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2757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

《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docx

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04年

1.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B)(p2)

A.教育实体B.学校c.学校教育系统D.终身教育

3.教育的终身化是的特点(C)(P10)

A.古代教育B.近代教育C.20世纪以后的教育D.后工业社会教育

4.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C)(P17)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康德的《论教育》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2005

1、再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D)(P18)

A、赫尔巴特B、卢梭C、洛克D、杜威

2006

1.我国近代学制创建于[C](P3)

A、盛唐B.明木C、清末D.民国

2.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的著作是[A](P12)

A.《学记》B.《孟子》C.《论语》D.《中庸》

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P17)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D.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4.“学不躐等”体现的教学原则是[C](p13)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同性原则

5.苏格拉底问答法中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三步是[C](P13)

A.定义B.苏格拉底讽刺C.助产术D.提问

6.再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的教育家是[D](P18)

A.赫尔巴特B.卢梭C.洛克D.杜威

7.提山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结论的教育家是[A](P16)

A.洛克B.卢梭C.杜威D.福禄贝尔

9.“臧息相辅”即主张[C](P12)

A.教与学相结合B.学与思相结合C.课内与课外相结合D.教学与劳动相结合

2007

1.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百家争鸣盛况的形成,并成为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的是(A)(P5)

A.私学B.公学C.国学D.乡学

2.主张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的教育才是好赌教育这一观点的著作是(B)(P15-16)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普通教育学》D.《教育漫话》

8.再古代教育中,“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的是(C)(P7)

A.古代中国B.古代印度C.古代埃及D.古代希腊

9.再世界范国内,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D)(P2)

A.18世纪上半期B.18世纪下半期C.19世纪上半期D.19世纪下半期

10.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论述是(B)(p13)

A.化比成俗B.学不躐等C.君子之交,喻也D.时教必有止业,退息必有居学

2008

1.强调系统的知识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

这一思想被称为(B)(P17)

A.人文教育学派B.传统教育学派C.现代教育学派D.实验教育学派

2.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再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督自我完善。

”这一思想的是(B)(P16)

A.卢梭B.康德C.夸美纽斯D.洛克

3.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

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凋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再做中学”,再问题中学习的教育思想家是(A)(p18)

A.杜威B.凯洛大C.陶行知D.裴斯泰洛齐

7.汉代武帝以后,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A)(p5)

A.董仲舒B.王充C.司马迁D.郑玄

l1.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久、影响范围最大的教育是(D)

A.学校教育B.社区教育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

13.美国教育家伊里奇再《非学校化社会》中主张取消学校制度,走向(D)(p3)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教育网络D.学习化社会

2009

2、再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D)。

(p17)

A、康德B、夸美纽斯C、洛克D、赫尔巴特

3、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B)(p3)

A、京师大学堂赌建立B、废科举,兴学校C、北洋大学的创建D、洋务运动的推行

4、再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刚马克思主义观点研捐嗵育问题的是(A)

A、杨贤江B、蔡元培C、李大钊D、陶行知

《教育史ABC》是我国最早一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研捐嗵育历史的著作,《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本应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捐嗵育基本理论的著作。

5、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D)(p7)

A、文法学校B、骑士学校C、琴弦学校D、文士学校

二、填空题

2004

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p2)

2.义务教育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代蓖账物是赫尔巴特(P17)

2005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P17)

2006

2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p2)

2008

16.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p3)

17.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持这一主张的是英国哲学家洛克。

(p16)

18.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p12)

19.夸美纽斯是受到人文主义影响的捷克教育家。

年轻时期他就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p2)

2009

19、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及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等新特点。

(p10)

22、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人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p17)

三、判断题

2005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对)(p4)

四、简答题

2005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P10

五、论述题

2007

42.阅读下面文字,说出隐含再其中的教育思想,并论述这一思想的内涵。

“……那种认为青少年时驯再学校受到的教育就足以使人再未来的一生中应付他遇到的各种挑战的观念已经过时了,必须重新建立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这就是:

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时期仅限丁青少年时代,而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不应该将人受教育的场所仅限于学校,而应该遍布于全社会。

教育的终身化(p10)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04年

2.初等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再(A)(P26)

A.第一次工业革的基本完成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C.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D.信息革命的出现

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D)(p38)

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校园文化D.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005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p29-30)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川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2006

8.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A](p22-23)

A.政治经济制度B.人的身心发展规律C.文化传统D.生产力水平

11.校园文化的核心是[D](p39)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C.学校领导者的亚文化D.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2007

1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因素是(A)(p22-23)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D.文化

2008

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

一是保证学校止常运行的组织形念,二是规章制度,三是(C)(p39)

A.行为方式B.校风c.角色规范D.学风

1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D)(p39)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C.学校领导者的文化D.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14.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p29-30)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刚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刚

2009

1、现代社会出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这说明制约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因素是(D)(p26-27)

A、社会意识形态B、社会政治制度C、本国文化历史传统D、生产力发展水平

6、决定教育领导权的主要因素是(B)(p22-23)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关系C、文化D、科学技术

二、填空题

2004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一是再生产劳动力;二是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p28)

5.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

(p29)

2005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p28)

2006

2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p28)

2007

25.学校文化从其形式看,可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p39)

34.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和过渡性。

(p41)

2009

2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p40)

2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刚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p28)

三、判断题

2004

1、教育为政治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错)(p24、27)

2、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文化决定着教育。

(错)(p36)

2005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对)(p23、26)

四、简答题

2004

1、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再哪些方面?

2006

39.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2008

34.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P33-34

五、论述题

2007

36.简述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p29-30

2008

40.试论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

P33-34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04年

6.个体再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明身心发展的(B)(P46)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不稳定性

2005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B)(P46)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