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音乐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探索Word下载.docx
《提高初中音乐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探索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初中音乐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探索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但新课程的中学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突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基础知识及技能。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重视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
然而,如何有效地开展音乐课教学却困扰着音乐教师。
一、目前音乐教学低效的现状
(一)对升学率的追求,导致了对音乐的忽视。
目前,很多学校为了片面的追求升学率,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所谓的主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上,什么活动都围绕主课转,而对我们所谓的副课(音乐、美术等)放置一边。
在实际教学中,中小学教育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对于音乐有时是放置一边,能上则上,有事还可能把音乐课冲掉等。
对于家长,在家也是一味地叫自己的孩子做语文数学等,在家总有做不完的语文数学题,而对于音乐等学科家长总是制止学生的学习。
这样,导致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减少。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的漠视。
虽然现在提倡的是开放教学,但很多学校在教学中没有真正地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很难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学,很难因材施教,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及个体差异。
因此,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学生们感到除了语文,数学,英语这些“重要的学科”影响着自己的前途,为此不得不“爱”不得不学外,对别的都无所谓。
这种无所谓的态度进而导致对音乐课的漠视。
(三)过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的忽视。
很多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考试分数,导致了我们整个教育产生面向少数人的少数方面(单一的分数提高),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学生拼命的为了分数而努力,从而放弃了能不学就不学的科目。
(四)音乐课堂中细节的忽视导致课堂效果低。
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
当前的音乐教学,一方面由于师生家长等多方的不很重视,另一方面由于监督与考核机制的欠缺,因此,普遍都为显现出为教学而教学的现象,忽视了课堂上的教学效果。
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魅力,就是要使教学细节具有魅力。
从自身的音乐课堂教学细节着手,从教学模式上进行研究,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作思考,在现代音乐教学的理论指导下,努力改善课堂教学细节,一步步、一点点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益,使学生真心地爱上音乐课,爱上音乐,应该是当前形势下音乐教学的一种正确的走向。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音乐课堂教学应该是动与静的交替与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对每位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尽力让每个孩子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
从学习群体来看,有效的主体参与是一个全体参与、多向互动的过程。
就音乐学科而言,如果赋予它更宽的外延那就要从三个层面去理解,首先,对教学目标来讲,它是有效果的,是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
其次,从教学方式来讲,是根据教材特点,歌曲的难异程度及学生的个别差异等情况进行适度调整的。
再次,从教学过程的层面来讲,它是有效益的,符合音乐学科艺术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征,是一种师生共同学习和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中问题。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
要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推进音乐教师专业化。
推进音乐新课程实施,需要更加专业化的音乐教师,当然音乐新课程实施也会促进音乐教师专业化,这个过程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在推进音乐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首当其冲的是音乐教师的专业化问题。
(1)增强音乐教师的知识涵养。
(2)加强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推进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4)音乐教师的自我反思。
(二)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音乐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
音乐教师与学生是音乐教学中的主体,音乐教师是“教”的主体,而学生是“学”的主体,两者形成“主体间性”,音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我”与“他”的关系而是“我”与“你”的对话关系。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对话与交流,理解与促进的发展性师生关系。
(三)积极转变家长的观念。
积极转变家长的观念让其认识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发展。
也要让家长认识到:
音乐新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对其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也可以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只有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才能充分调动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
从而,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开展音乐教学,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
因此,我们教师要多花心思在教学的设计上,只有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的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我们可以开展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感兴趣的事儿来调动一下学生们的情绪。
比如,临时做个小游戏“击鼓传花”,传到哪位同学那里,就让他来演唱一段歌曲。
(1)精彩的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优秀的教学导入环节,不但能够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对导入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于课前导入的形式多样,就常用的一些方法总结如下:
①故事导入法。
中学生对叙述性内容的艺术作品较为关注,对剧中人物情感变化也甚感兴趣。
课前精选一段与课题相关的故事题材作为开场,能使学生对艺术作品尤其是大型艺术作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作为顺利欣赏作品的过渡。
②设疑导入法。
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在遇到矛盾或疑问时,往往会产生很强的知道愿望。
这时大脑特别兴奋,于是就会积极思考,千方百计地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教师在导入时,根据教学内容,可设置一些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的问题。
例如:
在欣赏交响音画《图画展览会》片段《两个犹太人》时,我会先让学生自己讨论一下,如果你是作曲家,你会用怎样的乐器、力度、速度来表现这两个人?
然后听一听作曲家是怎么做的?
你的想法跟他一样吗?
这时,学生总是听得特别仔细,并由这类充满想象且难度中等的问题会给他们多少带来一些成功感。
③情景导入法。
制造一种气氛,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受到一种特定气氛的影响,而不知不觉随着这种感觉去思考、学习。
运用这种导入方法可借助于多媒体。
在学习《让世界充满爱》单元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画面,教师在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动情解说(a非典事迹;
b抗洪抢险;
c美国9.11救灾现场;
d希望工程)由此展示主题《让世界充满爱》,让学生在感动中进行新课的学习。
另外还有“直接导入法”、“温故导入法”等多种方法,运用好的导入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音乐流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爱好。
教师要不局限于课本,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介入的音乐流动。
在流动中,学生是主体,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勇敢地去动,去唱,去跳,真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正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3)竟猜音乐谜语加强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音乐知识的学习是音乐教学的一部分,是提高其它音乐能力的基础,但学生往往忽视它的重要性。
因此,我偶尔也用竟猜音乐谜语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4)讲音乐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经常需要了解一些音乐家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如果只是枯燥地将这些内容照本念给学生,只会使学生感到乏味。
没有情感上的认可,学生在欣赏中是被动的。
反之,如果给学生们讲一些生动的音乐故事,情况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五)重视音乐课程资源开发。
(1)民族传统音乐课程资源。
在音乐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充分地发掘民族的传统课程资源,实现“古为今用”。
音乐教师需要充分的理解我国音乐历史和音乐传统,了解不同背景下的音乐文化,采取扬弃的态度,充分利用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资源,将传统的、民族的音乐为今天的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创作服务。
(2)社区音乐课程资源。
不同社区具有不同的音乐文化资源,音乐教师需要进行不断的开发和利用。
特别是在校本音乐课程开发时,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
(3)网络音乐课程资源。
在今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触角已经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甚至有人戏称当今世界已经是个“地球村”了,教育领域也逐步在实现教育信息化。
学校的校园信息化的程度在不断提高,网络在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络成为了音乐课程资源开发重要环节,网络以较快的速度传递着各种音乐资源信息,音乐教师与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加强音乐课程与生活的联系。
音乐课堂作为学生和音乐教师在学校生活的重要场所,音乐课堂也是生活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音乐课堂离不开生活。
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加强音乐课堂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一、关注学生的音乐生活经验。
第二、音乐教学贴近生活。
所以音乐课堂教学是在音乐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进行,音乐教师的教学需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
(六)改进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推进音乐教学方式的转变。
第一、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课堂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课堂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音乐教师要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活动的主角而不只是观众,音乐教师是策划人和欣赏者而不是裁判员或评委。
第二、尊重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去欣赏学生,指导学生去进行探究和创造,对于学生的音乐创作需要尊重。
第三、形成“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不同于生活共同体,它由尊重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形成的“同一性”。
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体现出音乐教师与学生都是平等中的一员,音乐教师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
从课内到课外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流动拓展到课外等。
从本学科到跨学科。
音乐教育必需具有宽广的视野,必需保持开放的立场。
如在各门课程中:
语文、历史、地舆、生物……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
如:
音乐与跳舞结合来表现音乐;
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
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沟通等。
(七)创设情境,引导参与,体验、感悟音乐。
“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
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