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雷题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2461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防雷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筑防雷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筑防雷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筑防雷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筑防雷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防雷题库.docx

《建筑防雷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防雷题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防雷题库.docx

建筑防雷题库

外部防雷

1、根据GB50057-94规定,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直击雷防护的屋面避雷网尺寸不大于10×10m或12×8m。

2、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建筑物的引下线不少于2根,间距分别为12m、18m、25m。

3、第一、二类防直击雷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应设立接地装置。

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10Ω,第三类冲击电阻≤30Ω。

4、避雷针接闪器尺寸为1~2m时,用圆钢制作时直径不应小于16mm,钢管直径不应小于25mm。

5、建筑避雷带、引下线可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小于8mm,扁钢截面积不小于48mm²,其厚度不小于4mm。

6、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人工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及人工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宜为5m。

7、加油站金属储油(汽)罐壁厚<4mm时,应装避雷针,金属储油罐壁厚≥4mm时,可不设避雷针(网),但应接地,在年平均雷暴日≥40d的地区仍应设避雷针(网)。

8、建筑物的雷电防护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9、北京奥运“鸟巢”,其建筑主体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10、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独立避雷针和架空避雷线(网)支柱及其接地装置至被保护建筑物的距离不小于3m。

11、有一座办公楼,高92m,在设计时应采用防侧击雷措施,从45m起每隔不大于6m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相连。

12、高度不超过40m的烟囱,可只设一根引下线,超过40m时应设两根引下线采用圆钢时,直径不应小于12mm;采用扁钢时,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厚度≥4mm。

13、省档案馆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14、当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面积占总面积≥30%时该建筑物确定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15、不得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的公共天线的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

16、当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小于12mm,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

17、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圆钢,埋于土中的水平接地体采用扁钢或圆钢。

圆钢直径不小于10mm,扁钢截面积不小于100mm²,其厚度不应小于4mm,角钢厚度不小于4mm,钢管壁厚不小于3.5mm。

18、单支避雷针高度为h,环球半径为hr,当h>hr时,继续提高避雷针高度无助于扩大其保护范围,建筑物高于其防雷分类相当的滚球半径高度以上部分,应使用水平避雷带(网)敷设于楼顶平面,同时在滚球高度以上部分每隔不大于6m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均压环)并与引下线相连,将此高度以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19、二类建筑物每根引下线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一接地装置,并应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不相连时,二者间距离不应小于2m。

20、南京炼油厂的原油泵房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如果受雷击导致停产,则应划为第一类。

21、当采取接闪器保护封闭气罐时,其外表面的2区爆炸危险环境可不在滚球法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22、架空壁垒线和避雷网宜采用截面不小于35mm2的镀锌钢绞线。

23、某地平均雷暴日为20天/年,要建一座16m高的水塔,应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进行设计。

24、在防雷设计中,当接闪器成闭合环路或网状的多根引下线时,引下线的分流系数Kc应为0.44,当该接闪器被10KA的落地雷击中时,一根引下线的最大雷电流是4.4KA。

25、有一个烟花爆竹厂,其生产车间(填火药)应属于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26、设引下线时,应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以便以后检测时装拆。

27、粮,棉及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场,应采用防直击雷措施。

28、当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在周围地面以下距离地面不小于0.5m,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线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S大于4.24Kc2,第三类S>1.89Kc2。

29、在做雷电防护工程时,接闪器应做热镀锌或涂漆等防腐处理,在腐蚀强的场所,应采用加大其截面或其它防腐措施。

30、宜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和柱内的主筋焊接作为水平接地体,并利用柱内的主筋焊接作为引下线。

31、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等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且装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凡制造、贮存炸药、火药等爆炸物质的建筑,因电火花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人身伤亡的划为第一类建筑物,制造、使用、贮存爆炸物,电火花不宜引起爆炸、伤亡的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预计大于或等于0.06次/d的一般工业建筑,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32、金属油罐必须做防雷接地,其接地点不应小于2处,其弧形间距不应大于30m,接地体距罐壁的距离应大于3m。

33、屋面避雷带支持架间距1~1.5m,应均匀布置。

34、接地体焊口应采取防腐措施。

35、在平均雷暴日>15d/年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建筑物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

36、在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的支柱上严禁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天线及低压架空线等。

37、单支避雷针地面保护半径在避雷针高度等于滚球半径情况下为最大,地面保护半径最大值为滚球半径。

38、除第一类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该屋面作为接闪器,当屋面金属板下面有易燃物时,其厚度,铁板不应小于4mm,铜不小于5mm,铝不小于7mm。

39、女儿墙上的避雷带,当墙宽为20cm,带高至少为0.15m,当墙宽为30cm,带高至少为0.2m。

40、可燃性气体放空管必须装设避雷针,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应高于管口不小于2m,避雷针距管口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3m。

41、高度不超过40m的烟囱,可只设一根引下线,超过该高度应设两根引下线。

42、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内和外部,垂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构件的顶端和底端应与防雷装置连接。

防雷设计

1、现代防雷技术措施包括A接闪,B等电位连接(均压连接),C传导,D分流,G接地,S屏蔽,SPD过电压保护。

2、现代防雷系统有外部保护、内部保护和电涌保护器三大部分组成。

3、加油站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钢油罐接地点不应小于2外,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卸油场地装置不应大于100Ω。

4、信息系统机房绝缘体的静电电位不应大于1KV。

5、建筑防雷设计,应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基础,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

6、电子计算机房电源进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采取防雷措施,电子计算机房电源进线应采用地下直接埋设电缆进线,当不得不采用架空线时,在低压架空电源进线外或专用电力变压器低压配电母线处设低压避雷器。

7、属于第二类防雷的钢质封闭气罐壁厚大于4mm时,可不装设接闪器,但应接地,其接地点不应少于2处,而接地距离不宜大于30m,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8、在工程设计阶段,若预计将来会有信息系统,应在设计时将建筑物的金属支撑物、金属管道、配电的保护接地系统等与防雷装置组成一个接地系统,并应在一些合适的地方预埋等电位连接板。

9、我国机房接地方式分为共用接地和独立接地,一般提倡共用接地。

10、有一座二类的大厦,高度超过45m时,应采取防雷电侧击措施和等电位的保护措施。

11、为减少电磁干扰的感应效应,宜采取以下基本屏蔽措施,建筑物和房间的外部设屏蔽措施,以合适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这些措施宜联合使用。

12、信息系统接至共用接地系统地等电位连接的基本方法是①S型等电位连接网,②M型等电位连接网。

13、所谓信息系统指建筑物内部许多类型的电子装置,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控制装置等的统称。

14、引下线暗敷时圆钢直径不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mm2

15、油罐防感应雷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16、进入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低压线路至少应使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线护套电缆穿钢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地长度不应大于15m。

17、气象台(站)的雷电防护分为三级,气象信息系统的雷击电磁脉冲防护分为四级。

18、新一代气象雷达站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应适当加密雷达机房和控制室的外墙钢筋密度,其钢筋密度网孔一般不大于200mm×200mm,墙上敷设的电缆、光缆与避雷引下线最小平行净距为1m。

19、建筑防雷设计主要引用的设计依据为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0、屏蔽层仅一端做等电位联结接地,另一端悬浮时,它只能防静电感应,防不了磁场强度变化所引起的感应电压。

21、为减少电磁干扰效应,应采取以下的基本屏蔽措施:

建筑物和房间的外部设屏蔽措施,以合适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宜联合使用。

22、高层建筑物的防雷接地原则上采用共用接地系统为主

23、计算机场地防雷类别一般最少按第三类防雷建筑防直击雷设施对待。

24、高层建筑物屋顶的较大金属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与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防雷施工

1、经纬仪的安装分为四步,即架设三脚架固定经纬仪调整水平调整焦距。

2、避雷针(网、带)及其接地装置,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施工程序。

首先安装接地装置,后安装引下线,最后安装接闪器。

3、在停电作业中,不论是全部停电还是部分停电,都应采取停电验电、悬挂标示牌等步骤。

4、严禁酒后进行高处作业,禁止乘坐塔式起重机、龙门架式升降机到作业点,登高前工作服、绝缘工作鞋、安全带、安全帽须穿戴妥当,在较好的天气进行作业。

5、加装电源电涌保护器时应注意配(供)电,防雷保护,安全保护的连续性。

判断题

1、等电位连接网络的主要任务是消除建筑物上及建筑物内所有设备间危险的电位差并减小建筑物内部的磁场强度。

(×)

2、接地基准点是系统等电位连接网络与公共接地系统间唯一的联结点。

(√)

3、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周长不超过25m,且高度不超过40m,可只设一根引下线。

(√)

4、防雷区的划分是以建筑物室外和室内作为划分标准。

(×)

5、S型等电位连接网络可用于较大的机房,M型等电位连接网络可用于较小的机房。

(×)

6、高层建筑、易燃易爆场所、物资仓储、通信和广播电视设施、电力设施、电子设备、计算机网络和其他需要防雷的建(构)筑物和设施,必须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安装雷电灾害防护装置。

(√)

7、为了更保险,更安全应在总配、分配负载前安装统一品牌同一型号同一参数的SPD。

(×)

8、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

(×)

9、雷电是雷雨云内的放电现象。

(×)

10、检测工作可以在雨天进行,雨天检测数据同样有效公证数据。

(×)

11、防雷技术措施设计只考虑接地电阻、避雷器通流量。

(×)

12、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无需设置防雷电波侵入措施。

(×)

13、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质量验收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

(×)

14、电源线路电涌保护器的通流容量越大越好。

(×)

15、选取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时只考虑借口类型。

(×)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