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77459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Word格式.docx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Word格式.docx

一、平面结构布置:

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次梁的跨度为,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

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

2、按高跨比条件,,取板厚

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取,则~~,取。

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则~~,取。

二、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荷载计算:

板的恒荷载标准值:

取1m宽板带计算:

水磨石面层

80mm钢筋混凝土板

15mm板底混合砂浆

恒载:

活载: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

因为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

于是板的设计值总值:

=,取

2、板的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为,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边跨:

取()

中跨:

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相同,且跨差不超过10%时,均可按五跨等跨度连续板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图:

3、内力计算及配筋:

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则有α系数如下:

表1.0

支承情况

截面位置

端支座

边跨支座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中

中间支座

中间跨中

A

1

B

2

C

3

梁板搁支在墙上

1/11

两跨连续:

-1/10

三跨以上连续:

-1/11

1/16

-1/14

与梁整浇连接

-1/16

1/14

-1/24

梁与柱整浇连接

则由可计算出、、、,计算结果如下表:

截面位置

α

由题知:

根据各跨跨中及支座弯矩可列表计算如下:

截面

M()

4.67

-4.67

3.15

-3.60

0.135

0.0911

0.1042

()

0.146

0.0957

0.1103

400

262

302

(mm2)

轴线

计算配筋

实际配筋

8@130

6/8@130

210

242

8/10@160

6/8@160

位于次梁内跨上的板带,其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座()计算弯矩可以减少20%,其他截面则不予以减少。

4、确定各种构造钢筋:

分布筋选用6@200。

嵌入墙内的板面附加钢筋选用6@200。

板角构造钢筋和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选用6@200。

三、次梁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1、次梁的支承情况:

2、荷载计算:

由板传来恒载:

次梁自重:

次梁粉刷重

活载:

设计值总值:

=,取=

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撑长度为240mm。

主梁的截面为250mm550mm。

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其计算跨度:

中跨:

边跨:

取()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3、内力计算:

由可计算出、、、,计算结果如下表:

由可计算出、、、,计算结果如下表

0.45

0.60

0.55

4、截面承载力计算:

、次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按,故取。

梁高:

翼缘厚:

C30混凝土,,纵向钢筋采用HRB335,

箍筋采用HPB235,。

经判定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梁: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计算高度。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下表:

截面

弯矩M

116.46

-116.46

76.11

-86.98

0.021

0.230

0.014

0.176

0.265

0.19

0.989

0.867

0.993

0.905

913.9

1048

609

751.7

选用钢筋

320

120+318

414

416

实际钢筋截面面积(mm2)

941

1077

615

804

、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验算截面尺寸:

,截面尺寸按下式验算:

>

=115.2KN

所以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计算所需腹筋:

采用8双肢箍筋,计算支座B左侧截面。

由,可以得到箍筋间距:

按构造配置箍筋,取S=250mm,调幅后受剪力应加强,梁局部范围内将计算的箍筋面积增加20%。

现调整箍筋间距,S=0.8250mm=200mm

验算配箍率下限值:

碗矩调幅时要求的配箍率下限为:

,实际配箍率,满足要求。

5、构造配筋要求:

沿全长配置封闭式箍筋,第一根箍筋距支座边处开始布置,在简支端的支座范围内各布置一根箍筋。

四、主梁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

1、支承情况:

柱截面350×

350,由于钢筋混凝土主梁抗弯刚度较钢筋混凝土柱大的多,故可将主梁视作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的连续梁进行计算。

主梁端部支承于砖壁柱上,其支承长度a=370。

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亦按集中荷载考虑。

次梁传来的荷载:

主梁自重:

主梁粉刷重:

恒载设计值:

G=

活载设计值:

3、确定计算跨度及计算简图

主梁计算跨度:

边跨:

,因为<

a/2=185mm,

取。

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1)、弯矩设计值:

其中,可由书中表查取,L为计算跨度,对于B支座,计算跨度可取相邻两跨的平均值。

2)、剪力设计值:

,其中,可由书中表查可知。

主梁弯矩计算

项次

荷载简图

组合项次

①+③

①+④

①+②

组合值

82.88

-409

-82.74

-212.97

377.82

207.66

由此可作出下列几种情况下的内力图:

①+②;

①+③;

①+④

将以上各图绘于同一坐标系上,取其外包线,则为弯矩包络图。

主梁剪力计算

组合项次()

169.55

-268.51

236.67

同样可绘出剪力包络:

4、主梁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C30混凝土,,纵向钢筋采用HRB335,

,箍筋采用HPB235,。

、主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按,,故取

跨内截面经判定都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类型:

B支座边的弯矩设计值:

KNm。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第一跨内正弯矩和离端第二支座B按布置两排纵向钢筋考虑,取。

正截面配筋计算。

377.926

-372.72

204.31

-86.38

0.045

0.392

0.026

0094

0.977

0.4654

0.9876

0.9522

2659

4417

1339

650

528(弯3)

628+222(弯起428)

222+228

(弯228)

222

3079

4310

1520

760

斜截面配筋计算:

V

268.50

截面尺寸按下面式验算

截面满足

采用8@150双肢箍筋,

满足

不满足

380.127mm2

选配弯起钢筋

228

实配钢筋面积

615.3>

625.3>

验算最小配筋率

满足要求

说明

由于剪力图呈矩形,在支座A截面右边的2.2m范围内需要布置两排弯起钢筋,而且要使箍筋加密为100mm即可满足要求。

由于剪力图呈矩形,且比较大,在支座截面B左边的2.2m范围内需要布置三排弯起钢筋,而且要使箍筋加密为100mm,即可满足要求。

由于剪力图呈矩形,在支座截面B右边的2.2m范围内需要布置两排弯起钢筋,而且要使箍筋加密为100mm即可满足要求。

为了施工方便,除加密区箍筋间距一律为150

5、两侧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

次梁传来的的集中力:

附加箍筋布置范围:

取附加箍筋8@150,则在长度范围内可布置箍筋的排数:

排,梁两侧各布置三排。

另加吊筋118,,则由:

满足要求。

文本仅供参考,感谢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