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70696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如在下面话题作文试题中:

在非洲大草原上,每天早晨,羊睁开眼睛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

我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跑得还快,否则我就会被狮子吃掉。

而就在同一时刻,狮子从睡梦中醒来,首先闪现在脑海里的第一个念头是:

我必须比跑得最慢的羊跑得快,要不然我就会饿死。

于是,几乎是同时,羊和狮子一跃而起,迎着朝阳跑去。

——这是“材料”。

生存的压力,使羊成了奔跑“健将”,狮子成了草原“猎手”。

在生活中,我们虽然没有像羊和狮子那样的生存压力,但学习、工作的压力仍然存在,正是这样的一些压力,使我们不断成功,不断进步。

——这就是“提示语”。

请以“成长需要压力”为话题,——显然是“话题”。

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这就是“要求”。

话题作文的“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一个由头,如以“成长需要压力”为话题的作文中,只要围绕着“成长需要压力”这个话题所引发出来的一切都可以作为这个作文的写作材料,构思成文后就是一篇关于“成长需要压力”的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相对于其他的作文样式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自由。

它的要求宽泛,没有审题障碍,它只给学生们规定了一个宽泛的写作范围,学生在这个宽泛的范围内,可以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文题,自择文体。

这无疑给学生作文带来了极大的自主性,更能够考查出学生的真实的写作能力。

二、解析给材料作文

那么什么是给材料作文呢?

给材料作文是一种半命题作文,它是根据所提给的一则或多则材料,让学生按要求进行作文的一种作文方式。

根据所提给的材料,可将给材料作文分为给文字材料作文、看图作文和情境作文。

很多学生容易和话题作文混淆的主要是给文字材料作文。

例如下面给材料作文:

读寓言诗《树叶和树根》,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一个晴朗的夏天/树叶把自已的绿阴撒向谷地。

/在树枝上,它们高谈阔论/极力夸耀自已。

“这也应该对我们说声谢谢。

”/从地底下发出了温和的声音。

/“是谁说话竟敢这样傲慢无礼!

”/树叶吵吵嚷嚷,在发脾气。

“是我们,”/地底下的声音回答。

/是深深地理在黑土中的——树根。

和话题作文只有一个话题不同,给材料作文可以有多个话题,从树叶的角度:

“自夸”,“目中无人”;

从树根的角度:

“奉献”,“默默无闻”;

而从树叶和树根的角度:

“不可数典忘祖”,“饮水要思源”,“功成莫忘本”等等。

给材料作文的优势在于它有特殊的综合训练价值。

它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又有利于培养想像能力;

它有利于培养写作能力,又有利于培养阅读分析能力。

由于对同一材料可以进行多角度的立意,因此也有利于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综合考察。

三、解析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的区别

1、话题作文所给材料只是引出话题,而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暗含了观点。

话题作文与以往的给材料作文相比,最大的差别是“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伟明先生语)。

话题作文所提给的材料,是引发学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学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它既不含有观点,更不是论据。

如下面的话题作文: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请你告诉我,朋友啊,朋友,你可曾记起了我。

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离开我……”

这是《朋友》歌词的一部分,请由此展开联想,并以“朋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里的话题“朋友”只是一个引子,学生可以围绕“朋友”写人,可以纪事,也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转换视角,写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他们。

而给材料作文就不同了,它是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材料本身就暗含了某种观点,学生作文行文的主旨要与材料相吻合。

例如安徽省2006年课改区中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5分)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

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锁骨受了伤。

妈妈又急又疼,可是晶晶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

“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

”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她知道了:

痛的那边就是左!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

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

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

  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

是否让你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

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3)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

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这是一道给材料作文。

命题者的意图是让考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对于所给材料,一定要明确材料内涵,弄清立意,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材料中的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考生只要围绕这些提示语来思考即可。

  这道题的写作内容非常广泛。

我们可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自己在人生旅途中遭受挫折、失败、困惑、痛苦等方面后是如何由此获得某种意外惊奇的;

也可写求学的坎坷历程、个人成长的风雨、对事物曲折的认知等等带给自己的意外收获。

只要是围绕“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来选取材料,写出的文章都是切题的。

2、其次“话题作文”比“给材料作文”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一个引子。

它不要求学生对话题本身进行分析、利用,只要从“话题”出发,凡与之有关的作文,不论写什么,不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写,不论用什么样的体裁(除诗歌外一般不作文体限制),都是符合要求的。

如安徽省2003年中考作文题是:

以“体验”为话题写一篇六百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那么,只要是与“体验”有关的人、事、物、体会、见解都应属于写作的范围。

加之此题又不限文体,于是,学生就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并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能力。

正是这样,“开放性”和“灵活性”才成为了话题作文显著的特点。

而“给材料作文”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学生的阅读能力;

若材料未读懂,观点提炼有误,那便宣告了此次作文的失败。

这种训练其实是把本不属于作文范围内的东西硬掺合进写作中,加之有文体的限制,这就更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这与培养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相悖的。

正是这种局限,才使得“给材料作文”逐渐淡出中考,被“话题作文”取而代之。

3、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的审读题目的顺序也不一样。

在写作中,学生往往习惯于这样的审读顺序:

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

这种“先看材料”的审读顺序,实际上给材料作文的审读顺序的惯性使然,因为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材料”。

而话题作文的审读顺序最好是:

话题——材料——提示语——要求。

即“先看话题,后看材料”。

这是因为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而非材料或提示语。

不少学生在审题顺序时出现偏差,原因可能正是忽视了这一点。

像面对话题“共享生命”的作文,如果学生行文时围绕提示语中的“生命”、“战争”、“环境”等内容立意,没有看到话题中“共享”一次的题眼作用,没有在关键词上做文章,就会严重偏离了题意。

以上只是浅谈下话题作文与给材料作文的区别,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只是写好这类作文的前提,学生真正些好作文需要在平时加大训练的力度,尤其是在创新作文上多下功夫。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来,尤其在中考作文中考出优异的作文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