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采访提问技巧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6202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技巧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技巧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技巧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技巧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技巧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技巧Word下载.docx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技巧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记者采访提问技巧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记者采访提问技巧Word下载.docx

抓住线索,寻根究底。

倾听被采访对象的发言,从中发现新线索,以此激发被采访对象的谈话激情,将采访引向深入。

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在2003年“非典”疫情得到控制后,对中科院院士钟南山的采访提问就是如此:

王志:

你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要搞国际协作?

钟南山:

这个病,本身的病原搞不清楚。

我们需要两个层面的协作:

流行病学的协作,国际上的大协作,需要综合各国的优秀的科技成果才能解决问题。

现在看起来你说的协作是对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你提出来是很有压力的,而且对你来说有非议,你知道吗?

当时我们首先跟香港大学合作、协作的时候,有一些人是反对的,当然并没有直接地责备我。

那这种批评和压力对你没有影响吗?

有影响,但我不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觉得我是在做一些学术上的互相支持,同时我希望把这个病更快地搞清,这没有什么错。

点评:

记者提出的这几个问题环环相扣,并且都能从采访对象的回答中找出新线索;

钟南山的回答为记者提供了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也从侧面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工作作风。

三、从侧面迂回提问

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被采访者并不愿意接受采访,即使出于无奈与记者会面,也会往往表现出沉默、少语等状态,使采访变得困难。

俗话说:

“点将不如激将”,面对这样的采访对象,记者从反面提出问题或者有意误解对方意思,以刺激、激发对方情绪,使其不吐不快,或认识到不说出来反而会对自己构成不利,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936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到延安采访毛泽东时,希望毛泽东谈谈自己的历史,但毛泽东想回避这个问题。

斯诺心平气和地向毛泽东提供了许多情况,并说:

“外国对你有种种传说和谣言,这难道是真的吗?

”这就是个激将问题。

毛泽东听了感觉很意外,甚至有些惊愕,于是同意纠正这些谣言,谈出了个人经历。

四、以探讨的形式展开讨论

新闻记者的采访目的,在于从采访对象那里得到具体事实和观点。

而且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的提问占主导地位,即你如何提问,人家就会如何作答,提问不当就会影响到回答的质量。

所以,实践中有些记者会预先设计好一个话题,以与对方探讨的形式,诱使对方倾泄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法拉奇当年采访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使他说出一番震动美国朝野的话,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法拉奇:

基辛格博士,您怎样来解释您几乎比总统更出名,更孚众望这一事实呢?

你有什么道理呢?

基辛格:

现在我还处在我的位置上,为什么要告诉你呢?

还是把你想的道理告诉我吧。

我可以肯定,你也有你的某些道理来说明我之所以有了名气的。

法拉奇:

我还没有把握,所以想从这次访问中找出道理来……我料想根本原因是成功使您出了名……您就像一个棋手走了几步好棋一样,首先是中国这步棋。

人们都佩服能将对方一军的棋手。

是的,中国是我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关键还不在于此。

关键在于……好吧,没关系,我就告诉你吧!

法拉奇在交流中说一半留一半,先谈自己的看法,抛砖引玉,再听对方的高见,加之适当的恭维,让对方自鸣得意……等等,最终使基辛格不由自主,一吐为快。

如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根据主题确定信源

事实性采访

一级信源:

当事人、目击者

二级信源:

调查者、调查报告、权威机构、政府组织、官员

评论性采访

官员

专家、学者

三级信源:

普通人

分析性信源

信源:

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

信源和采访的陷阱:

不可靠的新闻源

信源见木不见林,或忽略了重要的细节

为了某种事业或利益而接受采访

为了个人出风头

一面之词

提问技巧

1.开放式提问

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

特点:

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闭合式提问

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不要只问那种只能用“Yes”或“No”来回答的问题。

记者的问题应该争取从被采访者那里获得鲜活的直接引语和细节;

获得被采访者对事件的描绘或解释“怎么回事”“怎么会是这样”

提问的方式

正问。

即正面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干净利落,一般适用于一是记者熟悉的人;

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

三是有事情的朋友。

侧问。

也叫迂回法。

记者提问从侧面入手,经过迂回,绕绕圈子,然后才回到正题。

比较适合于不善于谈话的采访对象。

比如先从天气、共同兴趣等谈起(用破冰船起航P130)

反问。

又称激将法。

采访对象由于某方面的原因,不愿意

精彩的语言等;

缩记:

可使用一些自己创造的简便的符号代替繁杂的词句。

如社会主义——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四~等

笔记的记录内容

记眼睛所见的有特色的事物(看到)

人:

外貌特征、衣着服饰、神情举止

物:

形状、颜色、特点

景:

采访现场的环境、布置、陈设的特点

天:

气候特点对新闻事物的影响

地:

现场的地理、环境、条件对新闻事件的影响

记录被采访人陈述的语言(听到)

记重点的材料:

即事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点、关键点以及连接点

记人物的思想和见解:

记事不记脑,等于丢了宝

记人物生动的有个性的语言

记下全部重要讲话(领导人讲话、记者招待会的讲话)

记下易忘点:

数字、人名、地名、物名

记下背景材料

记下自己的所思、疑问点(想到)

复核记录材料(采访结束时与被采访人、有关领导、知情人复核)

采访本切忌都记满,一定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以补记一些材料,以及方便采访过程中记录记者本人的思考、疑问、备注。

3.画记:

它包括新闻照片、新闻录象以及现场作的图画。

通常是指画图。

要求:

一快、二准、三形象。

(好比绘画中的速写,用粗线条画下一件事物的大致轮廓)画图对丰富新闻报道形式有显著作用。

4.录音记录:

就是用录音机或者录音笔作采访记录。

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特别是人物专访常用录音记录。

好处:

记录真实、准确,而且可以作为资料和证据;

也便于记者腾出手来倾听、观察和思考,也方便用于隐性采访。

缺陷:

采访对象不一定适应;

后期整理比较费时;

录音效果不一定好;

设备本身需要准备充分。

尽管我们对记录有诸多形式,但最根本的形式还是笔记和心记。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