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简答题
1.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GIS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数据(或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
其核心部分是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空间数据反映GIS的地理内容,而管理人员和用户则决定系统的工作方式和信息表示方式。
(1)计算机硬件系统:
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是GIS的物理外壳。
包括输入/输出设备、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等,向提供信息、保存数据、返回信息给用户。
(2)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指必需的各种程序。
对于GIS应用而言,通常包括:
计算机系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其他支持软件、应用分析程序。
(3)系统开发、管理和使用人员:
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应包括负责系统设计和执行的项目经理、信息管理的技术人员、系统用户化的应用工程师以及最终运行系统的用户。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员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关键。
(4)空间数据:
它是由系统的建立者输入GIS,是系统程序作用的对象,是GIS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的实质性内容。
主要包括空间位置、空间关系、属性等。
2.简述栅格数据及其主要编码方式。
栅格结构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空间数据结构,是指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每个网格作为一个象元或象素由行、列定义,并包含一个代码表示该象素的属性类型或量值,或仅仅包括指向其属性记录的指针。
因此,栅格结构是以规则的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组织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非几何属性特征。
栅格数据的主要编码方式包括:
(1)直接栅格编码:
这是最简单直观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种栅格结构编码方法,就是将栅格数据看作一个数据矩阵,逐行(或逐列)逐个记录代码,可以每行都从左到右逐个象元记录,也可以奇数行地从左到右而偶数行地从右向左记录,为了特定目的还可采用其他特殊的顺序。
(2)压缩编码方法:
目前有一系列栅格数据压缩编码方法,如键码、游程长度编码、块码和四叉树编码等。
其目的是用尽可能少的数据量记录尽可能多的信息,其类型又有信息无损编码和信息有损编码之分。
a)链码:
又称为弗里曼链码或边界链码,链码可以有效地压缩栅格数据,而且对于估算面积、长度、
的种子点与原有种子点一起进行新的扩散运算,并将该种子点赋以该多边形的编号。
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所有种子点填满该多边形并遇到边界停止为止。
r,则该待判点属于此多边形,赋以多边形编号,否则在此多边形外部,不属于该多边形。
?
b)复数积分算法:
对全部栅格阵列逐个栅格单元地判断该栅格归属的多边形编码,判别方法是由待判点对每个多边形的封闭边界计算复数积分,对某个多边形,如果积分值为2
c)射线算法和扫描算法:
射线算法可逐点判断数据栅格点在某多边形之外或在多边形内,由待判点向图外某点引射线,判断该射线与某多边形所有边界相交的总次数,如相交偶数次,则待判点在该多边形外部,如为奇数次,则待判点在该多边形内部。
要注意的是:
射线与多边形边界相交时,有一些特殊情况会影响交点的个数,必须予以排除。
d)边界代数算法:
它适合于记录拓扑关系的多边形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结构。
若多边形编号为a,初始化的栅格阵列各栅格值为零,以栅格行列为参考坐标轴,由多边形边界上某点开始顺时针搜索边界线,当边界上行时,位于该边界左侧的具有相同行坐标的所有栅格被减去a;
当边界下行时,该边界左边所有栅格点加一个值a,边界搜索完毕则完成了多边形的转换。
(2)栅格格式向矢量格式的转换
多边形栅格格式向矢量格式转换就是提取以相同的编号的栅格集合表示的多边形区域的边界和边界的拓扑关系,并表示由多个小直线段组成的矢量格式边界线的过程。
栅格格式向矢量格式转换通常包括以下四个基本步骤:
a)多边形边界提取:
采用高通滤波将栅格图像二值化或以特殊值标识边界点;
b)边界线追踪:
对每个边界弧段由一个结点向另一个结点搜索,通常对每个已知边界点需沿除了进入方向的其他7个方向搜索下一个边界点,直到连成边界弧段;
c)拓扑关系生成:
对于矢量表示的边界弧段数据,判断其与原图上各多边形的空间关系,以形成完整的拓扑结构并建立与属性数据的联系;
d)去除多余点及曲线圆滑:
由于搜索是逐个栅格进行的,必须去除由此造成的多余点记录,以减少数据冗余;
搜索结果,曲线由于栅格精度的限制可能不够圆滑,需采用一定的插补算法进行光滑处理,常用的算法有:
线形迭代法;
分段三次多项式插值法;
正轴抛物线平均加权法;
斜轴抛物线平均加权法;
样条函数插值法。
2.简述空间数据误差来源与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从空间数据的形式表达到空间数据的生成,从空间数据的处理变换到空间数据的应用,在这两个过程中都会有数据质量问题的发生。
(1)空间现象自身存在的不稳定性:
包括空间特征和过程在空间、专题和时间内容上的不确定性。
(2)空间现象的表达:
数据采集中的测量方法以及量测精度的选择等受到人类自身的认识和表达的影响,这对于数据的生成会出现误差。
(3)空间数据处理中的误差:
在空间数据处理过程中,容易产生的误差有以下几种:
投影变换产生的差异;
地图数字化和扫描后的矢量化处理都可能出现误差;
数据格式转换中的位置差异性;
数据抽象时产生的误差;
建立拓扑关系过程中的位置坐标的变化;
与主控数据层的匹配位移导致误差;
数据叠加操作和更新产生空间位置和属性值的差异;
数据集成处理产生的误差;
数据的可视化产生表达上的误差;
数据处理过程中误差的传递和扩散
(4)空间数据使用中的误差: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数据的解释过程,一是缺少文档,这样往往导致数据用户对数据的随意性使用而使误差扩散。
数据质量控制是个复杂的过程,要控制数据质量应从数据质量产生和扩散的所有过程和环节入手,分别用一定的方法减少误差。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常见的方法有:
(1)传统的手工方法:
将数字化数据与数据源进行比较,图形部分的检查包括目视方法、绘制到透明图上与原图叠加比较,属性部分的检查采用与原属性逐个对比或其他比较方法。
(2)元数据方法:
数据集的元数据中包含了大量的有关数据质量的信息,通过它可以检查数据质量,同时元数据也记录了数据处理过程中质量的变化,通过跟踪元数据可以了解数据质量的状况和变化。
(3)地理相关法:
用空间数据的地理特征要素自身的相关性来分析数据的质量。
3.3S集成的作用和意义。
3S技术为科学研究、政府管理、社会生产提供了新一代的观测手段、描述语言和思维工具。
3S的结合应用,取长补短,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趋势,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大脑,两只眼睛”的框架,即RS和GPS向GIS提供或更新区域信息以及空间定位,GIS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以从RS和GPS提供的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成为决策的科学依据。
GIS、RS和GPS三者集成利用,构成为整体的、实时的和动态的对地观测、分析和应用的运行系统,提高了GIS的应用效率。
在实际的应用中,较为常见的是3S两两之间的集成,如GIS/RS集成,GIS/GPS集成或者RS/GPS集成等,但是同时集成并使用3S技术的应用实例则较少。
RS、GIS、GPS集成的方式可以在不同的技术水平上实现,最简单的办法是三种系统分开而由用户综合使用,进一步是三者有共同的界面,做到表面上无缝的集成,数据传输则在内部通过特征码相结合,最好的办法是整体的集成,成为统一的系统。
单纯从软件实现的角度来看,开发3S集成的系统在技术上并没有多大的障碍。
目前一般工具软件的实现技术方案是:
通过支持栅格数据类型及相关的处理分析操作以实现与遥感的集成,而通过增加一个动态矢量图层以与GPS集成。
对于3S集成技术而言,最重要的是在应用中综合使用遥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利用其实时、准确获取数据的能力,降低应用成本或者实现一些新的应用。
3S集成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综合的、完整的对地观测系统,提高了人类认识地球的能力;
相应地,它拓展了传统测绘科学的研究领域。
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Geomatics*产生并对包括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在内的现代测绘技术的综合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
同时,它也推动了其它一些相联系的学科的发展,如地球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它们成为“数字地球”这一概念提出的理论基础。
三、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为了完成城市道路拓宽改建分析,论述需要那些空间数据,并描述在GIS支持下的分析流程。
利用建立缓冲区、拓扑叠加和特征提取,计算一条道路拓宽改建过程中的拆迁指标。
(1)明确分析的目的和标准
目的是计算由于道路拓宽而需拆迁的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和房产价值,道路拓宽改建的标准是:
a)道路从原有的20m拓宽至60m;
b)拓宽道路应尽量保持直线;
c)部分位于拆迁区内的10层以上的建筑不拆除。
(2)准备进行分析的数据
需要涉及两类信息,一类是现状道路图;
另一类为分析区域内建筑物分布图及相关信息。
(3)进行空间操作
首先选择拟拓宽的道路,根据拓宽半径,建立道路的缓冲区。
然后将此缓冲区与建筑物层数据进行拓扑叠加,产生一幅新图,此图包括所有部分或全部位于拓宽区内的建筑物信息。
(4)进行统计分析
首先对全部或部分位于拆迁区内的建筑物进行选择,凡部分落入拆迁区且楼层高于10层以上的建筑物,将其从选择组中去掉,并对道路的拓宽边界进行局部调整。
然后对所有需拆迁的建筑物进行拆迁指标计算。
(5)将分析结果以地图和表格的形式打印输出。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考试试题三参考答案
一、
1行程编码:
栅格数据的一种压缩编码方式,是将行或列中重复的元素进行合并,以达到减少存储和数据冗余的目的,包括一维行程和二维行程.
2地理信息系统:
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对全部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的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等的技术系统.
3拓扑关系:
图形在保持连续变化状态下,图形关系保持不变的性质.或空间实体之间的关系.
4数字地球:
是用数字化的形式对地球表层及其空间甚至于地表以下某些特征的一种抽象描述的模型,是地球诸要素信息的数字集合.
5缓冲区分析:
即邻近度分析,是对空间点线面实体周围形成范围的一种距离空间的分析技术,主要描述地理实体目标的影响范围和服务范围.
1比较点在多边形内的判别方法射线法和弧长法的优缺点。
点在多边形内的两种判别方法.射线法主要是从判断点向多边形做射线,判断线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