先摆放沿长向分布钢筋,后放沿短向分布钢筋,再绑踏步板下铁钢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