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趣味物理 学生研究课题 王耀中.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27249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趣味物理 学生研究课题 王耀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生活中趣味物理 学生研究课题 王耀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生活中趣味物理 学生研究课题 王耀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生活中趣味物理 学生研究课题 王耀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生活中趣味物理 学生研究课题 王耀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中趣味物理 学生研究课题 王耀中.docx

《生活中趣味物理 学生研究课题 王耀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趣味物理 学生研究课题 王耀中.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活中趣味物理 学生研究课题 王耀中.docx

生活中趣味物理学生研究课题王耀中

冰棍与物理

高一五班王赫阳

冰棍和冰激凌是世界各国人们都喜欢的止渴解暑食品。

当你吃到凉甜可口的冰棍和冰激凌时,你是否想过,世界上最早制作冰棍和冰激凌的是哪个国家呢?

我国是冰棍和冰激凌的故乡。

早在3000多年以前,我国就有用冰解暑的记载。

后来皇宫里就有了用奶和糖制成的冰棍。

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大约700多年前),皇宫里又有了类似现在冰激凌的食品,叫做冰酪。

那时,元朝统治者禁止王室以外的人制作冰酪。

直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离华回国前,元世祖才让人把这种珍品的制作方法教给他。

马可·波罗回去后,又把这种制作方法传给了意大利王室,意大利王室把这种方法保密了约300年,到1533年,法国国王和意大利人结婚以后,制作冰酪的方法才由意大利传入法国。

1777年美国纽约大街上才有了冰激凌广告。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解暑食品是冰核。

直到清代,每当盛夏到来之际,北京大街上还有人买冬天入窖保存下来的天然冰快冰核。

大约在1935年,北京有人想出了“绝招”:

先把天然冰放进一个大木桶里,加入适量的食盐,这样的木桶就成了一个“土冷冻室”。

再准备许多圆柱形小铁筒,每个小铁筒里都装满加了香料和糖的水,并插上一根木棍。

然后把一个个装满糖水的小铁筒放进“土冷冻室”大木桶里,封闭起来冷冻。

经过半小时后,小铁筒里的糖水就冻结成了冰棍。

由于这种解暑食品很受顾客的欢迎,所以很快就在前门大街出现了专售冰棍的商店。

为什么把食盐放到天然冰里混合后能使水结冰呢?

这是因为许多纯净物质一旦掺入杂质,它的凝固点就会降低。

放在大木桶里的天然冰,加入适量的食盐,就会因凝固点降低而融解;冰融解时要从小铁筒里的水中吸热,小铁筒的水就会放热冻结成冰。

这就是制作冰棍的道理。

当然,在现代,人们已经能用各种先进的制冷设备来制造冰棍和冰激凌等冷食了。

炎热的夏天,热气逼人,吃上一根冰棍才舒服呢!

你注意过吗,冰棍从冷藏箱里拿出来往往还冒“汽”哩!

真有趣,通常只有热的东西才冒汽,冰棍为什么会冒汽呢?

  夏天的气温比冰棍的温度高得多,冰棍一遇到空气就要融化,融化时要从周围的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下降。

平时空气里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由于温度突然降低,就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

也就是说,冰棍周围的空气由于温度降低,便容纳不下原来所含的那么多水蒸气了。

在这种情况下,多余的水蒸气就结成微小的水珠,形成一团团飘浮着的雾状水滴,经光线照射,就成了白色的水汽。

云、雾、雨、雪形成的原因也是这样。

江河湖海里的水,受到阳光照射后,不断地变成水蒸气,飘散在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受热上升,升到一定高度,遇到冷空气,就凝成一团团悬浮的小水滴,这便是云。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也能结成一团团悬浮的小水滴,这就是雾。

所以云和雾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在合适的条件下,云里的小水滴不断地合并成大水滴,直到上升的气流托不住它的时候,便降落下来,形成雨。

如果是冬季,这些水滴就结晶成雪花漫天飘舞。

不过,空气中饱和水汽的凝结,必须有它凝结的“核心”才行,这个核心就是飘浮在空气中的尘埃,它是促进云、雾、雨、雪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有趣的热学问题高一五班徐崇

冰是冷的象征,一提到它,人们就会不寒而栗。

但是,在冰雪凛冽的冬天,生活在北极圈里的爱斯基摩人,却凭着用冰垒成的房屋,熬过严寒的冬天。

在北极圈内,有取之不尽的冰,又有用之不竭的水。

每当冬天到来之前,爱斯基摩人都要建造冰屋。

他们就地取材,先把冰加工成一块快规则的长方体,这就是“砖”;用水作为“泥”。

材料准备好以后,他们在选择好的地方,泼上一些水,垒上一些冰快,再泼一些水,再垒一些冰快;前边不断地垒着,后边不断地冻结着,垒完的房屋就成为一个冻结成整体的冰屋。

这种房屋很结实,被誉为爱斯基摩人的令人羡慕的艺术杰作。

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是怎样起到保暖防寒作用的呢?

首先,由于冰屋结实不透风,能够把寒风拒之屋外,所以住在冰屋里的人,可以免受寒风的袭击。

其次,冰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很好地隔热,屋里的热量几乎不能通过冰墙传导到屋外。

再次,冻结成一体的冰屋,没有窗子,门口挂着兽皮门帘,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屋内外空气的对流。

正因为如此,冰屋内的温度可以保持在零下几度到十几度,这相对于零下50多度的屋外,要暖和多了。

爱斯基摩人穿上皮衣,在这样的冰屋里完全可以安全过冬了。

当然,冰屋里的温度比起我们冬天的室内温度要低得多,而且冰屋里也不允许生火取暖,因为冰在0℃以上就会融解成水。

呵气和吹气

冬天在室外,气温很低,手冻得难受,这时往手上呵气,会使手感到暖和些。

从锅里取刚出笼的馒头,手烫得难受,这时往手上吹气,又觉得不太烫了。

那么,为什么呵气时感到暖和,而吹气又会解除烫感呢?

  原来,冬天在室外,人手的温度较低,从嘴里呵出的气温度较高,呵出的气速度缓慢,这时热量从呵出的暖气向冷手上传递,提高了手的温度,所以手就感到暖和。

刚出笼的馒头温度高,用手接触它后,使人产生烫感。

向手上吹气时,吹出的气速度快,促进了空气的流动,因而加快了手上水分的蒸发,水分的蒸发又会从手上吸收热量,所以手就感觉不怎么烫了。

向手背慢慢呵气,感到温暖;反之,向手背快速吹气,则感到凉快。

口气的温度和体内温度相近,但比手背皮肤的温度较高,故向手背呵气时,手背感到温暖。

但是,向手背快速吹气时,气流把手背的汗液迅速蒸发,液体蒸发会带走能量。

同时,快速的口气,也把附近的冷空气卷过来吹到手背上。

故手背就觉得凉快。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高一五班吴新冉

(液体化为气体时要吸热。

反之,气体化为液体时要放热。

电冰箱要怎样安排这两种物态变化,才能达到制冷的目的呢?

电冰箱是利用蒸发致冷或气化吸热的作用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电冰箱的喉管内,装有一种商业上称为氟利昂:

freon,俗称雪种的致冷剂。

常用的一种为二氟二氯甲烷(),是一种无色无臭无毒的气体,沸点为29℃。

氟利昂在气体状态时,被压缩器加压加压后,经喉管流到电冰箱背部的冷凝器,借散热片散热(物质被压缩后,温度就会升高)后,冷凝而成液体。

液体的氟里昂进入蒸发器的活门之后,由于脱离了压缩器的压力,就立即化为蒸汽,同时向电冰箱内的空气和食物等吸取汽化潜热(latentheatofvaporization),引致冰箱内部冷却。

汽化后的氟里昂又被压缩器压回箱外的冷凝器散热,再变为液体,如此循环不息,把冰箱内的热能泵到箱外。

电冰箱门上的星标

想一想:

(星标的数目代表不同的温度范围。

温度对冰箱中食物的储藏时期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电冰箱内有恒温器(thermostat),以控制电源的断续,使箱内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免过冷而耗电。

双门的电冰箱,门上有星形标志,以表示冷凝格(freezercompartment)的温度等级。

1颗星:

表示温度不高于-6℃,食物可贮藏十天。

2颗星:

表示温度不高于-12℃,食物约可贮藏一个月。

3颗星:

表示温度不高于-18℃,食物约可贮藏三个月。

4颗星:

表示温度不高于-20℃,食物约可贮藏三个月外,还可以冻结鲜食物。

(高空的气温很低。

喷气式客机在约一万公尺的空中飞行。

机外的气温约为-40℃。

军用喷气式飞机飞得更高,机外的气温也更低。

这样低温的空气,其中的水蒸气一定会凝结吗?

在晴空中,有时会见到一条长白带。

尽人皆知这白带是喷气式飞机过后所造成的。

但喷气式飞机喷出的是黑烟,为什么会形成白带呢P在晴天,由于大气没有云层阻隔,大气的热能较容易向太空散失,故晴空的气温较阴天为低。

气温往往低于水汽凝结的温度。

但水汽要凝结为水,必须有固体微粒作为核心---正如尘埃是雾的核心一样。

当喷气式飞机飞过后,就在路程上留下大量的烟粒(碳粒),这些烟粒正好作为水汽凝结的核心,于是就形成一道雾带。

这雾带把阳光反射,就形成光亮的白雾带了。

毛细现象高一五班魏金星

浸润和不浸润在洁净的玻璃板上放一滴水银,它能够滚来滚去而不附着在玻璃板上.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浸入水银里再取出来,玻璃上也不附着水银.这种液体不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不浸润.对玻璃来说,水银是不浸润液体.

在洁净的玻璃上放一滴水,它会附着在玻璃板上形成薄层.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浸入水中再取出来,玻璃的表面会沾上一层水.这种液体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浸润.对玻璃来说,水是浸润液体.

同一种液体,对一种固体来说是浸润的,对另一种固体来说可能是不浸润的.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石蜡.水银不能浸润玻璃,但能浸润锌.

把浸润液体装在容器里,例如把水装在玻璃烧杯里,由于水浸润玻璃,器壁附近的液面向上弯曲(图1甲),把不浸润液体装在容器里,例如把水银装在玻璃管里,由于水银不浸润玻璃,器壁附近的液面向下弯曲(图1乙).在内径较小的容器里,这种现象更显著,液面形成凹形或凸形的弯月面.

毛细现象把几根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插入水中,可以看到,管内的水面比容器里的水面高,管子的内径越小,里面的水面越高(图2甲).把这些细玻璃管插入水银中,发生的现象正好相反,管子里的水银面比容器里的水银面低,管子的内径越小,里面的水银面越低(图2乙).

浸润液体在细管里升高的现象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降低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能够产生明显毛细现象的管叫做毛细管.

液体为什么能在毛细管内上升或下降呢?

我们已经知道,液体表面类似张紧的橡皮膜,如果液面是弯曲的,它就有变平的趋势.因此凹液面对下面的液体施以拉力,凸液面对下面的液体施以压力.浸润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液面是凹形的,它对下面的液体施加拉力,使液体沿着管壁上升,当向上的拉力跟管内液柱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管内的液体停止上升,达到平衡.同样的分析也可以解释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下降的现象.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毛细现象的例子.植物茎内的导管就是植物体内的极细的毛细管,它能把土壤里的水分吸上来.砖块吸水、毛巾吸汗、粉笔吸墨水都是常见的毛细现象.在这些物体中有许多细小的孔道,起着毛细管的作用.

 

混响是怎么回事高一五班潘晓伟

声波在室内传播时,要被墙壁、天花板、地板等障碍物反射,每反射一次都要被障碍物吸收一些.这样,当声源停止发声后,声波在室内要经过多次反射和吸收,最后才消失,我们就感觉到声源停止发声后声音还继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做混响,这段时间叫做混响时间.混响时间的长短是音乐厅、剧院、礼堂等建筑物的重要声学特性.

对讲演厅来说,混响时间不能太长.我们平时讲话,每秒钟大约发出2~3个单字,假定发出两个单字“物理”,设想混响时间是3秒,那么,在发出“物”字的声音之后,虽然声强逐渐减弱,但还要持续一段时间(3秒),在发出“理”字的声音的时刻,“物”字的声强还相当大.因而两个单字的声音混在一起,什么也听不清楚了.但是,混响时间也不能太短,太短则响度不够,也听不清楚.因此需要选择一个最佳混响时间.北京科学会堂有一个学术报告厅,混响时间为1秒.

不同用途的厅堂,最佳混响时间也不相同,一般来说,音乐厅和剧场的最佳混响时间比讲演厅要长些,而且因情况不同而不同.轻音乐要求节奏鲜明,混响时间要短些,交响乐的混响时间可以长些.难于听懂的剧种如昆曲之类,混响时间一长,就更难于听懂.节奏较慢而偏于抒情的剧种,混响时间则可以长些.总之,要有一定的、恰当的混响时间,才能把演奏和演唱的感情色彩表现出来,收到应有的艺术效果.北京“首都剧场”的混响时间,坐满观众时为1.36秒,空的时候是3.3秒.这是因为满座时,吸收声音的物体多了,所以混响时间缩短,上面所说的最佳混响时间是指满座时的混响时间.高级的音乐厅或剧场,为了满足不同的要求,需要人工调节混响时间.其中一种办法是改变厅堂的吸声情况.在厅堂内安装一组可以转动的圆柱体,柱面的一半是反射面,反射强、吸收少;另一半是吸声面,反射弱、吸收多.把反射面转到厅堂的内表面,混响时间就变长;反之,把吸收面转到厅堂的内表面,混响时间就变短.

高水平的音乐会都不使用扩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