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技术规范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60074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缆技术规范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光缆技术规范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光缆技术规范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光缆技术规范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光缆技术规范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缆技术规范书Word下载.docx

《光缆技术规范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缆技术规范书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缆技术规范书Word下载.docx

2.7光纤翘曲度:

曲率半径≥4.0m

2.8截止波长:

(1)2m长光纤:

λc1100-1280nm(在2m光纤上测试)。

(2)22m长光纤:

λcc≤1260nm(在2m光纤+20m光缆上测试)。

2.9光纤衰减系数

在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为:

0.36dB/km

在1285-133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3dB/km。

在155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为:

0.22dB/km

在1480-158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2dB/km。

在1625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为:

0.27dB/km

2.10光纤在1550nm波长上的弯曲衰减特性

以37.5mm的弯曲半径松绕100圈后,衰减增加值小于0.5dB。

2.11色散

(1)零色散波长范围为1300-1324nm。

(2)最大零色散点斜率不大于0.093ps/(nm2.km)。

(3)1288-1339nm范围内色散系数不大于3.5ps/nm.km。

(4)1271-1360nm范围内色散系数不大于5.3ps/nm.km。

(5)1550nm波长的色散系数不大于18ps/nm.km。

(6)1480-1580nm波长范围内色散系数不大于20ps/nm.km。

2.12光纤偏振模色散

在1550nm波长光缆单盘偏振模色散系数:

≤0.2ps/(km)1/2;

光缆链路(≥20盘光缆)偏振模色散系数:

≤0.15ps/(km)1/2;

2.13拉力筛选试验

成缆前的一次涂覆光纤全部经过拉力筛选试验,试验拉力不小于8.2N(约为0.69Gpa,100kpsi,光纤应变约为1.0%),加力时间不小于1秒钟。

2.14光纤色谱

成缆中的一次涂复光纤采用全色谱,光纤的线序和端别都有色谱识别,色谱颜色鲜明纯正,光纤着色采用UV处理法,其颜色不迁染,不褪色(用丙酮或酒精檫试)。

在光纤光缆使用寿命内,光纤不褪色、涂覆层不粉化。

2.15光纤的温度特性

光缆内光纤温度(与20℃时的值比较):

-30℃~+70℃范围内光纤衰减变化不大于0.02dB/km。

运输和存储温度:

-20℃~+60℃温度范围内光缆纤芯及护套均无任何形变或损坏,填充的油膏无硬化和滴流,温度试验按国际或IEC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

2.16光纤接头损耗

所供光缆中的任意两根光纤在工厂条件下1310nm和1550nm波长的熔接损耗满足:

平均值≤0.03dB

最大值(2σ)≤0.05dB

3.光缆产品的有关要求

3.1缆芯结构

本光纤光缆技术规范书的光缆选用为松套层绞式(GYFTY、GYTA53)单模光纤室外光缆。

松套管内充满化学性能稳定,不与涂覆材料相溶,防水性能好的触溶性纤膏,松套层绞式光缆缆芯中的所有间隙充满阻水缆膏。

松套管内与缆芯中所充油膏与光缆材料相溶,无毒、不燃烧、在低温不凝固,高温不滴流。

松套层绞式光缆中心为加强芯用Φ1.5~2.1mm的FRP和磷化优质圆钢丝。

其中钢丝磷化均匀、不脱皮、无损伤、不绣蚀;

整盘光缆中的中心加强构件应为整根钢丝。

3.2护层结构

(1)GYFTY松套层绞式光缆:

非金属加强件+聚乙烯外护层;

GYTA53松套层绞式光缆:

铝塑复合带+聚乙烯内护层-钢塑复合带+聚乙烯外护层

聚乙烯护层表面光滑平整,无气泡。

(2)钢(铝)带搭接的宽度在缆芯外径大于9.5mm时,大于6mm;

在缆芯外径小于9.5mm时,大于缆芯周长的20%。

(3)涂塑钢带与聚乙烯护层之间的粘接强度不小于1.4N/mm;

搭接处钢带与钢带之间的粘接撕裂强度不小于1.4N/mm。

(4)铝带厚度≥0.18mm

涂塑层厚度≥0.05mm(每边)

钢带厚度≥0.15mm

(5)光缆结构都是全截面阻水结构,光缆内所有间隙均填充阻水材料。

3.3光纤识别

为了便于识别,光纤和松套管都有色谱标志,用于识别的色谱鲜明,在安装或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温度下,不褪色,不迁染到相邻的其它光缆元件上。

松套管根据用户需要可采用全色谱或领示色谱标志,当松套管采用全色谱标志时,面向光缆A端看,在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序号增大,松套管序号及其对应的颜色符合表1的规定。

当采用领示色谱时,领示色为红色和绿色,其余元构件与其他的相同颜色,为本色。

面向光缆A端看,在顺时针方向上红和绿顺序排列且松套管序号增大(填充绳不计序号)。

光纤采用全色谱标志,其颜色选自表2规定的各种颜色。

每盘光缆两端分别有端别识别标志:

面向光缆看,在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序号增大时为A端,反之为B端;

A端标志为红色,B端标志为绿色。

识别用全色谱表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颜色

绿

粉红

青绿

3.4机械要求和测试方法

3.4.1光缆允许张力和侧压力

光缆允许张力和侧压力满足如下表2的要求

(1)光缆在承受表2中的“长期允许张力”情况下,光缆延伸率不大于0.2%,同时,光缆内每一根光纤的延伸率为0.00%,缆中光纤在1310nm、1550nm处的衰减变化应为0.0dB/km。

(2)光缆在承受表2中的“短期张力”情况下,光缆中所有光纤的延伸率应不大于0.15%。

光缆允许张力、侧压力表表2

最小允许张力(N)

最小允许侧压力(N/100mm)

光缆型号

长期

短期

长期

GYFTY

300

1000

GYTA53

3000

3000

3.4.2光缆经拉伸、压扁、反复弯曲、冲击、扭转、卷绕、勾挂、弯折、振动、摩擦等试验后,缆内光纤无附加衰耗,光缆护套无目力可见裂纹,缆内所有光纤及其他附件应完整无缺。

光纤在1310nm和1550nm处衰减无变化,光纤衰减测试方法应符合IEC793-1-C10A或C10B。

试验项目和标准如表3所示

光缆机械性能试验表表3

项目

试验条件

指标

试验方法

拉伸

短/长期拉力(N)

1500/600

IEC-794-1-E1做一个循环,全过程监测光功率

持续时间(分)

光缆长度(m)

50

压扁

1000/300

IEC-794-1-E3测5点,两点间隔>

0.5m,每点垂直径向各一次,全过程监测光功率。

冲击

锤重(kg)

0.45/1.0

IEC-794-1-E4测5点,两点间隔>

0.5m,每点冲击

落高(m)

次数(次)

反复弯曲

张力(N)

250

IEC-794-1-E6每个试样只做一次,监测试验前、后的光功率。

弯曲直径(mm)

20D

弯曲弧度(度)

±

90

扭转

IEC-794-1-E7每个试样只做一次,监测试验前,最后一个±

1800及恢复到起始状态后的光功率

有效长度(m)

角度(度)

180

曲挠

滑轮直径(mm)

IEC-794-1-E8

重物重量(kg)

15

循环次数(次)

钩挂

0.7

IEC-794-1-E9试验长4.5m,垂度0.3m,中间正上方0.1m,自由下落测试验前,后复原光功率。

次数

弯折

直径(mm)

10D

IEC-794-1-E10前、后光功率及有无弯折。

卷绕

卷绕直径(mm)

IEC-794-1-E11监测试验前、后光功率。

圈数

刮磨

钢针直径(mm)

IEC-794-1-E2

负载(N)

65

3.5光缆允许的弯曲半径

受力时(敷设中):

光缆外径的20倍

不受力时(敷设后固定):

光缆外径的10倍

3.6光缆衰减温度特性

3.6.1环境温度要求

工作时:

-30℃~+60℃

敷设时:

-15℃~+40℃

运输、储存时:

-40℃~+70℃

3.6.2温度循环试验

(1)测试方法:

IEC794-1-F1

(2)试验条件

温度台阶:

+20℃、-20℃、-30℃、+60℃、+70℃

保持时间:

每一台阶24小时

循环次数:

2个循环

(3)测试要求

-20℃~+60℃光纤衰减变化为零

-30℃~+70℃光纤衰减变化不大于0.1dB/km

(与20℃时的值比较)

温度循环试验结束后,温度恢复到20℃时,无残余附加衰减。

测试方法符合IEC793-1-C10A或C10B。

3.7光缆渗水性能

按IEC794-1-F5B规定在光缆全截面上执行,1米高水柱、3米长光缆、24小时不渗水。

3.8光缆外护层绝缘电阻(外护层铠装层与大地间),在光缆浸水24小时后测试,不小于2000MΩ.Km(直流500伏测试)。

3.9介电强度

外护层内铠装与大地间:

在光缆浸水24小时后测试,不小于直流20KV/DC(2分钟)。

外护层内铠装与金属加强芯间:

不小于直流20千伏5秒钟,符合ITU-TK.25规定。

3.10火花试验

光缆外护层经受至少直流12KV的火花试验电压。

3.11滴流性能

在温度为70℃(24h)的环境条件下,光缆无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等滴出。

3.12光缆预期使用寿命:

光缆预期使用寿命大于30年。

3.13光缆交货要求

3.13.1光缆盘长:

2000米或3000米(光缆具体盘长要求由用户在合同中提出)。

偏差:

负偏差为0,正偏差10‰。

3.13.2光缆盘要求

缆装在光缆交货盘上出厂,盘装光缆每盘只有一个制造长度。

光缆两端密封并具有表示端别的颜色标志,A端为红色,B端为绿色。

并且光缆两端固定在光缆盘内,其内端预留可移出长度不少于3m的光缆,以供测试之用。

3.14光缆外护层上以1米间隔印出以下内容:

(1)纵长米

(2)光缆规格型号

(3)制造厂家

(3)制造年份

以上标志均是永久和清晰的(在光缆寿命期间内)。

尺码的精确度优于每100m±

0.2m。

4.光缆使用原材料特性

4.1光纤:

ITU-TG.652单模光纤

4.2光缆填充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