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一中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253365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湘潭市一中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省湘潭市一中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省湘潭市一中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省湘潭市一中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省湘潭市一中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湘潭市一中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湖南省湘潭市一中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湘潭市一中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湘潭市一中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无罪票数

死刑票数

反对死刑票数

怠慢和蛊惑青年

6000人

501人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281票

220票

361票

140票

上表反映出

A.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真正广泛性

B.程序合理不能确保判决的公正性

C.公民的政治素养决定民主效果

D.直接民主不能保障公民民主权利

4.伯利克里说:

“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

贫穷也不再是障碍,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

”该材料能体现出雅典民主制的原则是

A.普选制

B.选贤任能

C.法治

D.群众监督

5.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时间

松江市镇数量

1550年以前

59

1551-1722年

113

1723-1861年

167

1862-1911年

369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6.南宋时期,商品价格由行户、行头、官府三方制定,将商品质量分为精、次、粗三等,然后按照质量等级确定商品价格,最后将制定好的价格记录在案写成状文,报送专门管理价格的部门备案。

这表明当时

A.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

C.官府操纵商品价格

D.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监管

7.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主张,新政府“赖以奠基的原则,其组织权力的方式,务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可能获得他们的安全和幸福”。

在法国大革命中,圣茹斯特指出,幸福是欧洲的一种“新的概念”,旨在反对大贫大富。

材料反映了二者

A.主张建立总统制共和制B.关注平等原则

C.提倡以权力制约权力D.倡导天赋人权原则

8.据1842年《曼彻斯特卫报》公布的英国官方统计,当时全英死亡率约稍低于2.25%(即平均每45人中有1人死亡),新兴城市曼彻斯特的死亡率是1:

32.72,不包括郊区则是1:

30.75,利物浦的死亡率是1:

31.90,不包括郊区则是1:

29.90。

这种现象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A.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条件

B.与英国长期的黑奴贸易有关

C.根源于当时英国的政治体制

D.是不适当的医疗政策导致的结果

9.1927年8月,毛泽东在《湖南民众组织更需要武装》中提出:

“要在湘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由此可知,毛泽东

A.已预知了秋收起义的失败

B.最早提出了关于土地革命的主张

C.意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D.已经萌发“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0.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与李宗仁、汤恩伯等前线将领不同的是,在具体战役上既要考虑“战略”,更要考虑“政略”。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

这说明蒋介石实行该“政略”的主要意图是

A.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确保上海重要的国际市场地位

C.争取外交上的主动性和树立国际形象

D.希望美国出兵以迅速打败日本

11.1862年,浙江人叶澄衷在上海虹口美租界开设了近代上海第一家五金行号“顺记”。

因为叶澄衷在经营过程中重视信誉,不久美孚石油公司就委托“顺记”帮助推销煤油,“顺记”以此为契机得到快速发展。

该现象表明当时

A.部分民族资本家重视经营策略

B.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依赖于外商

C.外商企业刺激了民族工商业的诞生

D.上海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起步较早

12.下表为近代中国土布生产状况表,据此可知()

项目 

1840年 

1860年 

1894年 

全国土布应有产量(万匹) 

59732.7

60471.0

58915.8

土布消用棉纱量(万担) 

620.9

628.6

612.4

土布消用洋纱量(万担) 

2.5

3.5

143.4

A.鸦片战争后传统棉纺织业仍然相对稳定

B.在洋布倾销之下中国土布生产遭遇重挫

C.外国资本主义基本控制中国的商品市场

D.鸦片战争后传统经济的生命力仍然旺盛

13.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

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14.弗里德曼认为,私有企业和个人是其私有财产的所有者,他们比谁都更加关心与其交易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因此,政府的职责范围理应是保护他们的自由以免受到来自大门外的敌人以及来自同胞们的侵犯;

保护法律和秩序;

保证私人契约的执行;

扶持竞争市场,而不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揽。

这一经济理论主张

A.国家放松干预经济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C.完全的自由放任D.积极仿效计划经济

15.1945年10月,在回答英国记者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毛泽东说:

“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下列制度设计中,集中体现毛泽东的论述的是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B.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6.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箭头”比喻上海浦东地区,把上海浦东比喻为“箭头”的主要原因是

A.上海浦东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位置

B.开放浦东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战略的体现

C.上海开放时间早,经济基础好、整体实力强

D.上海是近代以来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

17.1972年,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宴会上说:

“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的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分歧”主要是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②“共同点”主要是指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

③“新的开始”指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④处理两国的方针是“求同存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18.《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

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时间

主题

1880—1889年

1890—1899年

1900—1907年

禁缠足(篇)

3

11

17

兴女学(篇)

5

6

介绍外国妇女(篇)

2

19

22

合计

10

36

56

由此推断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知识界的宜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19.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20.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

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21.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

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

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

这些变化表明

年份(年)

1684

1689

1701

售价(荷盾)

80

7.75

2.32

A.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B.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C.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22.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

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

这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23.(2021年北京卷)下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

图中①处应填写

A.罗斯福新政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D.欧洲煤钢联营

24.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二、材料分析题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

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

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

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

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

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

--陈云:

《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

材料二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

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

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

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

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

--邓小平:

《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