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63373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懒惰的智慧》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能通过自主学习、引导叙述等方法提炼观点,能通过自主研读回答老师问题,学习多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目标:

能够理解“懒惰”的含义,联系实际培养“懒惰的智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论点和论据及对比论证的作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六、教学时长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故事导入新课:

一家世界知名的宾馆年终评选了十位“最懒惰”的工作人员作为“年度最优秀的员工”,为什么呢?

宾馆经理说:

“他们的懒突出表现在总是一次性就把餐具送到餐桌上,习惯一次性把餐桌收拾干净,一次性就把工作千完,讨厌做第二次。

因为他们懒,连一个多余的动作也懒得去做,而勤快的员工整天在为多余的事情忙碌。

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

同学们可能觉得很奇怪,千百年来,人们都赞美勤劳,反对懒惰,这个宾馆经理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为什么呢?

这样做有没有道理呢?

无独有偶,美国作家凯利也和这位经理一样,一反常理,对懒惰和懒惰者有着自己的诠释。

(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归纳论点

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作者评价懒汉的句子。

(这样做是使学生能准确、快捷地理清思路,提炼观点,初步分析文章结构。

明确:

1.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

2.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3.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4.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5.其实,正是懒汉承担了促进文明发展的重任。

归纳中心论点:

懒惰激励发明,懒惰促进进步。

(三)、再读全文,学习例证法

1.再读文章,从中找找作者运用了哪些事例来使说理更充分。

2.学生自己寻找事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班级交流。

本文所举事例如下:

①因为不懒惰,家庭主妇总是一副忙碌的倦容;

②因为不懒惰,有些人疲惫不堪;

③因为懒惰,饭店服务员成为最令人满意的、最优秀的员工;

④因为不懒惰,伙计让咖啡都变凉了;

⑤因为懒惰,远祖发明了水泵和水车;

⑥因为懒惰,祖先发明了第一条船;

⑦因为懒惰,波特发明了回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

⑧因为懒惰,人们发明了现代农业机械上的座位;

⑨因为懒惰,工人成为最优秀的;

⑩因为懒惰,领导成为最称职的;

⑾因为懒惰,建立了“2+2=4”的规则。

其中①—④是从日常生活方面证明了“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没有我们这些懒汉,即使勤劳的人一生中也会充满单调乏味的劳作”;

⑤—⑨是从技术改造方面论证了“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⑩—⑾从科学发明方面论证了“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设计这个环节在于让学生理解议论文中材料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明白在议论文中观点统帅材料,材料支撑观点。

在这个环节的讨论中,有一个学生提出了第十个事例应该归于日常生活,而不属于技术改造方面,老师给予了充分肯定。

这正是求异思维的最好体现,应该充分肯定该学生的求异思维品质,而这也正是这篇文章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要求我们去学习的。

4.作者所举的事例有何特色?

有何作用?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文章列举了大量的典型事例,从日常生活到技术改造,到科技发明,充分论证了懒惰对于促进社会文明的作用。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四)、学习对比论证

1.本文作者在运用事例论证论点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提示:

既有正面的事例,也有反面的事例,这叫做对比论证。

2.思考:

本文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日常生活中或工作中懒惰者与勤快者的不同表现和结果的对比;

懒惰者发明创造前后对文明程度的不同影响的对比。

3.讨论对比论证的作用。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懒惰对于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作用,懒惰的智慧的可贵,智慧的懒惰的可行,就显而易见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五)、课堂思考

1、作者在文章中证明了这样一个观点:

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

你能结合日常所见的事例来证实作者的这一观点吗?

2、联系课文,本文中的“懒惰”是指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不爱劳动,不爱工作吗?

若不是,请你尽可能用形象、通俗、富于哲理的话说说文中“懒惰”的含义。

文章用一系列事实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一个常为习惯思维所忽视的道理:

将来人类的进步,还要靠懒惰的智慧。

3、结合文中“懒惰”的含义,请你谈谈这篇文章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学完这篇文章后,我们知道题目中的“懒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惰,而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为了提高效率、节省时间的一种表现。

我们学习的启发有:

我们提倡勤奋学习,但不能死读书。

要多动脑筋,寻求最佳学习方法,寻找提高学习效率的捷径,不满足现状,不因循守旧,不断提高学业成绩。

(六)、课后小结

文章用一系列的事实说明了一个常为习惯思维所忽视的道理:

讨厌吃苦受累的“懒惰”的情绪,激励了发明;

想在脑力劳动中寻找捷径的“懒汉”,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八、课后作业

1.阅读附文《统筹方法》,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并通过小组交流:

你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你发现别人有什么聪明的“懒”办法?

2.你在学习、生活上有过什么发明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